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成都市文物管理处从废品收购站收回一青铜佛像,收回时佛像双膝处已被砸残,后背座子已砸变形,左膝处有修补痕迹。但整体形状基本完好,大致可以恢复其原状(如图所示)。该尊佛像以红铜为主要成分,螺发,肉髻细高,髻顶有圆球形宝珠,发际线在额中略向下呈弧形,脸部瘦削,眉心有白毫,短下巴,双耳下垂,胸部肌肉隆起。披袒右袈裟,露右乳,

  • 标签: 铜佛像 考古研究 佛像袈裟 成像风格
  • 简介:梅瓶造型特点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底足纤巧,给人一种轻盈美感。所以叫梅瓶,据说因其口小,只可插一枝梅花,供文人雅士案头清玩,这恐怕是一个美丽误会。梅瓶起源始于宋朝,宋瓷造型讲求挺拔、俏丽,梅瓶最能体现这一鲜明时代特色,梅瓶功用原本是盛酒用

  • 标签: 传奇 原本 文人 误会 宋朝 美感
  • 简介:珍贵革命文物黄清华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两次路经川西北金川,并创建了金川赤区。三十年代金川一个藏、回、汉民族杂居、军阀势力明争暗斗、土司制度根深蒂固、民族隔亥较深地方。红军到达此地后,针对这...

  • 标签: 阿坝州 红军长征 革命军 中央政府 共和国 少数民族
  • 简介:山西稷山出土东周铜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稷山县博物馆图一铜器出土地点示意图1993年3月,稷山县城关镇下廉城村村民在修建铁路立交桥推土过程中发现几件青铜器,接报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会同稷山县博物馆前往勘查清理(图一)。下廉城村位于...

  • 标签: 考古研究所 山西 稷山县 殷周青铜器 东周时期 铁路立交桥
  • 简介:唐山博物馆在改扩建过程中征集到一保存非常完整开平矿务局老股票,包括封皮、股票和息折三部分,发行于光绪七年(1881年),计息截止于1900年,即英国商人骗占开平矿务局,成立在英国伦敦注册开平矿务局有限公司之前。这张见证了开滦煤矿历史股票,既是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标志,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血泪发展重要物证。

  • 标签: 开滦 开平矿务局 光绪七年 股票
  • 简介:忻州缴获铜鼎李有成(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1994年12月13日,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配合地区公安处侦破了一文物走私案,缴获青铜鼎三,分别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现简报如下:一号鼎,无盖,口微敛,宽平沿,腹较浅,宽腹斜立耳。三蹄足,足较矮,足截...

  • 标签: 忻州地区 文化内涵 青铜器 文物 使用寿命 铜鼎
  • 简介:笔者早年在收藏新疆红钱同时,顺便获得银花钱及其镂空饰若干,它们多是用银片采用我国传统工艺技术打造而成遗留物件。主要用于欣赏把玩,吉祥喜庆祝贺馈赠纪念和佩饰等,富有浓郁民俗文化渊源及其历史研究价值。现精选出与钱币有关者共五进行简介和浅析,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浅探讨。

  • 标签: 新疆红钱 饰件 花钱 遗存 传统工艺技术
  • 简介:1992年6月,在新郑市城关周庄出土一汉代铜甗.通高53.5厘米,自下而上由釜、连接器、甑和盖四部分组成.

  • 标签: 出土 汉代 自下而上 周庄 四部
  • 简介:20世纪。我国出土了新石器时代许多玉制戚、斧、刀、锛等武器和工具。从它们刃部磨耗情况来看,这些器物绝大多数已脱离实用价值.只是作为一种标志或象征,用于一些仪仗、礼仪等场合,一般多出于级别较高墓葬中。玉制由石斧演变而来,新石器时代玉铖出土相当普遍。其中太湖流域崧泽文化时期即已出现,良渚文化时期发现较多.主要出于男姓墓中,一墓出一至二不等,多扁平穿孔,梯形刃,碾制精细,非实用器。

  • 标签: 出土 新石器时代 墓葬 良渚文化 器物 嘉峪关
  • 简介:记一春秋玉玦林颖我店收藏一春秋时期五块,此为白玉,有黄褐色心斑,直径5.25厘米,厚0.2厘米,内径1.4厘米,缺口长1.9厘米,宽0.3-0.4厘米。玉正面用S形阴线刻划有卷曲缠绕变形龙纹,构图繁密,布局有序,雕刻线条极为流畅,充分体现了...

  • 标签: 玉玦 春秋时期 文化内涵 时代风格 人际交往 《白虎通》
  • 简介:邯郸市博物馆“磁州窑艺术展览”厅内陈列着数磁州窑瓷枕,艺术精美、充满民间生活情趣。其中两题诗枕龙为别具一格,一“常忆离家日枕”,底间印有“张家造”字样,长31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白地黑花,上题“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言,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一题“红绣鞋”诗枕,.长31厘米,宽15.5厘米,高12.5厘米。上书:“韩信功劳十大,朱客亮位治三台,百年都向土中埋,邵平瓜,盈亩种,渊明菊,夹篱开,闻安乐,得

  • 标签: 磁州窑 邯郸市博物馆 红绣鞋 艺术展览 民间生活 土中
  • 简介:1963年昭盟文物站,征集到一青铜阴阳短剑。据介绍,这件短剑早在1958年于南山根遗址中出土,后被社员收藏交献文化部门。现藏宁城县文化馆。短剑呈曲刃柳叶形,通长21.6厘米,其中柄部长10厘米。脊呈八棱形;护手处呈半圆状。柄部扁平,两面分别铸一男、一女裸体像:女性两手交叉护至胸部,乳房微鼓;

  • 标签: 柳叶形 曲刃 文化部门 文化遗物 柄部 此器
  • 简介:记一唐代执壶偶读唐诗,发现许多唐诗提及胡人乐舞,诸如“羯鼓声高众乐停”,“胡琴琵琶与羌笛”,以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等等。说到胡人乐舞,不由想起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一级文物唐代点褐彩贴伎乐人物执壶,其上贴塑伎乐人物亦与胡人乐...

  • 标签: 胡旋舞 丝绸之路 石家庄市 唐代部分 博物馆 新唐书
  • 简介:中国素有"金有价,玉无价"之说,汉代则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一个新高峰,奠定了中国玉石文化基本格局.1969年在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中出土玉器绝品--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和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充分体现了汉代玉石文化风格和死者身份地位.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汉代 玉器珍品 中国 文物考古 雕刻艺术 玉石文化
  • 简介: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两汉代铜镜,一官方机构“尚方”制作四神规矩镜,一当时私家作坊侯氏制作神兽镜,两镜制作规整,图案清晰,反映出汉代官方和私家制镜水平。

  • 标签: 汉代 铜镜 尚方 侯氏神兽镜
  • 简介:佛教造像艺术佛教发展自然产物。在佛教流传早期,印度佛教徒通常用足印、莲花、塔、菩提树等来象征佛陀,以表达他们对佛陀热爱和崇敬。到公元前1世纪,逐渐兴起了造像艺术。我国佛教造像是西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兴起,至南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定州市博物馆收藏圆雕二定州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

  • 标签: 石造像 佛教造像 北齐 西汉 菩提树 弟子
  • 简介:眼前放着书法手迹,一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所书《满江红·题宋思陵与岳飞手敕》,图1示其后半,全文如下:

  • 标签: 手迹 书法 评读 满江红 文征明 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