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抗氧剂264是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抗氧剂品种,本文对抗氧剂264的生产工艺、应用和国内技术进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 标签: 抗氧剂264 生产工艺 性能 产品标准
  • 简介:6我国抗氧剂264产技术进展前面已经提到,我国抗氧剂264的合成路线大都为使用高纯度的异丁烯和对甲酚进行反应,产物经结晶分离提纯后得到产品。和国外大型的生产装置相比,生产规模较小且工艺和设备均较简单,导致产品纯度、原料消耗定额等方面有所差距。为此,有关科技人员根据我国生产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现重点简介如下:

  • 标签: 生产技术进展 抗氧剂264 应用 产品纯度 生产工艺 合成路线
  • 简介:抗氧剂1010是最重要的抗氧剂品种。本文对国外大型生产装置和国内小型生产装置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阐述了国内外在抗氧剂1010产工艺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动态。

  • 标签: 抗氧剂1010 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 研究开发工作
  • 简介:3国内抗氧剂1010产工艺及技术研究概况3.1国内抗氧剂1010产工艺和装置简介和国外工业规模的抗氧剂1010产工艺及装置不同,我国抗氧剂1010产技术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和我国抗氧剂1010发展的过程有关。我国抗氧剂1010的生产技术,是在实旅进口产品的国产化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力量开发出来的,并通过大量的小企业在生产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 标签: 抗氧剂1010 生产技术 国内外 研发工作 生产工艺 工业规模
  • 简介:采用2,7-二(4-羟基苯基)-9,9-二烷基芴(A2)四对甲基苯磺酸季戊四醇酯(B4)通过A2+B4型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共轭型超支化聚合物.利用紫外和荧光谱对聚合物予以表征,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均可发出稳定、纯正的蓝光.DSC和TGA显示,4种聚合物在150℃以下没有明显的相态变化,300℃以内无明显的热分解现象,这表明此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材料的发光效率及发光稳定性.

  • 标签: 超支化聚芴 荧光基团 蓝光材料
  • 简介:在MP2/6-31G(d)和MP2(FC)/6-311++G(d,p)水平上,对H2CO和HCOOH以及设计的4种构型H2CO…HCOOH复合物等进行几何全优化计算,经振动频率分析,确认它们为势能面上的稳定驻点.然后在MP2/6-311++G(2df,2p)水平上进行单点能计算和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以获得相互作用能,并利用自然键轨道理论探讨H2CO和HCOOH相互作用的本质.

  • 标签: 从头算 势能面 基组 相互作用能 驻点 MP2
  • 简介:以玄参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对比研究不同溶剂溶剂体积分数、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及液固比等因素对玄参总黄酮提取的影响.2种实验优化方法所得玄参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固定微波功率值为500W;乙醇体积分数为60%或60.37%;提取时间为10或11.17min;液固比30∶1或31.39∶1mL/g,验证实验总黄酮提取率为1.107%~1.192%.2种优化方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正交设计实验次数少,响应面法更精确,预测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 标签: 玄参 总黄酮 微波提取 正交设计 响应面法 比较研究
  • 简介:研究了奥硝唑氯醌酸在正丙醇介质的荷移反应,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奥硝唑的荷移分光光度法.在室温下,荷移反应生成2:1的荷移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08×10^4L·mol^-1·cm^-1.奥硝唑的浓度在5.0~83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3,相对标准偏差为1.3%~2.1%,回收率为99.1%~101.7%.

  • 标签: 氯醌酸 奥硝唑 荷移反应 分光光度法
  • 简介:专业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科和综合学习的阅读网站——教育阅读网于2010年9月起全面服务于读者以来,成为教育电子阅读的一支生力军。近日该网站启动长期服务战略。

  • 标签: 专业服务 阅读 教育 教师专业 网站 学习
  • 简介:在G3(MP2)//B3LYP/6—311+G(d,p)水平上,对CH3S自由基CO气相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共存在3个反应通道,产物分别为CH3+OCS,CH2S+HCO和CH2S+HOC.由于形成产物CH3+OCS的活化势垒较低,因此为主要反应通道,这与实验观察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 标签: CH3S CO 理论研究 反应机理
  • 简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PW1K,BHandHLYP和MPWB1K方法,结合6-31+G(d,p)基组优化了烯丙醇臭氧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通过同一水平的振动频率分析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反应路径上的驻点都在HL理论水平下进行单点能量校正,并进行了MPW1K/6-31+G(d,p)水平下的零点振动能校正(ZPE).对反应机理的详尽分析表明臭氧抽取烯丙醇羟基基团中H的通道的反应势垒比臭氧加合烯丙醇双键基团通道的反应势垒高,臭氧烯丙醇双键加合生成臭氧化物为最可几反应路径.在加合反应历程中,氢迁移通道需经过氢迁移和离解等复杂过程,最终要产生少量的OH自由基,烃烯类臭氧化反应产生大量OH自由基的结果相反.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烯丙醇 臭氧
  • 简介: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Te荧光量子点,并使之苯胺(Aniline)耦联.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CdTe荧光量子点同Aniline的耦合主要是通过量子点周围巯基乙酸的-COOH苯胺的-NH2形成的氢键实现的.将CdTe-苯胺、CdTe-丙氨酸(Alanine)耦合物荧光光谱的强度进行对比,发现苯环的存在可以极大地增强耦合物的荧光强度.

  • 标签: CdTe荧光量子点 苯胺 荧光光谱
  • 简介:用密度泛函离散变分计算方法(DFT-DVM),研究了高岭石、高岭石-金和高岭石-金-硫系列,讨论了结构,化学键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选用了不含金及金或金-硫原子团位于不同方位的多个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金位于层状高岭石侧面的模型比金位于上、下面更为稳定,在金位于层状高岭石侧面的情况下,金靠近铝的模型比金靠近铝空位更为稳定,高岭石-金-硫体系中的金-硫原子团比高岭石-金体系中的更容易被高岭石吸附。模型间

  • 标签: 高岭石 量子化学计算 化学键 稳定性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在生理条件下(含0.1mol/LNaCl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40)研究了紫杉醇生物大分子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DNA引起紫杉醇的紫外吸收光谱明显的红移和增色,并导致紫杉醇的荧光猝灭;测定不同温度下紫杉醇DNA的荧光动态猝灭常数,结果显示K27℃=10266,K37℃=8755,K47℃=5788,即K27℃>K37℃>K47℃,说明动态猝灭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同时考察了离子强度、磷酸根浓度及猝灭剂KI对紫杉醇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的影响,三者对紫杉醇DNA相互作用都无明显影响.表明DNA对紫杉醇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紫杉醇DNA的相互作用方式是嵌插作用.

  • 标签: 紫杉醇 DNA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 简介:通过对分子筛原粉添加黏结剂,制备出了适宜作为吸附材料的成型分子筛颗粒.随后对成型分子筛颗粒进行活性组分的负载,并采用氮气吸附等温线对不同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考察样品对氨气的动态吸附能力,对活性组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以质量分数为8%的H_2SO_4作为分子筛基氨气吸附材料的配比组成.通过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对比发现,在低湿度和高湿度2种条件下,分子筛基防护材料对NH3的防护性能均优于活性炭.

  • 标签: ZSM-5分子筛 氨气 吸附 TICS
  • 简介: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HF/3-21G方法,在全局优化中确定贻贝黏附蛋白的强力粘附单元DOPA二联体的几何构型、各原子电荷分布及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DOPA二联体易与HClO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2-氯4-酮-5羟基-苯丙氨酸,破坏了贻贝内超强黏附单元DOPA二联体的结构,降低粘附蛋白内粘性;热力学性质的△H放热为88.712kJ/mol,吉布斯自由能变△G恒小于0,较易自发正向进行.

  • 标签: 量子化学计算 DOPA二联体 HClO
  • 简介:IrganoxHP-136是瑞士Ciba公司开发的一种含有内酯结构的苯并呋哺酮类抗氧剂,能有效捕获碳自由基,起到很好的抗氧作用。尽管专利报道有大量不同结构的苯并呋喃酮类抗氧剂被合成,但因受Ciba公司产品供应结构的限制,目前有关苯并呋哺酮类抗氧剂的工业化应用产品仅限于由HP-136不同受阻酚以及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复配得到的复配型抗氧剂,

  • 标签: 苯并呋喃 抗氧剂 稳定化作用 结构 酮类 加工
  • 简介: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Cd2+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pH=7.0缓冲液中,以280nm作为激发波长,342nm作为发射波长,Cd2+对BSA的荧光发射有较强猝灭作用.实验测定了Cd2+BSA在289K,306K和319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5.31×10^4,5.22×10^4,4.70×10^4,其热力学参数ΔHm=-3.07kJ·mol-1;ΔSm=79.83J·mol-1·K-1.结果表明导致BSA荧光猝灭是由于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猝灭,他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

  • 标签: 蛋白相互作用 牛血清蛋白 分子光谱 镉(Ⅱ) 非辐射能量转移 静电作用力
  • 简介:在密度泛函理论的PBE1PBE/6-31G(d)水平上对呋喃查尔酮及其衍生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在获得基态稳定结构的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其电子吸收光谱,探讨了取代基和溶剂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平均绝对偏差仅为3.3nm(0.04eV).结果表明,取代基的引入和溶剂极性的增大均使光谱发生红移.通过前线轨道分析,揭示了该类化合物的主要吸收峰均源自分子中HOMO→LUMO电子跃迁.

  • 标签: 呋喃查尔酮 电子吸收光谱 取代基效应 溶剂效应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