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衎、师义墓志跋索全星In1978and1984,twoepitaphsofYuanDynastywerediscoveredsuccessivelyatXinlifengVillageinJiaozuoCity,HenanProvince,The...

  • 标签: 墓志 许衡 神道碑 《元史》 御史中丞 金元之际
  • 简介:上海造币在国民政府时代名“中央造币”,于1933年3月1日正式开工后生产俗称“船洋”的国币。由于实施废两改元政策,新制银元需要量极大,中央造币的生产供不应求,乃另铸条对应。1934年8月开始生产成色九九九。每条含纯银重量等于银本位币一千元的银条(即甲种条)。因发行后不受欢迎。仅制成3621条即告停产。

  • 标签: 上海造币厂 中央 国民政府 废两改元 供不应求 银元
  • 简介:一、中央造币条的定义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金市的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成为世界第三大金市。金业交易所平时实际交易以标金为主,标金以市平计算,合31.25克。虽然金业交易所把标金铸成长条式小砖,但那时标金交易不是用于支付手段.而是被投机者用来做投机交易。

  • 标签: 中央 20世纪20年代 戳记 版式 交易量 投机交易
  • 简介:在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时尚女装第一街”称号的杭州武林路上,有一座外观似小木屋的变电站,木屋上钉有两块搪瓷标牌,一块上写着“铜元变,城南供电局”,另一块写着“铜元站”。这两块标牌的名称来源于附近一条名为铜元路(现凤起路西段)的马路,是百余年来杭州几个造币留在这个城市的唯一痕迹。

  • 标签: 中国商业联合会 回溯 浙江 名称来源 变电站 铜元
  • 简介:在吉林省的省会长春东面不到100公里的松花江畔,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吉林市。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江湾路204号的吉林机器局旧址,是我国最早铸造银币的工厂遗址。

  • 标签: 吉林省 回溯 吉林市 松花江
  • 简介: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前的首义广场边上,是湖北剧院,湖北剧院门前的彭刘杨路对面即是首义园小吃街。街口有两门大炮模型,街口的墒上,有块铭牌,上面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四三五工厂,武昌彭刘杨路232号”,这就是武昌造币的旧址。

  • 标签: 湖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回溯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纪念馆
  • 简介:本馆旧藏刻帖一种,纵26、横13.5cm。封面签题“定于先生帖”。共十八开。第一开首题“先大中丞公家”七字,下镌“高阳氏”白文长方形、“子子孙孙保之”白文葫芦形、“五有堂”朱文方形印章各一枚。第十八开后半段刻有之渐的跋语:“先大中丞公于崇祯辛未...

  • 标签: 许之渐 右佥都御史 山西 巡抚 崇祯 《明通鉴》
  • 简介: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筹建造币总厂,有关开办及营运始末已另论故不赘述,惟成立时及兵焚后重建所用设备罕见叙说。笔者关注此事甚久,现将整理结果叙述如后。前清开办造币设备来源清政府当时与天津德商瑞记洋行(Arnhold,Karberg&Co.)签《承订财政处购机合同》,“向美国头等著名常生定购”新式造银铜币通用机器全份。

  • 标签: 机器设备 清政府 铜币
  • 简介:1993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兰(州)新(疆)铁路复线建设工程,对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复线建设涉及的三湾墓群南缘进行了勘探,并抢救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三湾墓群分布在戈壁滩上,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我们这次所清理的墓葬在墓群的东南部,

  • 标签: 东汉墓 发掘 墓葬 墓群 文物考古 简报
  • 简介:1987年6月上旬,许昌县张潘乡盆李村农民,在责任田里挖井时,在其土井的东壁发现了一批铜钱,重335公斤,许昌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于后。这个窖藏位于汉魏都故城东城垣中段的西侧,铜钱距地表深1.5米,因坑窖已被破坏,其开口层位不明。仅看到破坏后的残存不规则形口径0.85、底径0.97、残深1.1米。在坑壁土层发现有战国时代的陶瓮肩部残片及陶豆高柄残段,这些遗物都夹杂在褐土层中,鉴于没

  • 标签: 许都 钱文 陶豆 陶瓮 底径 汉魏
  • 简介:咸丰铁钱中,有一种断“”咸者,即“”的横、撇字两笔互不相接,笔划特异,大小钱均有,但皆少见。现将笔者所藏4枚断“”咸丰钱附文展示。

  • 标签: 咸丰 铁钱
  • 简介:1937年7月7日.日本通过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同年8月13日又制造事端,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件的当天.上海中央造币因为战争开始撤退往内地。旧厂址后来直至抗战胜利,均被日本海军作为司令部使用。

  • 标签: 金属制品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侵略战争 抗战胜利 日本海军
  • 简介:上海造币始建于1920年.至今已九十年了。创建之初,由于军阀混战、时局变化、政权更迭、经费困难等原因,十余年未曾开工。直至1933年才筹建完成,正式投产,当时该厂占地98亩。除拥有当时最新式的铸币机15台及整套附属设备外,还备有发电、煤气、供水等设施,是民国后期我国设备最新、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家国家造币

  • 标签: 上海造币厂 铸币 早期 军阀混战 政权更迭 设备
  • 简介:张之洞,无疑是本世纪初改良中国铸币业的倡导者,被誉为是中国现代造币之父。他比其他人更杰出的贡献是将中国传统的用浇铸法铸币变革为新的应用机械压印的铸币技术。这一过程开始于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之后,1887年张之洞决定向伯明翰造币定购全套造币设备,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办造币。自此以后,省办造币很快就遍及全中国。现有的材料表明,在此期间,

  • 标签: 张之洞 铸币 总督 倡导者 贡献 中国传统
  • 简介:承尧(1874—1946),字际唐,亦作霁塘,一字芚公又字讷生,号疑庵,晚年别署芚叟,安徽歙县西乡唐模村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书法家、史志学家、文物鉴定家及收藏家。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1907年进翰林院任“国史馆协修、实录馆修编书处详校”,为清代最后一科翰林。辛亥革命后曾任甘肃省长公署政务厅长及甘凉道尹等职。1925年其父去世,他即息影家园,再未为官,而是致力于地方文献资料、

  • 标签: 许承尧 文献资料 爱国诗人 文物鉴定 辛亥革命 翰林院
  • 简介:西班牙人来华贸易带来了本洋,使中国人认识银元。又因制作精美,成色标准,重量统一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而乐于接受银元。后因白银外流造成银荒,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在广州设厂,成功铸造出银元,不仅抵制和取代外国银元在中国流通,还弥补了制钱不足,促进了当时币制全面改革。

  • 标签: 外国银元 钱币 西班牙人 白银外流 两广总督 中国人
  • 简介:本文回顾了家窑文化发现、发掘与研究的历史,肯定了其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家窑文化的命名、时代、地层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家窑文化命名的盲目和地层的错误判断。

  • 标签: 侯家窑遗址 许家窑遗址 泥河湾层 第三级阶地堆积
  • 简介:10月21日,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印刷旧址修复揭牌仪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江西省委副书记钟起煌致辞。瑞金市市长王扬金、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邹亮辉出席仪式并讲话。

  • 标签: 瑞金市 中央印刷厂 遗址 修复工作
  • 简介:《顺天府志》记载:“宝泉局东作在东四四条胡同”。《一统志》:“宝泉局旧址在东四牌楼北,仍明旧址,另设四鼓铸”。《清会典》:“满汉侍郎各一员以总之,满汉司员各一员监督,其下有大使五员。四作:一在东四牌楼四条胡同为东作;一在钱粮胡同为南作;一在北锣鼓巷千佛寺胡同东北为西作(俗称其地为钱局);一在北新桥三条胡同为北作。均隶属户部”。

  • 标签: 宝泉局 遗址 清代 胡同 牌楼 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