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东濮凹陷沙河街组河口湾环境发育最初征兆是出现震积岩(Seismites)水下脱水收缩裂隙(Synaeresis),预示其基底有构造性下沉,海水在间歇性地灌入,接着淡水介形类开始大量死亡。与海水有关生物痕迹如Ophiomorpha、Tigillites屡屡出现,说明此时此地淡水水体已被河口湾咸水水体所取代,最后剖面中见到滨海高能环境下生物痕迹Arenicolites缅粒砂岩、介壳碎屑层等,指示潮道潮汐坝存在。至此,这一地区河口湾以陆相(分流河道)-陆海混合相(河口湾点坝)-海相(潮道)为代表三元结构,便完整地记录了一次海面升降周期。由陆相动物活动痕迹、植物活动痕迹古土壤识别出陆相部分在沙河街组有10层(开31井),由海相生物痕迹、海相生物及海相内源沉积物识别出海相部分有12层(开31井、新胡4井),说明沙河街组沉积期曾有过10次以上海面升降过程。海面下降,河流沿兰聊断裂内黄凸起间断裂谷地侵蚀切割岸形成可容空间;海面上升期,此可容空间部分或全部被不同类型沉积物所充填,形成了分流河道、河口湾点坝砂为代表下切谷型储层以潮道、潍坝砂体为代表超覆型储层。

  • 标签: 东濮凹陷 储层 沙河街组 河口湾体系 储层预测
  • 简介:随着GIS3D技术不断成熟,古地理重建已从传统二维古地理图绘制,逐渐向含地形地貌特征三维可视化方向发展。对此,作者提出一基于GIS技术建立数字古高程模型方法:首先以不同年代岩相古地理图为基础,结合解释古高程古水深范围,进行古地形地貌复原;然后利用相关数学算法及GIS方法对等值线图进行空间插值渲染及3D表达。以晚侏罗世拉萨地体为例,对该方法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按照文中设计方法,对古地理环境进行近似的3D渲染复原是可行,生成数字古高程模型能够正确且直观地反应古地理图上沉积相所指示地形地貌特征。该研究将计算机GIS技术应用于古地理重建工作,为中国古地理重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研究方法手段。

  • 标签: 古地理重建 数字古高程模型 拉萨 晚侏罗世
  • 简介: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与松辽盆地孤店CO2气田泉头组发育大量含片钠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茜素红-S染色、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与INCA能谱分析等,对含片钠石砂岩骨架碎屑组分、胶结物与自生矿物、成岩共生序列等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含片钠石砂岩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粒度以细粒、细—中粒为主,分选差—中等。砂岩中胶结物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片钠石、铁白云石粘土矿物。其中,片钠石最高可达砂岩总体积22%,在砂岩中或以放射状、束状、菊花状、杂乱毛发状、毛球状、板状等集合体充填孔隙,或呈束状板状交代长石岩屑。电子探针与INCA能谱综合分析表明,片钠主要由Na、AI、O、C等组成。在含片钠石砂岩中,成岩共生序列依次为粘土矿物包壳~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自生高岭石—油气充注-CO2充注——片钠石——铁白云石。其中,CO2注入前形成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自生高岭石,CO:注入后形成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片钠铁白云石。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松辽盆地 含片钠铝石砂岩 片钠铝石 岩石学
  • 简介:混合沉积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包括异化粒等)在沉积上混合.混合沉积可分为狭义广义,狭义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混合(在同一岩层内),而广义混合则包括了狭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混合.混合沉积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尽管碎屑岩碳酸盐岩研究与应用已很成熟,但对混积岩研究多被忽视了.对狭义混合沉积物有必要起一成因名称--混积岩.当人们接触到混合沉积,除了分析研究它们组分结构特征外,还必须去思考,它们为什么能经常频繁地交互出观,或是直接混合在一起?倒底是:①陆源碎屑跑到碳酸盐沉积背景里?②碳酸盐跑到陆源碎屑沉积背景里?③二者分别从各自源地跑到第三沉积背景里?还是④二者本来就在同一沉积背景里?接下来就要思考是什么动力条件使它(们)能从这个沉积背景(环境)"跑”到另一个沉积背景(环境)里去?是水?是风?是自身?还是别的什么力量?那么,又是怎样水动力或风动力条件呢?是正常条件,还是突发事件?很明显,要分析研究混合沉积混积岩,这些问题就不得不细细加以考虑,深入进行研究.

  • 标签: 混合沉积 混积岩 陆源碎屑 碳酸盐
  • 简介:中国具备良好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如何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价海相烃源岩是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关键问题。作者尝试利用多个微量元素分别作为古生产古氧相综合替代指标,来进行有效烃源岩评价。研究中利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中Mo,U,V,Cu,Ni,Zn6个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对应组元素过剩值:Moxs,Uxs,VxsCuxs,Nixs,Znxs;对这组元素过剩值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系数——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生产系数古氧相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氧相系数),用以恢复海相烃源岩生产古氧相条件;将该系数与上寺剖面残余有机碳测试结果(TOC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此确定古生产古氧相条件定量等级划分。最终,根据该划分标准来判断上寺剖面烃源岩品质。利用古生产古氧相综合替代指标方法可为海相烃源岩评价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产力 古氧相 微量元素 综合替代指标 评价体系
  • 简介:滩坝是隐蔽油气藏最重要沉积储集层类型之一,已成为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重要领域。现代沉积滩坝研究是深入认识滩坝沉积相有效手段。环湖考察研究发现青海湖近岸滩坝类型多样,主要发育了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三角洲侧缘处滩坝、湖岸线拐弯处滩坝、开阔滨浅湖处滩坝冲积扇改造处滩坝5类型。通过对各种类型滩坝剖面的详细分层及沉积物室内矿物组成分析等,发现不同类型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整体而言,青海湖近岸滩坝沉积物粒度较粗,黏土含量低,结构成熟度较高,沉积构造多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垂向上表现出上粗下细反韵律特征。同时,选取了青海湖南岸规模较大坝相,分别对坝主体、坝间坝侧缘进行详细探槽剖面分析,得出坝主体单旋回厚度较坝间坝侧缘大,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黏土含量最低,分选性最好,是发育为隐蔽油藏最有利区域。

  • 标签: 青海湖 滩坝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5年10月出版《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兹将《古地理学报》2014年主要定量评价指标(表1)及地球科学综合类、地质学类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中部分地质学期刊综合评价总分及其排序、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表2)列表如下。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同行专家参阅。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类 总被引频次 核心版 天然气工程
  • 简介:本文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古地理图集》编制过程中历史背景、国内外学术动态、任务由来、人员组成学术指导思想。着重分析了在板块构造理论出现后中国地质学家当时面临任务:如何将中国境内古地理变迁与大地构造演化史相结台?如何在古地磁资料尚不完善情况下在古地理图上反映活动论全球构造思想体系?本图集在上述领域内开展研究采用一系列图面表达方式,体现了全球构造活动论构造发展阶段论学术思想在古地理图编制中特色进展。对80年代中期后我国古地理图编制方面的蓬勃发展形势以及活动论古地理图日臻完善方向作了概括展望。

  • 标签: 《中国古地理图集》 历史背景 活动论 垒球构造
  • 简介: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生态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微生物席生物构成复杂性、发育环境产物多样性,对微生物席属性还存在不同答案。不同答案意味着不同研究领域,因为对一个基本问题,即“究竟什么是微生物席”,要获取一个单一答案几乎是不可能。微生物席定义多重性答案,最终就成为地球生物学框架下一个年轻沉积学分支——“微生物席沉积学”概念体系理论基础。最为重要是,要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微生物席建造物生长机理发育过程,还存在若干困难,这些困难表现在几个重要现象之中,如:(1)寒武纪叠层石中底栖鲕粒;(2)中元古界灰岩层面上特别的MISS(微生物诱发沉积构造);(3)中元古界叠层石白云岩序列中凝块石。因此,基于微生物席属性特征所蕴含微生物席多样化定义,介绍微生物席沉积学理论体系,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年轻分支学科现状进一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 标签: 特征和属性 微生物席 微生物席沉积学
  • 简介: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发育典型古岩溶,笔者在其中发现了一非常特殊沉积物或沉积构造:包壳砾石包壳砾岩,且这种包壳砾岩之前从未见报道。该包壳砾石包壳砾岩结构类似鲕粒或核形石,可分为核心包壳2部分,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直径为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核心可分为4,分别是:(1)与溶洞围岩相同灰岩砾石;(2)由砂岩形成核心;(3)由砾岩构成复合核心;(4)由古钙华碎块形成核心。包壳可分为4类型,分别是:(1)具有圈层包壳;(2)颗粒状包壳;(3)均质包壳;(4)由颗粒状包壳圈层状包壳组合形成复合包壳。包壳砾石包壳砾岩是溶洞岩溶沉积中典型产物,其不仅可以作为识别溶洞岩溶标志之一,而且具有一定储集能力,是一有效油气储集体。

  • 标签: 包壳砾石 包壳砾岩 溶洞 岩溶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自从Kalkowsky在1908年构筑了叠层石术语之后,叠层石一直是地质学家采用不同方法研究思考主题,而且一直被当作证明地球早期生命历史代表物而得到深入调查。叠层石确实为地球早期生命历史提供了间接而且复杂证据,所以,现代叠层石确实代表着明显生物信号而成为研究焦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现代叠层石多样化构成,确实表明了蓝细菌生物席建造了叠层石,而且进一步表明了微生物席转化成叠层石不是一个直接作用过程。那些反映现代叠层石多样化构成典型实例包括:(1)南极Untersee地区湖泊相锥状泥质叠层石;(2)新西兰North群岛被称为煎锅湖热水湖泊中以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热泉中硅质叠层石;(3)巴哈马台地、澳大利亚鲨鱼湾以及巴西东南部海湾碳酸盐沉积物构成叠层石。由于蓝细菌微生物席是否代表了古代叠层石形态学前体总是存在争议,而且在生命图像中叠层石一直是一个迷惑关键片段,因此,现代叠层石多样化构成,将成为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关键窗口。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追踪总结现代叠层石多样化构成,以及它们所代表沉积作用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丰富而复杂信息,将不但丰富微生物沉积学研究内容,还将拓宽沉积相分析基本内容,对深入了解叠层石复杂沉积学特征生物学属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 标签: 蓝细菌生物席 多样化构成 现代叠层石 研究进展
  • 简介: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在楚雄地区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改造、把攀西地堑系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位置后(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以“盆”“山”耦合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演化及这些盆地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印支期建立起来“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油气成藏不利因素。

  • 标签: 喜马拉雅运动 古地理重建 川滇交界区 构造复位 油气保存 盆地改造
  • 简介:黔南坳陷是扬子克拉通内由3组不同方向断裂围限一个相对稳定区块。分4个阶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重塑了贵州南部及邻区与周边造山作用耦合盆地演化。广西运动形成北东向构造,是海相沉积建造阶段中一次重要改造。印支运动使贵阳—镇远断裂紫云—罗甸断裂反转,奠定了其成为黔南坳陷北界西南界断裂基础。中侏罗世后逆掩—冲断可分为期:早期称燕山运动,以北东走向断裂向北西逆冲和扩展为特征;晚期称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区域上表现为北北东走向断裂向南东东逆冲,铜仁—三都断裂成为黔南坳陷东界,印支运动形成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层向西(偏北)逆冲,构成铜仁—三都断裂背冲构造。近南北向断层上盘发育开阔背斜是黔南坳陷内海相油气勘探最有利靶区。

  • 标签: 黔南坳陷 构造—古地理演化 盆—山耦合 广西运动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 简介:西藏改则县那错东沟剖面上三叠统卡尼阶至瑞替阶日干配错组沉积了厚度较大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化石丰富。在碳酸盐岩中识别出11主要岩石类型:灰泥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颗粒灰岩、藻颗粒灰岩、多种类型鲕粒灰岩、单一类型鲕粒灰岩、球粒泥粒灰岩生物礁灰岩。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类型可划分为5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礁相,它们共同构成了日于配错组4个有序海侵-海退旋回,整体显现出海侵相序结构。

  • 标签: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上三叠统 日干配错组 西藏改则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7年10月出版(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6年影响因子为1.311,在全国1723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53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5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排序表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0年11月出版《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9年影响因子为1.508,在全国1946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中居第35位。兹将总排序表中影响因子前5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影响因子 科技期刊 排序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4年10月出版《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古地理学报》2003年影响因子为0.978,在全国1576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72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4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与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全国科技期刊 古地理 因子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