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汉代邮驿制度的研究在悬泉汉简的发掘与出土之后,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使我们对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邮驿制度的认识向前迈了很大的一步,但是一些关系到汉代邮驿制度的具体细节仍不能解决。因为西北地区出土的简牍文书多数属于西汉中后期的文书,并不能代表西汉初年的邮驿制度,所以人们翘首以待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中与邮驿相关的文书。

  • 标签: 出土 张家山汉简 汉代 邮驿 发掘 西汉中后期
  • 简介:本文收录笔者考释张家山汉简字词札记八则,释简17的"(龙)"为"襱"异体,改释简20的"落"为"要",读作"腰",并读简100的"落"为"胳";辩析"信"、"倍"二字,并读简21"参信"为"(参)伸";改释简24的"虎"为"柜";读简72的"應(应)"为"膺";改释简111的"達"为"通";读简62等处的"去"为"阖";考释简34的"(覃页)"读为"(函页)".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引书》 字词 考释
  • 简介:"乘"简是目前整理中分歧比较大的一组简文,尽管所作的调整有不同的几种,但其中仍缺乏一种有足够说服力的整理结果,对此,我们认为要对这组简文作出最恰当的整理,应该从简本流传的角度,把其祖本中这段简文可能存在的分栏书写的情形加以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应可以得到更合理的整理.

  • 标签: 《算数书》 “乘”简 分栏
  • 简介:觚是夏、商两代的重要礼器,对中国早期文明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卞家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漆器,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中数量最多的漆觚,尤其引起关注。本文作者曾根据夏代的重要礼器——封项盎、爵、觚的传播路线,提出了夏文化可能起源于良渚文化的看法。良渚文化漆觚的出土,对照二里头文化的漆觚数据,再一次肯定了良渚文化与夏文化之间的嫡系血缘关系。

  • 标签: 良渚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 卞家山遗址
  • 简介:清代王犟善于山水画,作品清晖秀润,格调高古,形成我国清初画坛“虞山派”,号为“四王”之一、“清六大家”之一,遐迩闻名。公毕生不入仕途,专事绘画,笔耕不断,直到临终之年尚作画四幅。其画落款时大多自标以“临”、“摹”、“抚”、“拟”、“仿”之类字句,以致清末以来被某些人贬为“恶画”、“崇古保守”等,肆意歪曲,其实经历史印证并非如此。王犟绘画是“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另出新意。他成功集古人之“大成”,成绩卓著,影响一代又一代后学。

  • 标签: 山水画 画册 托古改制 虞山派 绘画 作画
  • 简介:本文认为叶家山曾国墓地是西周早期最典型、内涵最复杂、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姬姓诸侯国墓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形势的需要,此时的曾国成为第一等诸侯国。曾国不仅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而且已成为周王朝攫取土地与矿产资源的有力帮手。

  • 标签: 叶家山 西周早期 曾国 墓地 青铜器
  • 简介: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贼律》所见“偏捕”,整理小组释文写作“偏(徧)捕”,似乎理解为全数逮捕,亦裨也”的解释。取“佐”、“裨”之义理解张家山汉简《贼律》所见“偏捕”,可能是适宜的。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贼律》 "偏捕" 《二年律令》 意义
  • 简介:2002年1月23日,由于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龚资公路建设需要用土,基建单位在上清镇上清林场的王家山取土过程中发现两座古代墓葬.我们闻讯后赶赴现场,见两座墓葬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位于右侧的的墓葬(编号M1)其顶已露一大洞,而位于左侧墓葬(编号M2)其上半部已全部破坏.经过省、市文物考古部门派员组成的考古队四天的清理和三天的整理,从两墓之中出土了一批随葬文物,并获取了相应的墓葬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墓砖花纹和出土文物的时代特征,可认定这两座墓葬均为距今1500年左右的南朝墓葬.

  • 标签: 古代墓葬 文物考古 墓葬形制 出土文物 南朝 龙虎山
  • 简介:江川李家山1972年清理发掘27座墓葬、1992年发掘清理59座墓葬,两次共清理86座墓葬①,李家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墓地中墓葬材料保存相对完整、随葬器物所表现的墓主性别特征十分明显,对于认识和研究石寨山文化在葬俗方面的演变过程非常重要。李家山墓地相当部分墓葬人骨没有保存下来,即便保存下来的也没有进行体质人类学的鉴定,我们对该墓地墓主性别的判定是基于金莲山墓地的实践所得到的认识。

  • 标签: 墓地 结构解析 社会 南江 性别特征 体质人类学
  • 简介:家山M28是叶家山西周墓地中规模较大的墓葬之一,出土铜、陶、玉、原始瓷、漆木等质地的器物约600余件。通过初步整理发现,该墓出有多件带“曾侯”、“曾侯谏”铭文的青铜器,结合墓葬规模、随葬品情况,可推定该墓为一代曾侯墓,年代为西周早期。墓中出土的2块随葬铜锭,经检测铜含量达98%以上,这是全国西周墓地的一次极重要发现,可证明西周早期的曾国已有了独立的青铜冶炼业,同时对研究汉东方国铜料来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依据。

  • 标签: 叶家山墓地 曾侯 西周早期 铜锭 青铜冶炼业
  • 简介:家山M107是位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中部的一座中型墓葬,出土铜、陶、玉、漆木等质地器物110余件套。根据墓葬及随葬器物特征、铜容器铭文,可推定该墓为西周早期曾国贵族墓葬。10件带铭铜容器铭文族徽大多相异,表明该墓铜容器来源较复杂。铭文“西宫”是第一次出现在西周早期曾国青铜器铭文里,值得关注。

  • 标签: 叶家山 M107 铭文 西宫
  • 简介:为了做好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和后期整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有关学术研究,2013年7月4日至5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随州市召开了“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沈海宁、文物局副局长黎朝斌等出席会议,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 研讨会综述 墓地 西周 湖北省博物馆
  • 简介:<正>1983年8月,我馆派王家德、赵德祥同志对当阳罗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调查。现将罗家山古遗址的调查材料报导于下。一、遗址的位置与分布该遗址隶属当阳县河溶区前合七队。地处沮漳河东岸,西距河溶镇约1.5华里;南临汉(汉口)宜(宜昌)公路(图一)。此地为丘陵地带,山岗矮丘相连,平原、湖泊穿插其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址 沮漳河 当阳 古遗址 黑陶 调查材料
  • 简介:爵位是汉代法律量刑时的一个重要标准,爵位的有无与高低决定着刑罚的减免与否.本文从张家山汉墓竹简篇中有关内容出发,结合其它出土竹简及相关史料来讨论汉初"爵论"制度在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并通过与秦律作比较来探讨其变化与根源.

  • 标签: 具律 “爵论” 二十等爵制
  • 简介: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7月4-5日召开了“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会议主要成果已作综述报道(见本刊2013年第3期)。为更详细公布本次会议关于叶家山墓地学术研究成果和进展,现就墓地文化特征、族属、年代等方面,撷几位先生的会议发言整理为笔谈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墓地 西周 随州 发掘 文物考古研究所 湖北省博物馆
  • 简介:本文以新公布的张家山汉简有关材料为主,结合其它出土材料及传统文献,从亩制的大小、按爵位等级授田宅、田宅的有条件买卖、刍藁税的征收等几个方面对汉初国家授田制度的几个特点进行了探讨,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汉代的土地制度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国家授田 《汉书》
  • 简介:家山汉简中有涉及巴蜀地区县道的资料,就此进行相关研究,可以对整理小组的释文和注释有所修正.而这些资料所透露的区域经济文化信息,也值得研究者重视.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巴蜀地区
  • 简介:见于叶家山曾侯墓四周的“斜向柱洞”,就是下棺时在墓穴四周植立丰碑或桓楹而留下的痕迹,是商周时期针对深埋竖穴墓而不得不采用的一项工程技术。曾侯墓中的毁兵、折兵现象,与古人严格区分生死、故意将死器与生器做得相反的礼俗有关。曾侯墓地的方位选择,也符合商周时期关于家族墓地居于都城北方的礼制。而同一座墓出土多种族徽,说明这些青铜器有可能是其他家族贝冒赠的助丧器具。居于南方汉水流域的曾国,其丧葬礼制与西周早期其他地区并无大异,与《仪礼》、《礼记》等文献记载可以互相印证。

  • 标签: 叶家山曾侯墓 商周 丧葬礼制
  • 简介:1977年11月,南昌市京家山地区的八一麻纺厂人防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券顶砖室墓。厂领导和工人同志对此十分重视,他们根据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通告”精神,及时向省博物馆反映有关情况,并主动协助发掘清理。清理工作结束后,我们利用出土文物举办了现场展览,介绍这批文物的历史价值,宣传党的文物政策和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受到了全厂职工和家属的欢迎。由于该墓后室已完全塌陷,我们只清理了前室,整个慕室系饰有网钱纹和对角几何纹的青灰墓砖构筑而成,铺底

  • 标签: 砖室墓 钱纹 券顶 几何纹 随葬器物 家山
  • 简介: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叶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使用与曾国铜器相同原料的情况,其他器物的数据则与之存在差异;商代风格器物中,多数为先周时期制作,个别器物的成器年代则已进入西周时期。本文通过与周邻地区青铜文化的比较,探讨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青铜技术与文化联系及相互影响。论文指出,周王室对青铜物料资源进行了集中管控和配置,在周王室统筹下开展青铜冶铸生产并分配给各诸侯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业生产体系的主要形式。本文研究结果,还为深入认识曾国与其他族群或方国间关系、商末周初铸铜产业发展、西周青铜工业生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技术 曾国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青铜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