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1月7~9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太原师范学院承办。山西省地理学会协办的“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兰州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及科学出版社等单位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学术研讨会 环境变迁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创新 流域
  • 简介:对于户外装备,“轻量化”、“多功能”是其发展趋势,尤其是功能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推进高科技化产品。其中,随着越来越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对“行动日志”的喜爱,最令人关注的要数能够记录“行动日志”的商品。

  • 标签: 户外运动 高科技化 发展趋势 多功能 轻量化 爱好者
  • 简介:2006年6月10日上午,区域理论发展前沿和河南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学研讨会开幕式在开封河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副处长何健、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陈垠亭、中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河南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李润田先生、河南财经学院资深教授杨承训先生,校领导赵国祥、宋纯鹏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院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为期两天。

  • 标签: 区域发展战略 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 学术研讨会 区域理论 黄河文明
  • 简介:考古发现山西第二次发掘绛县横北墓地横北墓地位于山西绛县以西约11公里的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本次发掘是继2004年冬首次抢救性发掘之后的第二次发掘,也是一次全面的主动发掘。在830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清理西周时期墓葬190座、车马坑或马坑24座。自南向北墓葬时代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初年。在埋葬习

  • 标签: 建筑基址 文物考古 成交价 墓葬 博物馆 随葬品
  • 简介:在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楠溪江流域,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沿江分布的古村落群,在宋代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格局。发展至今,多数古村落已绵延数百年,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宗族文化。在流域宗族文化形成的同时,学术文化也迅速发展,至宋时达到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政治显赫的时代,形成永嘉事功学派。

  • 标签: 楠溪江流域 宗族文化 学术思想 叶适 血缘关系
  • 简介:<正>1984年《地理研究》第2期发表了朱士光的《简论我国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工作》一文,较全面地概述了建国以来我国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意义,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自那时以来又过去了6年,在这近6年的时间里,在这一研究领域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 标签: 历史地理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 最新进展 研究工作 朱士光 研究领域
  • 简介: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时代,开展资源型城市创新研究意义重大。围绕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评价的技术路线、创新模式选择和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综述发现,虽然不少学者已经关注到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难度,并做了积极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一些颇有启发性的结论和观点等,但聚焦资源型城市创新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关于理论、方法、政策和案例等方面的研究还不系统,且滞后于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实践。

  • 标签: 资源型城市 创新 研究进展
  • 简介:2016年第21届中国民居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11月10—13日在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举行。为了办好这次学术活动,2016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参与,为我国的民居文化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出您的聪明才智,特诚挚邀请您撰写论文拨冗莅会。

  • 标签: 民居文化 中国民居 建筑学院 学术活动 湖南省湘潭市 传统聚落
  • 简介:本文通过对话语建构、学术范式和现实功用的阐释,指出中国海疆史作为一套知识体系比作为一个学科分支更有价值。海疆史的话语构建,涵盖了海疆史在历史学科内部的话语权,以及中国海疆史在世界涉海历史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海疆史学者应该具备忧国意识与匠人精神,在对各类涉海问题的研究中,兼顾领土领海的神圣性与资源开发的灵活性。

  • 标签: 海疆史 话语建构 学术范式 维权功能
  • 简介: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其动态演变规律对了解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扩散转移态、时间和空间分布集中指数及转移密度等的计算,对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刻画。结论显示: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呈现随距离递减的特征,其动态扩散年际间变动不大,但空间集中性日益增强并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相应地这些省区入境游客的转移密度也较高。

  • 标签: 入境旅游流 扩散 时空分布集中指数 转移密度
  • 简介:<正>近几年来围绕着我国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是否存在过森林的问题,在学术界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通过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各抒己见或撰写文章论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切磋与争鸣辩论,使这一问题成为当前十分引人注目的研

  • 标签: 陇中黄土高原 森林草原 历史时期 森林问题 气候条件 植被状况
  • 简介:安全是一个目的地、区域或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也是旅游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目的地处于危急事件中时,其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旅游者自身决策以及国家或社会组织对待和处理危机事件的政策或手段的影响,会陷于低迷.本文对目的地旅游业受危机事件影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设计旅游危机决策链,从而构建动态的、有机联系的旅游危机管理战略框架.

  • 标签: 危机 旅游安全 旅游危机管理
  • 简介:2016年,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现状研究,都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作为传统领域的研究,本年度西南边疆治理、民族历史与文化等领域继续保持着较强的优势,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此外,西南边疆经济开发、“一带一路”与周边关系等研究是近几年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年度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 标签: 2016年 西南边疆 学术研究
  • 简介:抗战时期成立的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地理研究机构。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系统梳理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的成立缘起、组织结构、学术旨趣与研究方向等相关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其对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的成立与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学术体制的大致形成,还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地理学研究的职业化进程,引领了中国近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地理学在现代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但其历史命运也证明:在现代中国,地理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刚性支持。

  • 标签: 地理学史 北碚 中国地理研究所
  • 简介:认识人地关系要素因果反馈联系和构建定量模型是进行城市协调状态评价的关键,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为背景,探讨大西安人地关系协调演进趋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突出表征城市环境因素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运行作用的基础上,优化指标体系,运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函数构建复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研究区人地关系协调状态的等级与类型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模型GM(1,1),预测2011-2020年研究区总人口与耕地面积的模拟值。分析发现:未来10年研究区的总人口年均增长13.99‰,耕地面积年均递减14.30‰,人多地狭的矛盾使生态安全将会受到严重挑战。

  • 标签: 人地关系 西部大开发 协调发展度 GM(1 1)模型 西安市
  • 简介:文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演示了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动态趋向,揭示了该地区在未来开发过程中作为国际物流中心及交通枢纽的作用,以及地区产业开发的空间过程,进而提出了未来地区人口分布与城镇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 标签: 图们江地区开发 动态趋向 图形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