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单个典型通道组件外水力试验边界的设计方法,分析认为只有保证试验模型与原型间隙稳定段流道压降相同、流量相等才能确保试验模型等效反映原型.基于这种等效设计思路进行推导计算,设计得到了单个组件水力试验筒体,并利用数值模拟和关系式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等效设计方法是正确可靠的.

  • 标签: 堆芯 组件 堆外 水力试验 边界设计
  • 简介:利用核数据库处理程序NJOY,制作了1700K和1750K温度下,热管中45种核素的高温核数据库,并利用ICSBEP2006中的临界基准题对所制作的数据库加以验证.分别利用所制作的数据库和蒙特卡罗程序MCNP对芯进行了建模,计算了芯的有效增殖系数κeff,确定了热管中燃料的尺寸和富集度,分析了芯的相对功率分布.最后,初步计算了热管在水淹和沙埋2种事故工况下κeff以及安全棒价值,为芯安全分析和事故分析提供了基础参数.

  • 标签: 热管堆 核数据库 蒙特卡罗程序 有效增殖系数 安全棒价值
  • 简介:利用自主开发的热管蒸汽流动计算程序SNPS-HPD对HP-STMCs堆堆芯锂热管和辐射散热器钾热管稳态运行时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运行条件下锂热管和3类散热器钾热管内部蒸汽流动的压强、温度、速度和流动马赫数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芯锂热管内部蒸汽压力和温度在蒸发段均有较大下降,在绝热段呈线性下降,而在冷凝段有一定的回升。锂热管温降主要为内部蒸汽的温降,且蒸汽温降随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减小;蒸汽轴向马赫数在绝热段出口处达到最大,且随输出功率的增大而减小;辐射散热器钾热管具有良好的等温性,但热管绝热段的设计增加了热管蒸汽的温降,破坏了热管的等温性。

  • 标签: HP.STMCs空间堆 SNPS-HPD 热管 蒸汽流动
  • 简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空间核反应电源系统(spacepowerreactorsystems,SPRS)中热管冷却反应燃料组件进行了稳态热分析。针对相邻燃料组件间的理想接触与非理想接触两种情况,评估了组件间的热接触状况、功率水平对其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邻燃料组件间在理想接触情况下,温度最高点位于燃料棒中心,随着表面传热系数的减小,温度最高点逐渐偏离燃料棒中心位置,且最高温度随功率水平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

  • 标签: 热管冷却 热接触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 热分析
  • 简介:提出了热管冷却推进一供电双模式运行的空间核反应初步概念,给出了芯及热管燃料组件的设计布局,以液氢为推进剂,进行了热工水力学初步分析计算,推进模式下推进剂出口温度达到2600K,验证了初步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热电转换技术对系统辐射散热器质量及面积的影响,电功率为5kW时,辐射散热器面积可小到1.2m^2,预估了设计的热管冷却双模式空间各部件的质量,反应系统总质量小于1500kg.结果表明,初步设计的双模式空间参数满足相关要求.

  • 标签: 热管 双模式空间堆 W-UO2陶瓷燃料 氢气
  • 简介:通过计算两平行长直流导线间的静电力和磁场力,解决了在研究平行流导线间相互作用时,只计电力而不计磁力的真正原因

  • 标签: 载流导线 电荷分布 电力 磁力
  • 简介:分析了核热推进NTP(nuclearthermalpropulsion)反应关键技术及现状,介绍了核热推进反应技术在空间推进领域的应用,总结对比了美国、俄罗斯现有核热推进反应设计方案的主要参数和特性,并对未来航天器用核热推进反应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核热推进 反应堆 深空探测
  • 简介:利用MCNP程序计算了不同燃耗下脉冲调节棒的微分价值,并采用周期法实验测量了调节棒的微分价值,对比了在不同燃耗下脉冲调节棒的微分价值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燃耗的加深,调节棒在高度200mm以下微分价值变化不明显,在高度200.390mm时,燃耗越深,微分价值越大,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 标签: 西安脉冲反应堆 燃耗 微分价值 MCNP
  • 简介:本文利用严格的解析和数值方法讨论了流直螺线管产生的三维磁场,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高精度的数值计算.

  • 标签: 电磁场 数值积分 螺线管
  • 简介:为了定量研究核数据的不确定度对西安脉冲keff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国际上常用的敏感性和不确定度分析软件TSUNAMI-3D-K6及不同核数据库中的核截面数据,分析计算了西安脉冲两种芯布置下的keff及其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核截面数据的不确定度会导致keff的不确定度在0.5%左右,核素234U的裂变中子产额对keff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西安脉冲不同型下,由共振自屏计算得到的隐式敏感性系数差异较小,不同芯布置下计算得到的keff不确定度差异不大。

  • 标签: 西安脉冲堆 有效增殖系数 核数据库 敏感性 不确定度
  • 简介:基于萤火虫算法(FA)全局搜索能力强、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局部优化效果出色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混合优化算法,FAPSO,它融合了PSO和FA的迭代机制,增加了群体多样性。仿真结果表明:FAPSO的全局极值逼近精度、收敛速度及算法鲁棒性远好于PSO、FA和实数遗传算法(GA);将FAPSO和PSO用来优化星多波束抛物面天线的赋形波束,对比验证了FAPSO的良好性能,为波束赋形设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混合优化算法 萤火虫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多波束天线 赋形
  • 简介:利用核动力系统安全分析程序中的三维水力部件模型,模拟了CPR1000反应在发生主蒸汽管道破裂(mainsteamlinebreak,MSLB)事故后,芯入口处的温度空间分布情况.分析了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发生后,芯入口处的流体温度分布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单环路主蒸汽管道破裂后会导致芯入口温度分布不均匀,破口侧温度降低.

  • 标签: CPR1000 主蒸汽管道破裂 系统程序 三维水力模型
  • 简介:研究了Pt-Al2O3亲水催化剂和Pt-SDB(聚苯乙烯一二乙烯基苯)疏水催化剂对含氚空气的净化处理。通过Pt-SDB单程催化氧化氢气性能研究和潮湿环境对Pt-SDB催化剂催化氧化性能影响研究(图1)显示,Pt-SDB催化剂在室温下对H2(氚)的催化氧化具有效率高,并且不容易受潮,能在潮湿的环境下保持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含氚废气处理催化剂。

  • 标签: 废气处理 Pt-SDB 疏水催化剂 催化氧化 潮湿环境
  • 简介:目的:能量桩在工作状态下的热力学响应十分复杂,同时受到桩顶荷载、桩侧摩擦以及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群桩中出现部分能量桩不工作时,将造成上部结构的额外应力与变形。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摩擦型能量桩群桩中部分能量桩在加热制冷作用下的热力学响应,并与单桩的热力学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创新点:1.通过建立摩擦型能量桩群桩模型试验,探讨桩侧摩擦对能量桩群桩的影响规律:2.利用能量桩群桩与单桩对比,揭示能量桩群桩与单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揭示部分能量桩加热制冷作用对能量桩群桩的影响机理。方法:1.建立摩擦型能量桩群桩及单桩的模型试验;2.将能量桩群桩与单桩进行对比,研究能量桩群桩与单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进行能量桩群桩部分加热制冷试验。结论:1.对于长期工作的能量群桩,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长宽高与整个群桩相同的热交换体,其表面温度与群桩的平均表面温度一致。2.能量桩单桩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桩底受到的限制较大,所以桩顶位移大于桩底位移。3.能量桩单桩在制冷过程中,由于土体及桩体收缩,会出现明显的下沉。4.能量桩群桩桩帽在加热过程中,桩帽的位移与群桩的上半部分长度相关:在本文的试验中,由于群桩上半部分受土的限制较小,因此其位移与桩自由膨胀的位移一样。5.能量桩群桩在制冷期间,群桩的下沉量级要比单桩的大。6.在制冷过程中,能量桩群桩在群桩效应作用下,内部桩的桩底热位移较大。7.能量桩群桩在部分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均匀沉降,且在加热期间,沉降主要受到不工作桩的牵制影响;而在制冷期间,沉降主要受工作桩的下沉影响。8.摩擦型能量桩的热引起的桩身轴力是与桩侧的土压力大小相关的;由于群桩在群

  • 标签: 能量桩 纯摩擦型桩 群桩 不均匀加热 不均匀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