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太阳崇拜是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中与太阳相关遗迹、遗物及各地岩画中太阳图像的类型及年代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揭示了中国古代太阳崇拜的发展阶段性.

  • 标签: 太阳崇拜 考古资料 遗物 遗迹 中国古代 岩画
  • 简介:氏墓志考略苏玉琼1976年7月,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姚家镇牛王在的济南市砖瓦二厂在挖土方中,发现二盒唐代墓志,墓志主人为北朝东清河郡氏大族的彦诩夫妇及其子房夷吾。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图一、二)。墓志均为青石质,志盖呈顶形,四边斜刹。顶上各由横...

  • 标签: 房彦诩 唐代墓志 宰相世系 武城县 慕容德 济南市历城区
  • 简介:略论长江、黄河两流域史前时期的太阳神崇拜吴汝祚Inthelightoftheanalysisofarchaeologicalremainsandancientlegends,thispaperexploressungodworshipamongthe...

  • 标签: 太阳神崇拜 史前时期 河姆渡遗址 太阳纹 巫术活动 良渚文化
  • 简介:2005年8月31日至11月30日,上海博物馆隆重推出“‘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藏展”,该展通过展示来自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及勒布朗-迪韦努瓦博物馆所藏84件(组)各类材质的珍贵艺术品,将法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太阳王”路易十四介绍给观众,以此表现法国历史辉煌的一页。

  • 标签: 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 法国 太阳 上海博物馆 艺术品
  • 简介:喇家遗址四座齐家文化的址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发掘完成,在此后的数年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址及房内人类骨骸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改变了发掘清理后的原始状态。为了保护址和人骨遗骸,对址进行了物理复原加固和化学保护。采用金属锚杆牵入嵌入方式、沟槽内嵌入固定体方式、利用孔洞嵌放固定体进行土体夯筑方式等加固方法,并使用非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溶液进行喷洒或滴渗保护。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实施,可以使这一举世闻名的齐家文化之灾难遗迹重新展示于公众面前。

  • 标签: 民和县 喇家房址 灾难遗迹
  • 简介:<正>楚帛书是现已发现最古老的数术书。这种书让现在的人读起来当然莫名其妙,但在古代却是流行读物。它与地下出土的大批日书是同一类。后者虽然现在只有睡虎地秦简《日书》发表,但将来陆续公布,势必会形成一种专题研究。那时我们将会看得很清楚,楚帛书的研究是它的开端。过去我对楚帛书做过一点研究:1980年写成《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下简称《子弹库》),1988年写成《〈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补正》(中国

  • 标签: 帛书 睡虎地秦简 弹库 专题研究 数术 日书
  • 简介:中国有着悠久的陶器制造史。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利用天然物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彩陶是制陶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彩陶文化又是原始农业、畜牧业生活的产物.是原始先民对大自然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们把自己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活动逐步反映在陶体上,陶器便有最初的现实需要逐步往精神方面的诉求发展.也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彩陶。

  • 标签: 陶器 赏析 彩陶文化 生产生活 天然物质 文明发展
  • 简介:成排分布的址是我国新石器时期聚落十分常见的布局方式,排作为多空间大型建筑,更是其中引人注意的一类,但是和另一些建筑的界限还不明晰。本文由目前发布的考古资料总结出:仰韶文化晚期与屈家岭文化之交,以及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是排建筑在我国的两大兴盛期与集中分布区;继而由环境、建筑技术与社会学等视角分析排所处的自然、社会、历史环境。结论认为,氏族向家族转化时期,由原居地外迁的大量移民提出了对排这种建筑形削的需求,而千栏流行区域的长屋传统为创造成熟的排形制提供了便利,排在这一对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综合作用下应运而生。

  • 标签: 排房 干栏长屋 新石器文明 氏族 移民
  • 简介:2010-2011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新郑望京楼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采取象限布方法,共发掘了12座商代小型址,多数位于IV区,少数位于I区。此次发现的小型址均为地面建筑,由规整的长方形房间组成,房间的数目不一,可分为单间和多间。部分房址发现有通向室外的门道,门道朝向不一,说明址的方向并不十分统一。址上部的墙体基本被完全破坏,仅残存基槽部分,在个别房间及墙体内发现有柱洞。根据房屋的倒塌堆积推断,原房屋墙体有夯土、草拌泥和土坯等多种形式。出土遗物多包含在房屋垫土之内,多为陶器,少量石器、骨器及蚌器,陶器一般为鬲、大口尊、盆、罐等残片。根据开口层位及包含物可知,这些址的年代分别为二里岗文化下层二期及二里岗文化上层一期。此次发现对于深入研究商代前期社会等级制度及平民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河南新郑 望京楼遗址 房址 商代
  • 简介:摩《青州益都县令公清德之颁》碑,信息量大,未见著录,主要记载了南北朝隋唐时期高门望族——氏家族成员彦云在益都县令任上的政教伟绩,系一篇具有证史之实、补史之缺、纠史之谬价值的珍贵金石文献资料另外,该碑将一件尘封已久的书法作品生动地呈现于世人眼前,充分展示了初唐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平,堪称唐代碑刻书法中的优秀作品。

  • 标签: 唐代 青州益都 房彦云 房氏家族
  • 简介:十多年前,本人曾写过(下称)一文[1],写那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时在楚文化研究中对楚鬲认识方面的一些混乱现象,试图将江汉地区出土的不同用途、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鬲加以区分,以利于楚器的排比和研究.收入时,有部分文字和插图被删节,因而有读者提出一些不明了的问题.实际上,江汉地区出土的东周鬲不完全都属于楚鬲,下面拟分江汉地区的鬲及楚鬲两个标题,作为的一些说明和补充.

  • 标签: 江汉地区 楚式鬲 炊器 盘龙城遗址 出土文物
  • 简介:“镇墓兽”是楚墓中特有的随葬器物,反映了楚人特殊的葬俗和文化心理。本文探讨了楚“镇墓兽”因时代、地域和墓主人身份差异而存在的演变规律,并依据其器型特征进一步认为楚“镇墓兽”的构型为多层意象的综合体,其功用之一为引魂升天。

  • 标签: 楚式“镇墓兽” 历时性 共时性 功用
  • 简介: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和穿斗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和穿斗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和穿斗传统木构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传统木构建筑 构件重要性 抬梁式 穿斗式 改变弹性模量法
  • 简介:本文对上海格致书院“铁嵌玻璃”博物馆的创设原由、创建过程、建成与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资料的基础上。认为上海格致书院“铁嵌玻璃”博物馆没有建成。

  • 标签: 上海格致书院 “铁嵌玻璃房” 博物馆
  • 简介:"己酉"天青釉鼎香炉,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钧窑瓷器,一级文物。口径25.5厘米,高42.7厘米。双立耳,圆鼓腹,三兽足。口沿至肩部两侧饰兽形耳,腹部饰四个兽面铺首衔环纹,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正面有一长方形题记,上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楷书铭文。1970年出土于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 标签: 香炉 青釉 钧窑 元代 呼和浩特市 元武宗
  • 简介: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做好抢救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对考古发掘的河曲坪头遗址址进行保护,采取了千斤顶升降、滚动轴使切割块发生位移等先进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切割而造成的文物破坏,最终顺利完成了出土房址的搬迁保护工作。同时对搬迁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讨论,所用的方法可为今后同类性质的文物保护提供经验。

  • 标签: 坪头遗址 房址 加固 切割
  • 简介:一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西南约0.5公里处.坐落于西拉木伦河北岸阶地西荒山的东坡上.1988、1989、199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先后三次对其进行田野发掘,累计发掘面积约7264平方米[1].出土文化遗存分别归属于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等几种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其中二期乙类遗存[2]即兴隆洼文化(bc6400~52003)遗存是该遗址的主体性文化遗存.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文化遗存 房址 居住 分析 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