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表面沉积一层纳米银(AgNPs)涂层.研究了纳米银改性PMMA树脂的机械性能,为改性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国际标准ISO2409:2007描述的划格法对涂层与基底的附着力强度进行测试,各组试件的接触角采用静态液滴法测量,三点弯曲法检测试件的弯曲强度.结果显示,各组涂层与PMMA基底材料结合良好,各组试件的表面润湿性变化不大,其中PMMA-AgNPs80s组疏水性略有提高,各组试件的弯曲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

  • 标签: 纳米银 树脂基托 附着力 润湿性 弯曲强度
  • 简介: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标题化合物C20G20O2S2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体,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α=1.1504(2)nm,b=1.1781(2)nm,c=1.4443(3)nm,β=101.14(3)°;V=1.9206(7)nm3,z=4,Dx=1.233mg/mm3,F(000)=752.最终偏离因子R=0.0436.化合物中碳氧双键键长为0.1193nm,碳碳双键(C(1)-C(2))键长为0.1338nm,S-Csp2键键长为0.1762nm。

  • 标签: α α'-二乙酰基二苄基缩烯酮 晶体结构 键长 键角
  • 简介:混合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中的抗氧化性能用氧化诱导时间来评价。三种常用的酚类抗氧剂及维生素E(α-生育酚)用做对照。混合生育酚发现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中具有比受阻酚抗氧剂或维生素E高的抗氧效应。γ-生育酚发现是造成混合生育酚改善的主要原因。

  • 标签: Α-生育酚 抗氧化性能 ABS树脂 氧化诱导时间 受阻酚抗氧剂 维生素E
  • 简介: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聚乙烯吡啶树脂(WH-08).研究了WH-08树脂在不同温度、pH及盐浓度下对苯甲酸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WH-08树脂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WH-08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行为是氢键所致,吸附是一放热过程且能够自发进行.在无机盐存在下,与大孔弱碱树脂D304和强碱性树脂D206相比,WH-08树脂吸附苯甲酸的性能几乎不受无机盐的影响.

  • 标签: 聚乙烯吡啶树脂 苯甲酸 吸附 热力学 无机盐
  • 简介:采用非极性大孔树脂(D-101)从酸枣仁醇提物中分离酸枣仁皂苷和苷元,采用超声强化、不同温度真空干燥和甲醇中浸渍等方法预处理树脂,并对其分离纯化行为进行分析对比,运用SEM,BET和DSC等手段表征树脂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质谱法等手段确定提取混合物的成分及含量,并结合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确定其绝对构型.结果表明,不同条件的操作处理主要通过改变树脂的孔径和含水量影响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皂苷和苷元的纯度,同时受皂苷和苷元的空间构象影响,含水21%的树脂在甲醇溶液中175W下超声30min预处理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醇提物的皂苷和苷元的总含量达43%以上.

  • 标签: 酸枣仁皂苷 超声预处理 大孔吸附树脂 空间构型 分离纯化
  • 简介:基于刚性配体2-(4-噻唑)苯并咪唑和二价金属铜离子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2个Keggin型多酸化合物[CuⅡ(L1)2(H2O)]2[SiW12O40](1)和[(L1)4(L2)2(H3PMo12O40)2]·5H2O(2)(L1=2-(4-噻唑)苯并咪唑,L2=苯并咪唑).通过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表征.在化合物1中,存在2个独立的结构单元:Keggin型多酸和蝴蝶状的络合物阳离子[Cu(L1)2(H2O)]2+.化合物2为含有混合配体的超分子结构,由Keggin型多酸、4个游离的L1和2个L2配体组成.此外,研究了化合物1和2的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

  • 标签: Keggin多酸 2-(4-噻唑基)苯并咪唑 苯并咪唑 电化学 光催化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在B3LYP/6-311++g(d,p)和B3LYP/aug-cc-PVTZ理论水平下,系统研究了无水和水催化的OH自由与HBrO反应,即HBrO+OH和HBrO+OH+H_2O2个反应的微观反应机理,给出了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路径,并指出能量最低的反应通道.对于没有水参与的反应,由于OH自由进攻HBrO方式不同,存在顺式方向和反式方向2种进攻方式的反应路径;当有一分子水参与反应时,考虑HBrOH_2O复合物与OH自由的反应和HBrO与H_2OOH复合物2种反应情况,共发现4条不同的反应路径.这2种反应的所有路径均是在OH自由提取氢之前以氢键复合物形式存在,反应过程均为无势垒加合过程,总反应为放热反应.水对目标反应起催化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反应的势垒,可以加快OH自由和HBrO的消耗速度.

  • 标签: HBrO 自由基 反应机理 DFT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PBE0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12种采用不同聚合位点的乙烯噻吩二聚体分子进行了全优化,得到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讨了聚合位点对齐聚乙烯噻吩吸收光谱、电子亲和势、电离能和重组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聚合度对乙烯噻吩齐聚物吸收光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邻位聚合的乙烯噻吩二聚体的能隙最小,电离能EIP最小,电子亲和势EEA最高,最大吸收波长较大,吸收强度大,λmax=377.33nm,f=1.0242.随着聚合度的增加,齐聚乙烯噻吩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吸收峰变宽,吸光度增大.十六聚体的最大吸收范围为500~1200nm,最大吸收波长为801.28nm时吸收值为7.003×10^5L·mol^-1·cm^-1.

  • 标签: 乙烯基噻吩 聚合位点 齐聚物 吸收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利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对咪唑苯甲酸镉配合物Cd(C10N2O2H7)2·H2O(1)和Cd2(H2O)5(C10N2O2H7)(C9O6H3)·4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1.3895(5)nm,b=1.6654(5)nm,c=0.8282(5)nm,V=1.9165(15)nm3,Z=4,R1=0.0263,wR2=0.0793;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02nm,b=1.7511nm,c=1.2557(4)nm,β=114.819(6)°,V=2.7346(14)nm3,Z=4,R1=0.0573,wR2=0.1667.

  • 标签: 均苯三甲酸 对咪唑基苯甲酸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nSbO2.5和SnGeO3两种锡复合氧化物粉末.XRD分析表明,这两种锡复合氧化物的共同特点是在27°~28°处有波峰,属无定型结构.将其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这两种锡复合氧化物都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SnSbO2.5的可逆容量为1200mA·h/g,SnGeO3的可逆容量为750mA·h/g.这两种锡复合氧化物的电化学容量远高于碳材料(石墨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因此,这两种锡复合氧化物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候选材料.

  • 标签: 锡基复合氧化物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可逆容量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容量
  • 简介:应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中低合金钢、电工钢、高锰钢、不锈钢中锰元素进行测定。采用经验系数法校正元素间的增强-吸收效应和光谱重叠干扰,元素检测限为2.1μg/g,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8。考察了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元素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锰元素
  • 简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炭锌铁锰高温脱硫剂,在固定床装置上研究了锌铁锰物质的量比对脱除硫化氢性能的影响,并进行3次硫化和再生循环实验,同时脱硫剂的新鲜样、硫化样及再生样通过XRD、BET和SEM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炭铁酸锌添加氧化锰后,其脱硫效果和机械强度得到有效改善.当锌铁锰物质的量比为1∶2∶0.8,一次硫容达55.78g/100g,机械强度大于40N/cm;在分段升温至650℃时的再生过程中,无明显烧结;在3次循环实验中,硫化再生后脱硫剂的机械强度均大于新鲜样品,孔容积和比表面积都与新鲜样品相近,脱硫活性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 标签: 高温脱硫 炭基锌铁锰 硫化 再生
  • 简介:通过对分子筛原粉添加黏结剂,制备出了适宜作为吸附材料的成型分子筛颗粒.随后对成型分子筛颗粒进行活性组分的负载,并采用氮气吸附等温线对不同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考察样品对氨气的动态吸附能力,对活性组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以质量分数为8%的H_2SO_4作为分子筛氨气吸附材料的配比组成.通过与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对比发现,在低湿度和高湿度2种条件下,分子筛防护材料对NH3的防护性能均优于活性炭.

  • 标签: ZSM-5分子筛 氨气 吸附 TICS
  • 简介:本文研究铝复合材料中碳元素不同存在形式(总碳、游离碳、碳化硅)的检测方法。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法测定总碳(2.00%~6.00%),酸溶过滤分离-高频红外法测定游离碳(0.10%~1.50%),重量法测定碳化硅(1%~35%)的含量。以上三个方法的精密度试验RSD%(n=8)最大分别为4.2%、1.2%、0.51%,测定游离碳和碳化硅(SiC)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8.5%~100.2%,99%~101%。这三种方法都快速、可靠,已应用于铝复合材料的实际分析工作中。

  • 标签: 高频红外法 重量法 总碳 游离碳 碳化硅 铝基复合材料
  • 简介:样品用四酸(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溶解,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其中的15种的稀土元素.选用HCl(1.2mol/L)作平衡液和淋洗液,HCl(4.0mol/L)作洗脱液进行实验,测量时选择最佳的分析谱线从而避开杂质峰的干扰.各稀土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均低于1.5μg/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经标准物质验证结果可靠,适合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同时测量.

  • 标签: 阳离子交换树脂 分离富集 ICP-AES 地质样品 稀土元素
  • 简介:采用锶特效树脂,以萃取色谱法将锶离子自基体中分离,详细介绍了锶特效树脂萃取原理,进行了实验条件优化.采用HNO3消解海水样品,以HNO3(8.0mol/L)为介质上柱,用HNO3(8.0mol/L)淋洗,样品中的锶离子被强烈吸附在树脂柱上,再以HNO3(0.05mol/L)洗脱,Sr被解吸.收集淋洗液,蒸干,采用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海水样品中的87Sr/86Sr比值.结果表明,利用锶特效树脂,可将锶与基体元素(K,Na,Mg,Ba)分离,并能有效分离同位素测定中干扰元素Ca和Rb.消除了基体干扰,提高了分离效率,达到灵敏测定.

  • 标签: 锶特效树脂 热电离同位素质谱 海水
  • 简介: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米坦中的汞,重点从消解方式、酸体系和微波消解程序等方面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mg/kg,6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7%,加标回收率为82.3%~85.7%。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而且准确度高。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MS) 米托坦 微波消解
  • 简介:将热分解法应用于费-合成模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并对一系列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搅拌速率和升温速率都对催化剂的分散度和颗粒的均一性有很大的影响.前驱体与载体比过大会导致颗粒致密堆叠,过小会导致颗粒过于分散.搅拌速率过慢会导致部分颗粒不依附载体生长,导致团聚;而转速过快会导致部分小颗粒形成大团簇.另一方面,升温速率会明显影响颗粒在载体上的成核结晶,进而影响颗粒的粒径大小,颗粒粒径会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为0.024,搅拌速率为1800r/min,升温速率为8℃/min时,催化剂分散良好,粒径为16.9nm,催化剂负载量为11%,将此催化剂进行费-合成反应性能测试发现催化剂在210℃,1.0MPa时转化率达到28.5%,C5+选择性达到85.5%,反应后催化剂形貌与结构得到了保持.

  • 标签: 费-托合成 模型催化剂 氧化亚钴 碳球 纳米颗粒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异丁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捕获自由的活性.结果表明,分子内氢键结构对异丁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捕获自由的活性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异丁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具有高的键离解焓(BondDissociationEnergy,BDE),H原子转移难于发生.但是,它们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取代(—CN,—NO2,—COCH3)可使阳离子自由的离子化势(IonizationPotential,IP)值相对于异丁酰紫草素升高,而引入推电子取代(-OCH3)可使阳离子自由的IP值相对于异丁酰紫草素降低.所研究的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捕获自由能力,尤其是分子中含有取代—OCH3化合物.以本体系为例,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一种研究捕获自由的活性的方法.

  • 标签: 异丁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 密度泛函理论 捕获自由基活性 氢原子转移机理 电子转移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