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学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学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佛教影响下的入冥故事,有着明显的宗教寓言性质。随着传播的日益广泛和佛教不断中国化,此类故事的内涵与重心,也处在一个逐渐由早期侧重展示地狱惩诫到后期侧重救赎与超度的演化过程中。本文结合传世记载与敦煌文献,讨论了佛教入冥故事的内涵及其演化

  • 标签: 佛教 地狱 果报 救赎
  • 简介:“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民族文物——铜鼓的专题陈列,于2008年12月11日开展,该展分为“山寨铜鼓声”、“铜鼓之路”、“当代铜鼓艺术”三个部分,内容包括广西少数民族铜鼓文化习俗、铜鼓的起源与发展演变、铜鼓的用途、铜鼓铸造工艺、铜鼓装饰艺术以及铜鼓文化在当代的开发利用,凸显了广西“铜鼓之乡”、“铜鼓大本营”的文化艺术风采。

  • 标签: 铜鼓文化 鼓声 时空 广西少数民族 装饰艺术 民族文物
  • 简介:阿斯塔那古墓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10公里,距离高昌城约2公里处。阿斯塔那,维吾尔语称之为“首府”,这个古墓是晋唐时期高昌城各族居民的公共墓地。这些古墓内保存有大量文物,被称之为“地下博物馆”,这里出土的文书,最早起自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

  • 标签: 古墓群 斯塔 吐鲁番市 维吾尔语 博物馆 高昌
  • 简介:铜鼓石地踞铜鼓县城东郊,前濒定江,后倚满山,苍松隐雾,芳草鸣蝉,峥嵘独秀、气势雄浑。铜鼓石屹然数丈,形如铜鼓。《南昌府志》载:“铜鼓石为浏阳、平江、新昌(今宜丰)万载各州、县适中之地”。“水通彭蠡,地接荆湘”,素为商旅必经要冲,兵家战略险隘。招徕不少文臣武将,勒字铭诗,

  • 标签: 铜鼓县 文臣武将 南昌府志 彭蠡 鸣蝉 义宁州志
  • 简介:略谈龙泉驿墓蔡永华一、墓布局1992年5、6月间,在成都龙泉驿区北干道的建设中发现一批墓。经勘查,在北干道东西长90、南北宽70米的范围内就分布着规格不高的墓达100座以上。就已发掘的34座所出铜、陶、铁器和同类型的“半两”钱币来看,时间有早...

  • 标签: 龙泉驿 “邦墓” 兵器 秦文化 秦墓 巴蜀文化
  • 简介:<正>最先对黄国铜器进行收集介绍和研究的是郭沫若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935年出版,1958年重印),该书收录的四件黄器中,只有一件清宫旧藏的黄孙子傒君叔单鼎,传说出土于黄国故城所在的潢川县境。解放以来,黄国铜器的有发现。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九八三年四月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黄君孟铜器。我曾参观该墓葬的发掘现场,仔细观察了全部铜器,并在当地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协助下对其中二十六件铜器附著的铭文拓片手摹一过。现在就这批黄国铜器谈谈自已的意见,提供大家讨论。

  • 标签: 铜器群 工作人员 两周金文 郭沫若 春秋时期 文博单位
  • 简介:平定川位于合水县太白乡,这里是子午岭。林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从北魏起,历隋、唐、宋、金、元,是佛教徒乐于选址建造石窟的地方,在川内大大小小、断断续续座落的石窟不下十余处。

  • 标签: 合水县 平定川 石窟 北朝 雕塑
  • 简介:1995年,在三星堆遗址西南约60公里成都市郊的新津县宝墩遗址找到了早于三星堆古城的宝墩龙马古城,据1996年发掘材料的碳测数据为距今4500年左右。以此为突破口,证实了60年代调查发现的郫县三道堰遗址的古城、温江县鱼凫村遗址的鱼凫城,80年代调查发现的都江堰市芒城村遗址的芒城,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城址 古城 发掘 年代 西南
  • 简介:新石器中晚期(8000~3000aB.P.)玉器从石器中分出形成相对独立的玉文化。玉文化遗址是玉文化保留至今的载体,本文通过田野考古资料结合陆地卫星遥感图像分析技术探讨我国中东部各流域玉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玉文化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种形式;(2)玉文化扩散具有纬度扩散性、经度扩散性和垂直扩散性三大自然地理特征;(3)玉文化的扩散过程可以划分为中低山地期、平原丘陵期和地形多样期三个阶段。结果表明研究史前玉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揭示古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石器中晚期 玉文化 遗址 时空分布
  • 简介:1998年6月20日,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前进村两座古墓被盗,当地派出所挡获了一批文物。21日,经市、区文物部门的实地调查,发现该处是成都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崖墓,初步统计已能判断出的崖墓达30余座。这一情况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6月25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派员与区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小组,对业已被盗的两座墓进行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工作,编号为98CQMI和M2。至7月22日,发掘工作结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 标签: 崖墓 发掘工作 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 古墓 发现
  • 简介:千佛洞南区石窟(俄)鄂登堡著郑炳林,杨自福译千佛洞南区石窟和藏式洞窟一样,都开在狭谷左侧的同一峭壁上。其位置比藏窟靠上(南)80—100俄丈,全长约300多俄丈。与南区洞窟平行并紧靠崖壁的是我曾经提到的那个冲击层平台。平台上长满了柽柳、山杨及其...

  • 标签: 千佛洞 壁画 综合体 外形线 石窟群 人物形象
  • 简介:塔庙,梵文stapa,音译瘁堵波,原义为“坟”。它的起源甚早,并不始于佛陀,吠陀时代的印度诸王死后皆筑一半圆形的坟,即为后来佛教瘁堵波的雏形。在古代印度大概只有崇高地位的人死后才能得到这种礼遇。因而佛陀说:“天下有四种应得起塔,香花缯

  • 标签: 喇嘛塔 马蹄寺石窟 建筑形制 藏传佛教
  • 简介:一九八二年秋,我县文物普查工作队进入城郊公社上甲大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当地群众反映:祖辈传说此地过去曾烧造过精细的瓷器,但烧制的年代和瓷窑具体位置不清楚。为了查实这一情况,我队先后派员前往周围地区调查,初步查出有明显堆积的瓷窑废址四十四处。

  • 标签: 文物普查 甲村 上甲 地区调查 寻乌县 龙窑
  • 简介:<正>青山在枝江县问安公社境内,与当阳县半月交界,位于沮漳河的西岸,南距长江约30华里,东与江陵县马山隔河相望,西临马半公路,是一处岗陵与湖泊相间地带。青山古墓,为湖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此一古墓的分布情况、宜昌地区博物馆派杨华、胡德容、李斌会同枝江县文化馆黄道华组成调查小组,从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三月十五日进行了实地调查。这次调查的步骤是由北向南,即先从袁码头、竹园、革新等大队起至新建大队为止。

  • 标签: 宜昌地区 调查简报 墓群 沮漳河 省博物馆 湖北省
  • 简介:板栗岗楚墓南距常德城区12公里,1997年至1999年,常德市文物处和鼎城区文物管理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5座,其中东周墓68座.东周墓按墓葬形制分为三大类:带墓道的土坑墓;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墓;简单的土坑墓.出土随葬器物262件,其中陶器245件、铜器15件、铁器1件、石器1件.陶器组合形式主要分为日用陶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两大类.日用陶器组合的器物有鬲、罐、钵、豆等,仿铜陶礼器组合的器物有鼎、敦、壶、盒等.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后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楚墓和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材料.

  • 标签: 湖南常德 板栗岗 东周 楚墓
  • 简介:尉迟寺聚落与聚落的初步考察梁中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各地区一些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得聚落形态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严文明...

  • 标签: 尉迟寺遗址 聚落群 聚落形态研究 聚落遗址 红烧土 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