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阿斯塔古墓群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10公里,距离高昌城约2公里处。阿斯塔,维吾尔语称之为“首府”,这个古墓群是晋唐时期高昌城各族居民的公共墓地。这些古墓群内保存有大量文物,被称之为“地下博物馆”,这里出土的文书,最早起自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

  • 标签: 古墓群 斯塔 吐鲁番市 维吾尔语 博物馆 高昌
  • 简介:一、发现与调查斯台为蒙古语,意为"松树坡"。1980年秋巴林右旗博物馆在考古调查中发现,斯台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巴彦汉乡斯台村,坐落在查干木伦河西岸。遗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左右。遗址中间被乌兰沟隔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台地,西部是斜坡地。斯台村居于遗址东部,对遗址人为破坏严重,再加上风沙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文化层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地表散布许多陶片和石

  • 标签: 那斯台遗址 巴林右旗博物馆 兴隆洼文化 陶片 考古调查 圈足
  • 简介:2002年岁末。我去西安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返回北京后,感到从未有过的疲乏无力,且随时间推移日渐加重。去校医院抽血化验结果堪忧。因为1月15日还有一门本科生的课要考试,我只好强忍着去监考。

  • 标签: 俞伟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老师 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校医院
  • 简介:摘要:新疆阿斯塔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彩塑,为了解其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结合剖面观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科技手段,对出土于唐墓的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泥胎表面先用硬石膏做打底层,再施以彩绘,且彩绘颜料厚薄有异。所使用的红、黄、黑、白和绿色颜料有铅丹、密陀僧、朱砂和土红、雌黄、炭黑、硬石膏及氯铜矿等无机颜料,而粉色彩绘是由铅丹(或铅丹和密陀僧的混合物)与硬石膏调和而成,且密陀僧作为彩绘颜料在新疆是较早的发现。其最为重要的发现是蓝色彩绘为植物性染料——靛蓝。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彩塑修复与保护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 标签: 彩塑 颜料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 简介:本文从图像学和图像义理的角度,依序从经典、义理、造像仪轨、图像比对等,对敦煌现存的几个遗例加以细部考据,希望寻得其中的发展脉络。发现了它们呈现一种既有传统可遵,又有个别时空差异的丰富变化现象。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显然是与吐蕃占据敦煌、归义军重奉中原有关,成为敦煌佛教文化转型的象征载体之一!

  • 标签: 敦煌石窟 卢舍那并八大菩萨曼荼罗
  • 简介:<正>《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像龛记》是研究龙门奉先寺造像的唯一文字史料(以下简称《像龛记》)。《像龛记》镌刻于龙门大卢舍佛座北侧,高107厘米,宽65厘米,四周绕以半破之莲花纹(拓本见《文物》1961年4、5合期)。历代金石学家收录《像龛记》者甚多,如朱彝尊的《曝书亭记》、毕沅的《中州金

  • 标签: 奉先寺 河洛 卢舍那佛 武则天 唐高宗 龙门山
  • 简介:二十世纪初,有一位美国教师路得·爱德(LutherKnight1879-1913)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经由上海径直人川到达成都,任教于四川高等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爱德先生在川期间以教学为职,除为人之师、教书育人外,还利用一切时机在四川境内和成都城乡拍下了数以百计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尤以真实记录辛亥革命在川取得胜利、成都民众聚集皇城内外庆祝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的数幅旧照更为引人瞩目。

  • 标签: 路得·那爱德 中国 成都市 文物考古 四川 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