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历程。先秦时期的“西南”主要包括巴和蜀。汉晋时期,“西南”区域概念正式确立,包括巴蜀和西南夷地区。唐宋时期,狭义的西南是指唐、宋王朝疆域内的西南地区,即唐代的剑南道、山南西道、黔中道,宋代的川峡四路;广义的西南还包括疆域外的南诏(大理)以及其它一些民族和王国。明清时期疆域内的“西南”出现了三种主要观点,较之前代范围有所扩大。近现代的“西南”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只包括国家疆域内的西南各地。“西南”概念及范围受地理方位、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动态性、模糊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还有民族、边疆、政区、经济等多重含义。

  • 标签: 西南 概念 范围 历史演变
  • 简介:地方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当文化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交叉时,“地方”则为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提供了分析的基础。本文结合英美地理学刊物中若干涉及“地方”研究的文章,挖掘了地方的概念和内涵,以期对人文地理学诸分支提供学术支撑。本文的结论是:地方研究可支撑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和制度转向的研究;支撑区域地理学地方营销和旅游地理学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支撑城市地理学公众参与式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支撑政治地理学的选区策略制定。因此,“地方”作为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其存在意义是为其他学科提供学术营养,同时,文化地理学对地方的研究也可以使得文化地理学的社会应用能力更强。

  • 标签: 地方 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 简介:在全球化主题的研究上当代人文地理学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人文地理学具有跨学科和追求时尚的学科特点,受多种理论和方法论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庞杂的全球化的概念和理论。对于地理学家而言,把握地理学的全球化观点,正确理解相关的名词和全球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三大方面的问题进行梳理。一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方法演化及其全球化的研究主题;二是全球化概念及空间辩论的演化;三是通过全球化历史演化框架,了解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和制度空间结构的地理学观点的演化。

  • 标签: 当代人文地理学 全球化 空间 空间规模 全球化历史演化
  • 简介:郡在设置之初就与边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世文献中《史记》最早出现“边郡”一词。边郡成为秦汉一个习见的概念,它的认定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必须有“障徼”等边防设施才能称为边郡。边郡意涵其实有广义狭义之分,有时并不能严格按“有障微”的边境线所在来划分界定。边郡与内郡的众多差异中,生产方式的差异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些差异影响到人们的习性风气。在中国领土幅员初步成形的时期,秦始皇、汉武帝在位时有过两次大的开边扩土的浪潮,这也是边郡设置的两个高潮,设置过众多的边郡。

  • 标签: 边郡 认定标准 差异 具体设置
  • 简介:从贵州的“出身”,可见其先天不足。它是国家意志和军事需要,而非社会经济文化聚集发展的水到渠成,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无统一的文化形态,这从根本上制约了贵州的历史进程不是随全国的形势而进退。长期以来,困扰学者们的,并不是贵州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而是对贵州地域文化如何认识。贵州至今仍以其弱势地域形象而全国叨陪末座,究其根源,除经济的落后外,还在于没有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上的每一次对贵州的开发,都源于军事的需要,这就决定了贵州I文明进程为军事的需要所左右。贵州文化的积淀,始终带着强烈的通道宿命。因此,有学者称贵州文化为“通道文化”。在这条通道上,从古至今,各方文化都是来去匆匆,有遗落,有沉淀,五方杂陈,四色交融。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贵州省政府突破固有限制,利用当地独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奋力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其做法及其所付出的努力,希望对各地文化产业开拓研究之士有所裨益。本文是作者在“第四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讲话,限于篇幅和现场效果,未能深入展开,发表在此,意在引发广大读者共同关注贵州文化产业。

  • 标签: 贵州文化 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产业 社会经济文化 地域文化 民间文化资源
  • 简介:本文对西方社区旅游概念在中国的4种误读进行了梳理,包括社区尺度模糊导致参与范围的变形、社区旅游是产品还是理念、参与的目的是否局限于经济利益、受益方应该主要是社区成员还是地方政府。如果中国学者要在社区旅游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既要排除以上种种误读的负面影响,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社区旅游本身在实施过程、适用范围、评价指标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 标签: 社区旅游 西方 中国 误读
  • 简介:部门人文地理的研究与进展部门人文地理是河南省开展较多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分支较多,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这里主要叙述经济地理中的农业、工业地理和城市及旅游地理。1.1农业地理河南地理所正规的农业地理研究工作是在60年代初期以县级农业区划为中心开始的,曾...

  • 标签: 研究与进展 人文地理 区域发展 河南省 发展研究 国土规划
  • 简介:《人文地理》杂志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合办,编委会由国内外近百位著名教授和学者组成。本刊是我国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发表我国人文地理学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力求及时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主要栏目有:文化、旅游、政治、城市、经济、政治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文地理》目前为国际地理联合会文化地理研究会中国期刊、中国中文核心

  • 标签: 人文地理征稿 征稿简则
  • 简介:人才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是由社会实际问题,人才系统与地理环境关系和人才地理研究者的研究基础决定的。本文对人才系统与地理环境关系、人才地图、人才地域分布、人才地域结构、区域人才资源配置和开发战略、人才地理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认为今后人才地理学要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创新、进行理论体系的建设。

  • 标签: 人才地理学 研究 发展方向
  • 简介:《人文地理》杂志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合办,编委会由国内外近百位著名教授和学者组成。本刊是我国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发表我国人文地理学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力求及时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主要栏目有:文化、旅游、政治、城市、经济、政治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文地理》目前为国际地理联合会文化地理研究会中国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地理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征稿简则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地理学会 中文核心期刊 国际地理联合会
  • 简介: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深入论述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双向同构关系,分析了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文化风貌、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产品特色等具体影响,指出了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文化 地理环境 双向同构关系
  • 简介:《人文地理》杂志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与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合办,编委会由国内外五十多位著名教授和学者组成。本刊是我国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发表我国人文地理学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力求及时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 标签: 人文地理征稿 征稿简则
  • 简介:解说是旅游休闲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但关于解说的研究却只是近50年以来的事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解说研究经历了形成期、寻找最佳媒介期、探求正当性阶段,到1990年代初期初步走向成熟。目前,国际上的解说研究借助更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及应用社会科学如营销、消费行为、应用行为分析及教育分析方法等,通过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规范焦点理论、阐述可能性模式、基模理论、防御动机理论以及其他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得到理论架构,并逐渐走向成熟。与此相应,解说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大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水平也与国际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梳理了国际解说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解说的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解说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解说研究发展的前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解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研究的案例地选择较单一,对解说效果的评估缺乏定量的评估等等,另外也看到中国大陆地区,有关解说研究的论文曾逐年增多的态势,解说研究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解说也会被用到旅游的各个方面。

  • 标签: 解说 旅游休闲研究 起源 概念 研究进展
  • 简介:孔祥军新著《汉唐地理志考校》,对汉唐正史地理志及唐宋地理总志进行校理,纠文本之讹,正史文之谬,辑失佚之地志,探史志之史源,考其断代,辨其书例。在对地理志文献研究基础之上,孔氏考汉代三辅称谓沿革,盐、铁官之分布,新莽改亭之通例,北魏政区之沿革,并对隋代关官、水道和唐代诸渠进行了辑录和考察。本书以文献考校和政区地理研究为主,广涉经济地理、交通地理、军事地理、佛教地理等诸多领域,重视学术传承和海变,善用图、表的方式来明晰思路脉络,为汉唐地理研究之佳作。

  • 标签: 文献 辑录 图表 学术传承
  • 简介:2011年2月19日到20日,在美国中南部的阿肯色州州会小石城举行了"中国历史的地理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藉以推广地理学在传统汉学界的影响。本次会议由阿肯色州大学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ofArkansas,LittleRock)组织,得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英国、德国、白俄罗斯与美国等各地学者的高度重视。19日全天开会,总共提交12篇论文,论点创新,时地跨越很广,从古代到当代,从华西北到华东南,收获相当丰富。主要演讲者是伊利诺斯州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Chicago)的何特勒(LauraHostetler)和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的包弼德(PeterBol)。20日上午包弼德举行颇有启示的讲座,即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用。

  • 标签: 历史地理 地理视角 教学方法
  • 简介:首次从学科体系出发研究运河学,从运河学提出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运河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运河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运河学的内涵,进而提出了运河学的分类:理论运河学、应用运河学、运河史学;同时讨论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整体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比较法研究。对运河学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究与展望:明确运河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思路;整合力量,多方联手,建立运河学学术体系和专业课程;面向现实,服务社会,为运河学的构建创造良好环境。在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对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运河学 中国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带 学科建设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逆城市化”吸引了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以及历史学等专业学者的关注,日渐成为一个多学科研究的学术生长点。“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衍生出的一个学术概念、与“反城市化”以及“郊区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学科学者们的争议与误解。基于人口“从城市向农村迁移”这一“社会事实”,认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不是“反城市化”,与“郊区化”存在显著的区别。对“逆城市化”进行本土概念界定,有助于构建中国本土性的逆城市化理论,促进学术界重新认识1949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实践。

  • 标签: 逆城市化 城市化 反城市化 郊区化
  • 简介:作为背包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背包旅游者这个术语在概念界定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挑战.本文认为有必要从“经”和“纬”两条线来分别梳理该概念的发展脉络、基本内涵和主要争议.在对背包旅游者概念进行深入辨析的基础上,结合背包旅游现象的新特点,本文提出:自主性和深度体验是背包旅游者概念的本质内涵,以此构成该概念界定的主要依据,因此,背包旅游者是倡导自主精神,采取自助旅游方式前往异地寻求深度旅游体验的人.同时,本文指出,现阶段的背包旅游者具有类型上的划分,借助“意义”和“形式”两个维度可将其分为朝圣型背包旅游者、形式型背包旅游者、享乐型背包旅游者及纯粹精神型背包旅游者.

  • 标签: 背包旅游 大众旅游 背包旅游者 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