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金开采,历史很久。古代采金,是从地表砂金开始。河面或河滩表层自然金,不仅易于发现,也容易采淘。及后,则要掘井取沙,再沙里淘金了。唐陈藏器说,“常见人取金,凿地深丈余,见粉子石……,其下有金”。当时,衡阳以西蒸水两岸,淘金场长达数十里,至今,金井遗迹还很多。《晋书》说,鄱阳安乐土黄金,凿地十余丈”,那就比较深了;《天工开物》也有“平地掘深井,取细沙淘炼”记载。

  • 标签: 取金 《天工开物》 砂金 陈藏器 《晋书》 自然金
  • 简介:我国主要以化探手段找金,因而勘查金矿周期长、成本高、效益差。近年来,笔者在从事金矿勘查研究中,引进了现场核技术勘查金矿方法,将几种被证明有效技术方法综合应用,使其在进行野外研究和现场地质问题分析中,能提供必要、直接参数。如何划分现场核技术方...

  • 标签: 现场核技术方法 勘查金矿 发展状况
  • 简介:矿物比表面积是决定矿物表面反应能力和吸附容量重要参数,但因其测定方法多样、分析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分析结果有时会偏离实际值。为全面认识和更好地利用比表面积数据,本文在对比表征矿物材料比表面积几种常用技术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探针气体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测定方法。以方解石粉体、石英粉体、蒙脱石等常见矿物材料和铁锰结壳为例,根据各类材料比表面积测定数据,研究了探针气体种类、脱气温度和吸附平衡时间等测试条件影响。并从表面能量非均质性和孔隙结构角度,提出了在应用测定结果时需要注意问题。

  • 标签: 比表面积 矿物材料 表征 探针气体吸附等温线
  • 简介:透闪石属于角闪石族矿物,与阳起石构成完全类质同象,有关透闪石和阳起石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特征差异还未见有报道。本文以外观特征相似的5件广西大化黑青色阳起石样品和2件新疆塔县青玉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矿物成分测试基础下,采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阳起石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表现为闪石类矿物特征峰,与透闪石特征峰存在细微差异,漫反射红外光谱差异特征是鉴别两者最准确、快速、无损依据,并且适用于任意形状样品,符合珠宝玉石饰品实验室检测领域要求,可为和田玉分类分级和产地鉴别等提供科学依据。按照GB/T16552-2017与GB/T16553-2017规定,广西大化黑青色阳起石可定名为和田玉。

  • 标签: 透闪石 阳起石 和田玉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无损检测
  • 简介:神农架滑雪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采用3S技术,对滑雪场景观生态体系结构和功能状况进行评价,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等指标量化计算及比较分析,预测了项目建成后对所在区域生态完整性影响程度及将造成敏感生态问题.结果表明,评价区自然系统生物量将减少430.26t,平均净生产力降低为881.55g/m^2·a,项目建设不会改变林地模地地位,其对生态环境质量仍有较强调控能力.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由定性评价转向定量预测,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作了有益探索.

  • 标签: 3S技术 生态影响评价 景观生态 生态完整性 敏感生态问题
  • 简介:60年代中叶建立40Ar39Ar计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各种矿物岩石年龄,探讨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重要地质问题。高精度40Ar39Ar计时技术建立,使微钾矿物、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成为可能。本文综合了笔者十多年来从事流体包裹体...

  • 标签: 40Ar-39Ar法 流体包裹体 矿床定年
  • 简介:大数据研究表明,全球新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出现在中斯世时期,主要是C型,与地壳加厚有关。根据中新世埃达克岩在欧亚大陆上分布,可以识别出一个从青藏高原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小高加索、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直至波兰中新世埃达克岩带。许多学者认为,该带埃达克岩指示该区存在地壳加厚事件,该区从地貌上属于高原。该区由于情况复杂,资料缺乏,资料精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高原描述不可能很清楚。我们大体知道,在始新世时期,印度一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部分地区在始新世一古新世即出现埃达克岩,至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埃达克岩广泛出露,暗示板块强烈碰撞作用主要出现在中新世。巨型欧亚高原可能从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喀尔巴阡、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西藏、青海、蒙古以及四川和云南西北部,仍然属于高原范围。

  • 标签: 欧亚巨型高原 埃达克岩 中新世 青藏高原 喀尔巴阡 碰撞
  • 简介: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西部相对于东部来说开发较晚,各种资源、环境也相对保持较好.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区三座新期火山和新疆阿什库勒盆地中阿什山火山活动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新火山活动,有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候造成灾害.在对西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未来火山灾害问题,而且对西部开发一定要与今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标签: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含放射性元素铀钍矿物,因结构辐射损伤而发生变生作用。研究表明,矿物变生作用是由α事件所引起。α事件是指母核ZXA放出一个α粒子(24He,能量5MeV)转变成一个新子核Z-2YA-4并获得100KeV反冲

  • 标签: 变生作用 天然矿物 辐射剂量 年代测定 子核 辐射损伤
  • 简介:碳酸氢铵是我国生产量最多,施用量最大氮肥品种,年产量已达3150万吨,占化学氮肥57%,为农业施用主要化肥。但也有致命缺点,主要是碳铵中氨很活泼,与碳酸结合极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20℃)也易分解、挥发,造成氮损失,加速潮解,使其结块,并污染环境,所以氮利用率在所有化学氮肥中是最低。在表施情况下,平均只有27%。如何减少氮挥发损失,使其不结块,提高其利用率,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决问题。作者经过大量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矿物固氮剂,将它配入到碳酸氢铵中,可以有效地延缓和减少氮挥发、损失,使固氮量提高1.5~2倍,存放233天不结块,氮损失大大减少,氮利用率提高到50%,促进作物增产1~3倍。

  • 标签: 固氮量 化学氮肥 挥发损失 氮肥厂 试验研究 表施
  • 简介:如果一个物体由许多以至无穷多个具有一定体积物质实体堆积而成,这些小物质实体便可称为颗粒,如砂岩中砂粒,岩石中矿物颗粒,粮堆中粮食籽粒等。从微观上看,原子、分子、原子团等也可视为颗粒,由它们进行堆积可得到具有一定大小并有一定内部结构物质体。所以颗粒概念是十分广泛。随着科学发展,颗粒性质和行为越来

  • 标签: 物质体 颗粒堆积 物质实体 粮堆 堆积密度 橙玄玻璃
  • 简介:黑色岩系作为地史上反复出现时限沉积相,反映了环境突变及环境事件,构成了许多重要矿床赋矿岩系。我国共有25种以上有用元素和组份聚集成矿与黑色岩系有关,它们呈自然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十余种形式产出。黑色岩系型矿床一般规模较大,我国南方赋存大-超大规模矿床黑色岩系分布干9个纪级单位13个含矿层位中,共形成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6个大-中型矿床密集成矿区。根据盆地流体在黑色岩系型矿床成矿演化阶段性,可以将其矿床形成划分为:沉积期和成岩期。前者可形成大-超大型锰、磷、重晶石矿床,成岩期可能形成大-超大型金、银、铅锌、锑、锡多金属矿床。

  • 标签: 黑色岩系 超大型矿床 形成 产出特征 成矿区 成矿演化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m^2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m^2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环境地球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线性回归 集对分析
  • 简介:  为了定量预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土壤质量未来变化,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影响,建立了基于人类活动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未来变化预测模型.工业、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等影响因子数据输入模型后,即可获得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所占比例,达到定量预测由于人类活动变化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

  • 标签: 土壤质量 预测 支持向量机
  • 简介:碳酸盐岩是个巨大碳源和钙源,在地球表面分布极广。随着近年来污水排放量增加,对地表碳酸盐岩溶蚀产生重大影响。为研究污水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H计、酸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扩散X射线谱仪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别测定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浓度、pH值、HCO3-浓度、碳酸盐岩被溶蚀前后表面形态和组分变化等指标。研究发现,模拟污水(含有几种重金属离子、H2PO4-、NH4+、脲和土壤微生物等)对碳酸盐岩溶蚀结果有显著差异,如模拟污水对碳酸盐岩有强烈溶蚀作用,使其释放更多Ca和C;低浓度Pb(NO3)2溶液对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吸收CO2;高浓度Pb(NO3)2、CuCl2、CuSO4和土壤微生物扩增溶液对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释放CO2;重金属盐溶液和复合污水对碳酸盐岩溶蚀后有次生矿物生成等。

  • 标签: 碳酸盐岩溶蚀 模拟污水 CO2源/汇 钙源
  • 简介:俯冲-碰撞环境中山脉如何形成、俯冲过程在其中角色是板块构造理论中基本问题之一。解释造山带形成端元(end-member)机制是薄层(thin-skinned)和厚层(thick-skinned)模式,前者强调变形仅限于上地壳,而后者则认为下地壳甚至岩石圈地幔都发生了变形。

  • 标签: 造山带 板块构造理论 地壳变形 岩石圈地幔 上地壳 端元
  • 简介:现代喷口生物群特征与其特定构造部位、玄武岩、极端环境等紧密相关;而这种特定环境产物,在地质时期,尤其是造山带地区也不乏出现。本文以造山带东昆仑中、新元古界海山地层序列为例,指出古喷口地质背景是不可缺少重要因素,它对古喷口群识别有决定性作用。现代喷口生物群特征研究给远古时期古喷口研究具有一系列新启示。加强对远古时期喷口生物群研究,无论在二者研究互动上还是对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成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 标签: 喷口生物群 古喷口生物群 特征 几点启示
  • 简介:初论豫南高压麻粒岩物质组成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翟淳,张清华,王奖臻,王国芝(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高压麻粒岩,多期变晶作用,形成构造环境,豫南高压麻粒岩形成和产状能提供有关地壳演化和大地构造信息,向来为地学工作者所关注。但是,目前...

  • 标签: 高压麻粒岩 多期变晶作用 形成构造环境 豫南
  • 简介:蒸发岩是保存古环境信息宝库,而石盐是蒸发岩盆地完全干涸后最主要矿物。石盐矿物具有很好封闭性,在浅埋深状态就会固结成岩,没有孔隙并且不可压缩。石盐、石膏、钙芒硝、芒硝中包裹体,是潟湖或陆地盐湖环境下,通过蒸发而结晶析出过程中所捕获流体(液体和/或气体)。因此,在石盐矿物内部可以保存下来良好原生石盐流体包裹体,它们记录了原始海洋/盐湖温度、化学组分和大气成分信息,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绝妙直接记录。其中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记录卤水沉积时温度;浅水环境石盐流体包裹体记录卤水温度近似等于气温。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中卤水成分代表了海水/盐湖蒸发浓缩过程中卤水,可通过其来推断当时海水/盐湖水体成分。石盐漏斗晶形成时是漂浮在卤水表面的,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捕获当时大气,而石盐是一种稳定无机矿物,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保存原始大气信息。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其他传统地球化学手段无法提供直接、精确、定量地质记录,因此在未来古环境研究中将成为焦点。

  • 标签: 蒸发岩 石盐 包裹体 古环境
  • 简介:陆壳垂向增生是幔源物质进入到下地壳和下地壳物质进入到地幔双向过程,前者主要表现为壳下底侵作用,后者主要表现为岩石圈规模拆沉作用,其中拆沉作用往往诱发了陆壳下大规模底侵作用。下地壳部分熔融残余超镁铁质岩沉入到岩石圈地幔过程称为陆壳沉没作用,它可能是陆壳物质进入地幔一种重要方式。

  • 标签: 陆壳垂向增生 壳幔过渡带 底侵作用 拆沉作用 陆壳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