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新的形势,新的阶段,要求各方面都必须创新发展。“十一五”期间,在西部开发的大好形势推动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化、信息化、和谐化加速,必将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 标签: 西部开发 地震设防 地震监测 经济社会发展 防震减灾事业 “十一五”
  • 简介:0前言地震是地下岩石受构造应力作用突然错动破裂而造成的地面强烈震动。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房屋倒塌所致,而房屋的倒塌不仅取决于地震震级的大小和距离震中的远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地基稳固程度和抗震能力。在西部农牧区地域辽阔、经济相对落后,防震减灾工作十分薄弱,村镇规划未考虑地震安全问题,农村住宅基本不设防,农村住房的抗震性能蒡。据调查,

  • 标签: 安全问题 农牧区 西部 地震震级 民居 构造应力作用
  • 简介:青海省是一个地震多发省份,境内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破坏性强的特点,是我国仅次于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的多地震省份。

  • 标签: 安全问题 农牧区 民居 西部 地震活动 青海省
  • 简介:本文收集了1991年之后我国西部地区71个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并以此对1918—1989年间176次地震的烈度资料进行了补充,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区和川藏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与其他研究者给出的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结果合理可靠,体现了近、远场地震烈度分布的特点,适合于该地区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西部地区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 简介:本文在研究我国西部各垂直形变监测区形变特征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形变趋势面的概念。据此对我国西部七十年代以来垂直形变进行了阶段划分,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应力场变化及地震大形势的关系。进而结合青藏块体近年地震群体特征,对我国西部近期震情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监测区 垂直形变 趋势面 形变阶段 地震活动的扩展迁移
  • 简介:简要介绍XML数据存取技术、数据存取机制和XML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模式,并介绍了应用实例,提出了XML数据存取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方向。

  • 标签: 可扩展标记语言 数据库 文档对象模型
  • 简介:我国西部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自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次8级以上大震,均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大陆地区有90%的6.5级以上强震发生在西部,现今强震活动依然活跃。西部地区60%的大中以上城市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为0.15g。在这种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地震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由此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防震减灾工作 西部地区 政府职能 地震反应谱 地质构造条件 强震活动
  • 简介:台湾与大陆西部地区同属地槽回返区,同处于板块的缝合线上,因而两地的地震活动都比较强烈且频繁。根据对有地震记录以来的近100多年的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每当西部地区发生一个或多个6.8级以上的强震后不久,台湾地区必有一个或多个相应震级的强震与之相呼应。这是印度洋板块向北推挤碰撞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明显大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结果。

  • 标签: 台湾 大陆西部 强震活动 相关性
  • 简介:开发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是实施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以铜街子水库蓄水后诱发的一系列地震事件和一些水利设施投入运行后遭受损失的分析为例,结合四川历史上两起地震水灾的严重影响,提出在丘陵和山区建设水利设施特别是大中型水电站时须注意的问题,认为在开发西部水利资源时应有全局意识,开展多方面的论证,以减少可能引发的灾害损失。

  • 标签: 铜街子水库 诱发地震 水灾
  • 简介:主要研究中国大陆西部(E107°以西)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和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文中选用了可靠时段地震目录,应用震级一频度关系,计算6级以上各震级段年优势发生次数,对近100年以来的7级以上地震的地震波能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利用近30年来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应力场的方向。结合断裂构造、应力场方向、缺震次数及不同区域的能量释放情况,认为中天山南北区域、中印巴三国交界区域、青甘藏川交界区域及祁连地震带(即南北地震带中段和北段)等几个区域应为未来的重点监测区域。

  • 标签: 大陆西部 强震 地震预测 危险性分析
  • 简介:本软件是基于VisvalFoxpro6.0中文版软件而开发的,适合台站日常工作需要而设计的。首先是根据模拟仪器的观测数据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库。编制出五大项主菜单以及各自的子菜单。利用子菜单的过程打开表单,通过表单的输入窗口输入原始数据,再利用表单上的命令按扭来完成日常所需完成的全部任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数据库 数据预处理 数据管理
  • 简介:本文利用第四代地磁场综合模型(ComprehensiveModel4,CM4),计算了1982-2002年隆尧地磁台站的磁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电离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的地磁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垂直分量Z,分析了各场源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磁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呈现出11年和27天的周期性变化,有些年的27天周期性变化显著,有些年则不太显著;电离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年相同季节的变化形态一致但幅度不同;日变化分析显示,磁静日和磁扰日期间的模型数据与台站实测数据变化一致性较好,相关性较高.

  • 标签: 综合模型 CM4 地核场 磁层源磁场 电离层源磁场 感应场
  • 简介:为了获得震源地下破裂尺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搜集了12个中国西部地区强震的震源反演获得的地下破裂尺度,并且与通过余震分布获得的破裂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反演获得的震源破裂尺度小于据余震分布得到的破裂尺度的结论;并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建立了震源破裂尺度L与面波震级MS的经验关系式:lgL=0.635Ms-2.8084;δ(lgL=0.64);本文的经验关系在震级较小时与Wells等(1994)的经验关系较为接近,在震级较大时与龙锋等(2006)建立的中国华北地区的经验关系接近。将本文经验关系与冉洪流(2011)建立的中国西部地区走滑断层的地表破裂尺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进行比较,验证了地表破裂尺度比震源地下破裂尺度小的结论。通过各种比较,本文提出了需要更多的反演地下破裂尺度的数据来得到更为准确的经验关系的建议。

  • 标签: 地下破裂尺度 震级 经验关系 西部地区
  • 简介:本文介绍一个台站日常的数据处理工作软件,它用于我局台站观测数据录入、检查及生成上报格式的文档文件。它具有可移植性,并适用于一些整点值数据处理,如地倾斜整点值、地磁的垂直分量整点值等等

  • 标签: 台站 表单 控件
  • 简介:把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采用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作时所使用的美国西部地区强震资料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美国南加州地区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与由丰富的等震线资料统计得出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起,用转换方法分别得到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对该衰减关系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反应谱 衰减关系 地震安全性评价
  • 简介:通过研究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四川省芦山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及二者问的关系,完成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向芦山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的转换与更新;并以芦山地震为例,利用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验证了更新后数据的可靠性。

  • 标签: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芦山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转换 更新 地震灾情评估
  • 简介:概述了双差分定位法及其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双差分定位法在柴达木西部狮子沟油田微地震定位中的应用:对研究区内的微地震定位后,发现微地震分布与区内的断裂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油田油井的生产与注水对微地震的诱发有着影响。双差分定位后,数据残差平均值为0.36s,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估算误差平均值都在0.15m左右。利用高精度的双差分定住结果,可以对深层地质构造进行解析,为油田油气资源调查和评价提供信息。

  • 标签: 双差分定位法 微地震 速度模型 背斜构造 断裂带
  • 简介:分析了陇南武都应变资料近10年的变化情况,发现在中国西部21世纪初的2次8级以上大地震前,陇南应变东西向、北45°西向受力元件,都经过了约2年的挤压应力增强阶段。这种震前相同的变化现象,对未来中国西部大地震发震时间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地震 应变 陇南地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