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综述了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中的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和开发,对几类主要应用的脱硫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指出了脱硫剂在工业应用中最重用的几个特性,并对今后脱硫剂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更多还原

  • 标签: 脱硫剂 硫化氢 高温脱除 煤气
  • 简介:以Pd/C为催化剂,以NaI为助催剂,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进行了苯胺氧化羰基化反应。研究了苯胺氧化羰基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解释了碘化钠在本反应中所起的助催作用。在170℃,反应两小时后,Pd/C显示了高活性(97.49%)和高选择性(85.26%)。最后,提出了苯胺氧化羰基化反应的机理。

  • 标签: 苯胺 氨基甲酸酯 羰基化 机理
  • 简介:给出了以任意速度运动的带电粒子辐射功率的严格表达式及做准周期运动时的辐射阻尼力公式,论证了在无外力作用时,有辐射行为的带电粒子不可能做速度和加速度能复原值的周期(或准周期)运动,得到了辐射粒子做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标签: 辐射 速度 经典行为
  • 简介:用常压气相沉积法镀膜制得的二氧化钛薄膜为催化剂,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镀膜时基片温度为200℃;用铜线作为底物,在染料溶液中加H2O2,可提高光催化活性。更多还原

  • 标签: 二氧化钛 薄膜 亚甲基蓝 光催化 降解
  • 简介:用流动反应器、XRD、IR和DTA等方法对杂多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在异丁烯部分氧化中的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MO12As0.6Cu0.1Ox中加进适量的K和V得到的杂多化合物在异丁烯一步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通过调变催化剂的组成和优化反应条件,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醛总收率达67%。V和K加入到母体磷铝酸(PMO12)中增强了热稳定性,和母体相比催化剂的分解温度提高了200℃。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氧化 异丁烯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醛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诞生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这不仅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扩展到了高速和微观的范畴,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基础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开辟新的技术领域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因此,如何在大学物

  • 标签: 近代物理学 量子力学 相对论 物质世界 范畴 基础学科
  • 简介: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镍的催化剂,以TPR、TPD、XRD及XPS等手段分别对Ni/海泡石及Ni/Sm海泡石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助剂钐的加入不仅使镍粒变小,而且也降低了镍原子结合能,除此以外,镍的分散亦有提高。TPR与TPD测试表明钐的加入亦能引起峰温的变化。更多还原

  • 标签: 镍催化剂 海泡石 CO2 甲烷化
  • 简介:考察了在使用改性活性炭脱除有机硫化物的过程中水和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汽的存在不利于有机胺改性活性炭脱除二硫化碳;K2CO3改性活性炭用于脱除碳基硫的实验显示,在30-60℃的温度范围内,40℃最适宜于脱除反应。更多还原

  • 标签: 改性活性炭 脱除 二硫化碳 羰基硫
  • 简介:按催化剂分类介绍了改性FT合成及与其相关反应的近期研究成果。即通过调制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条件,由合成气直接合成其他有价值的化工原料如醇、烯烃、芳香烃和石蜡等。分子筛,如AI-MCM-41和ZSM-5/磷铝分子筛等在FT及其相关反应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金属作为反应活性中心,所以金属催化剂如Fe,Co、Pd、Rh和Ni,双金属如Fe-Ir和Pt-Mo仍然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另外,一些新的反应方法和新的材料也被采用,如超临界方法及超微粒催化剂等。

  • 标签: 改性FT合成 金属催化剂 分子筛
  • 简介:首先对二氧化碳甲烷化的二种机理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二种机理存在的可能性进了探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甲烷化经过一氧化碳加氢的可能性不大,而经过甲酸根中间体加氢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对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共存时,一氧化碳对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更多还原

  • 标签: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甲烷化 机理
  • 简介:海泡石具有巨大比表面和独特的孔结构,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一种新型的催化材料。叙述了海泡石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情况,评述了它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向。参考文献30篇。更多还原

  • 标签: 海泡石 改性 催化 综述
  • 简介:目的:软土流变和结构破坏的相互耦合导致结构性软土的参数难以准确得到。本文拟建立一个有效的参数确定方法,期望仅基于常规的室内试验得到可靠的、合理的本构参数。创新点:1.通过采用优化方法来实现结构性软土参数的确定;2.仅基于常规的室内试验得到本构参数;3.采用最近提出的考虑各向异性、流变和结构破坏的超应力本构模型。方法:1.建立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之间的误差计算公式;2.通过流变本构模拟室内常规试验,并计算模拟误差;3.采用下山单纯形法(simplex)优化方法,寻找模拟误差的最小值;此最小值对应的这组模拟参数即为土体的最优参数;4.利用最优参数模拟其他类型的试验,验证参数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论:本文提出的优化程序可以有效的找到结构性土体的流变和结构破坏参数,并且找到的参数非常的合理。

  • 标签: 黏土 流变 结构破坏 优化 参数确定
  • 简介: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TiO2薄膜。研究表明,水的分压、沉积温度、基片材料均对沉积速率有影响。在硅片上镀膜,沉积温度相同而退火温度不同,则薄膜结构亦不同。当退火温度高于85℃时,薄膜为纯金红石薄膜。更多还原

  • 标签: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二氧化钛 薄膜
  • 简介: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镍基催化剂并以苯加氢反应及二硫化碳中毒为手段考查了MoO3对Ni基催化剂的改性机制。结果表明,钼的加入能增加Ni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二硫化碳毒性,原因是钼的加入增加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数量和镍的分散度,改变了催化剂与反应物所形成中间体的活化焓及熵。根据过渡态理论,钼对Ni基催化剂的影响即有电子效应又有几何效应,但以电子效应为主。更多还原

  • 标签: 镍催化剂 海泡石 改性
  • 简介:目的:开口圆柱壳作为板壳组合结构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本文探讨开口圆柱壳结构参数(长度、半径、厚度和夹角等)和边界条件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这对工程结构的减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导开口圆柱壳的解析解及其求解过程,建立加筋开口圆柱壳和板-壳耦合模型振动分析的理论基础。创新点:1.推导行波与驻波结合形式的解析解;2.建立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开口圆柱壳结构振动的流程;3.分析得到大模态数下开口圆柱壳固有频率随壳厚线性变化;直边简支时,曲边边界条件对固有频率影响不大。方法:1.基于Donnell-Mushtari-Vlasov(DMV)薄壳理论,推导两对边简支的开口圆柱壳行波与驻波结合形式的解析解;2.基于回传射线矩阵法原理,推导出开口圆柱壳的固有频率方程;3.采用黄金分割法求解开口圆柱壳的固有频率方程,得到精确的固有频率;4.分析开口圆柱壳不同结构参数和边界条件对固有频率的影响。结论:1.回传射线矩阵法适用于开口圆柱壳的振动分析且具有很高的精度;2.开口圆柱壳的固有频率随其长度的增加而减小;3.对于绝大部分模态数,开口圆柱壳的固有频率随其半径的增加而减小;4.开口圆柱壳的固有频率随壳厚的增加而增加,当周向模态数n=1和2时,不同壳厚的开口圆柱壳固有频率相差很小,当周向模态数n≥7时,开口圆柱壳的固有频率随壳厚线性变化;5.对于绝大多数模态数,开口圆柱壳的固有频率随夹角的增大而快速减小;6.对于两曲边简支的开口圆柱壳,其固有频率从高到低对应两直边的边界条件为固支、简支和自由;7.对于两直边简支的开口圆柱壳,两曲边的边界条件对其固有频率的影响不大。

  • 标签: 开口圆柱壳 回传射线矩阵法 自由振动分析 DMV薄壳理论 解析波动形式解
  • 简介:主要研究了在TiO2薄膜上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废水。结果表明,镀膜基片不同、光催化时间不同、TiO2晶型不同均对降解速率有影响。感兴趣的是可以利用太阳紫外光降解有机磷废水。更多还原

  • 标签: 二氧化钛 薄膜 光催化降解
  • 简介:制备了几种CU-CO尖晶石,并用于催化CO2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结果表明,Cu-Co尖晶石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催化剂前驱体,具有出色的C2+醇合成能力。但是,当在该催化剂中加入KOH时,这种能力下降。XRD表征表明,KOH的加入破坏了CU-Co合金的生成。一些结果被讨论。更多还原

  • 标签: Cu-Co催化剂 CO2加氢 低碳醇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