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中国地震局“十五”网络项目的完成,云南省测震台网的日常地震监测工作都基于网络数据库系统,而现有的数据显示系统未与数据库系统有效结合。本文结合“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数据库系统,运用维数据可视化、交互式图形界面技术开发了可实时显示维地震监测数据信息的软件系统,改变了原有显示系统实时性、可操作性差和无法显示地震数据维空间信息及时空变化关系的状况。

  • 标签: 地震监测数据 三维数据可视化 交互式图形界面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东部中等地震的有序分布、中等地震密集增强、地震从集、空区和条带及显著地震及中强地震迁移背景方面的演化特征研究,分析认为,阿巴嘎旗及邻区、扎兰屯-牙克石、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通辽交界地区将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可能区域。通过对2003年8月-2006年3月间发生在东部的中强地震沿大兴安岭对迁特征研究,综合认为,内蒙古东部已成为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

  • 标签: 内蒙古东部地区 有序分布 地震丛集 地震活动 演化特征
  • 简介:回顾了内蒙古地震台网建设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各阶段地震台站的建设情况,通过“九五”和“十五”的建设,内蒙古的地震监测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 标签: 地震监测 台站 地震台网
  • 简介:通过对地震声像科普作品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作品中画面、音乐、字幕、图示及动画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今后如何制作好这类作品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地震 声像科普作品 创作元素
  • 简介:本文以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M≥3.5级以上地震目录为基础数据,对该目录做了余震删除、时间完整性分析以及时间统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国M≥3.5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77年;M≥5.0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45年;M≥6.0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00年.删除余震后,蒙古国地震活动随时间变化基本平稳,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符合泊松分布.并且在删除余震后,蒙古国地震活动仍有6年左右的丛集周期.

  • 标签: 蒙古国 地震目录 完整性分析 余震删除 时间特征
  • 简介:在现有的日常地震演练过程中,与应急救援密切相关的地震余震信息产品较为缺乏,直接影响发震构造的判断以及影响场修正等关键环节。本文从计算机系统提供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出发,运用反函数法模拟生成余震序列,并进行系统检验,证实该方法产生的余震序列满足G-R频次关系。模拟生成的余震震级数据既有助于增强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的现实性,也有助于丰富地震应急宣传产品,提升地震部门的履职能力。

  • 标签: 地震序列 G-R关系 余震震级模拟 反函数法 随机数
  • 简介:从系统的设计、软件的编程等方面介绍了测震台网资料快速产出系统的开发,并对数据库中相关的数据表和字段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系统的功能与开发的意义也进行了说明。

  • 标签: 测震台网 地震计参数 数据库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所具有的2个突出特点:①诱发地震的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当地天然地震的正常水平,世界上已经发生的4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甚至发生在历史地震活动的空白区;②岩溶地区水库可能因库水位的快速上升而使溶洞中封闭部分气体产生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但气爆型地震震级(ML)仅为0.6,气爆震源只发生在浅地表处。峡工程期、二期蓄水诱发的地震群,其中ML0.6级以上地震占74%,ML1.0级以上地震占36%,震源深度在5—16km范围者占48%。ML2.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四象限分布,显示系水库诱发的构造地震。这对我国西部大规模水电开发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长江三峡 气爆
  • 简介:在对内蒙古形变台网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观测质量、预报与应用、观测效能各方面综合评价监测效能的基础上,对观测资料的精度进行了延续性评定。客观准确评定、计算观测资料序列的精度指标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资料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以M2波潮汐因子为基础对观测资料做量化评定,更注重观测手段的科学性与在地震监测中的实用性。

  • 标签: 形变观测 固体潮汐 M2波 观测资料
  • 简介:利用NOAA卫星长波辐射月值和月距平值资料作为地震监视手段,发现在2005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Ms5.9级地震和2003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旗Ms5.9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气”系统观测到地表有局部增温的热现象,表明孕震地区具有定热辐射异常信息,说明长波辐射在震情的跟踪与判定方面具有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长波辐射 卫星遥感 地震监测 内蒙古
  • 简介:从表征地震断层错动引起的地震强度的个力学量(地震矩)出发,依据不同断层性质地震的地震矩与震级的统计关系,反演得到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地震和2004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旗地震的震级、断层面积、平均错距、破裂长度以及释放能量等震源参数。在利用不同机构提供的地震矩得到这2次地震面波震级的过程中发现,2004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旗地震的面波震级明显大于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地震的面波震级。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损失因素,2004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旗地震的面波震级很有可能超过Ms6.0,而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地震的面波震级为Ms5.7左右。

  • 标签: 震级标度 内蒙古东部地区 反演
  • 简介:作为公益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省级地震系统实现开发富局,应该要从稳定项目收入,拓展自营收入,培育和发展生产点,推进制度创新着手。本文试图从预算和管理的角度对其作点简单分析。

  • 标签: 开发富局 项目收入 自营收入 事业经费 制度创新
  • 简介:作为财政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省级地震系统实现开发富局,应该要从稳定项目收入,拓展自营收入,培育和发展生产点,推进制度创新着手。本文试图从预算和管理的角度对其作点简单分析。

  • 标签: 开发富局 项目收入 自营收入 事业经费 制度创新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地区裹体碎石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认为复合地基试验中堆载反力梁装置及正确布设基准梁对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裹体碎石桩 复合地基 压重平台 基准梁
  • 简介:格尔木河流域属干旱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水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宝贵资源,也是维持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中、远期流域用水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统管理,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是格尔木河流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适合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确保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格尔木河流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格尔木河流域 水资源 规划 预测分析
  • 简介:本文阐述了以地震应急指挥流程为框架并基于WEB的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案,对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管理系统 实现 使用和维护
  • 简介:本文利用海峡岸地震系统对台湾花莲、台东等六个地区近几年的地震资料进行震级差异的统计,得出台湾的地震系统记录的震级般都比福建台网的大。它与福建台网的震级差最大1.2级,最小为0级。平均结果在0.4级左右。(本文利用的是福建台网中心编目室的资料与台湾中央气象局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论)。

  • 标签: 震级 差异 统计
  • 简介:200年6月1日至6月2日,由海峡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和台湾中大地球科学院共同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海峡岸城市防震减灾研讨会”在福州举行。以中大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蔡义本教授为团长的来自台湾地区的1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是代表台湾地区最高学术和管理水平的地震专家及地震灾害管理人员。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学者及包括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近30位祖国大陆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双方交流的重点从过去主要着眼于地震科学学术研究拓展为关注如何把有关的科学技术应用于防震减灾实践中,注重减轻地震灾害的实效,这是本次研讨会的大特点,也标志着海峡岸地震工作的交流合作正向着广度和深

  • 标签: 城市防震减灾 海峡两岸 学术会议 祖国大陆 减轻地震灾害 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