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客家人都爱唱山歌,常用山歌来抒发种种喜怒哀乐之情。特别是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十五国风的优良传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极足称道,可说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一种璀灿的明珠。

  • 标签: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民族音乐 歌词
  • 简介:汉代邮驿制度的研究在悬泉汉简的发掘与出土之后,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使我们对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邮驿制度的认识向前迈了很大的一步,但是一些关系到汉代邮驿制度的具体细节仍不能解决。因为西北地区出土的简牍文书多数属于西汉中后期的文书,并不能代表西汉初年的邮驿制度,所以人们翘首以待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中与邮驿相关的文书。

  • 标签: 出土 张家山汉简 汉代 邮驿 发掘 西汉中后期
  • 简介:本文收录笔者考释张家山汉简字词札记八则,释简17的"(龙)"为"襱"异体,改释简20的"落"为"要",读作"腰",并读简100的"落"为"胳";辩析"信"、"倍"二字,并读简21"参信"为"(参)伸";改释简24的"虎"为"柜";读简72的"應(应)"为"膺";改释简111的"達"为"通";读简62等处的"去"为"阖";考释简34的"(覃页)"读为"(函页)".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引书》 字词 考释
  • 简介:"乘"简是目前整理中分歧比较大的一组简文,尽管所作的调整有不同的几种,但其中仍缺乏一种有足够说服力的整理结果,对此,我们认为要对这组简文作出最恰当的整理,应该从简本流传的角度,把其祖本中这段简文可能存在的分栏书写的情形加以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应可以得到更合理的整理.

  • 标签: 《算数书》 “乘”简 分栏
  • 简介:觚是夏、商两代的重要礼器,对中国早期文明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卞家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漆器,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中数量最多的漆觚,尤其引起关注。本文作者曾根据夏代的重要礼器——封项盎、爵、觚的传播路线,提出了夏文化可能起源于良渚文化的看法。良渚文化漆觚的出土,对照二里头文化的漆觚数据,再一次肯定了良渚文化与夏文化之间的嫡系血缘关系。

  • 标签: 良渚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 卞家山遗址
  • 简介:家山歌是我国民歌之一,它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思想感情。客家山歌的曲调在客家人聚集地特别是梅州市七县市来说,就有30多种。如:梅县的梅城、松口、雁洋、丙村、畲坑、松源山歌;兴宁市的水口、石马、罗岗、罗浮山歌;五华县的长布、水寨、华城、安流、周江山歌;大埔县的青溪、西河、高陂、银

  • 标签: 客家 山歌 比较研究 中国 外国 歌词
  • 简介:清代王犟善于山水画,作品清晖秀润,格调高古,形成我国清初画坛“虞山派”,号为“四王”之一、“清六大家”之一,遐迩闻名。公毕生不入仕途,专事绘画,笔耕不断,直到临终之年尚作画四幅。其画落款时大多自标以“临”、“摹”、“抚”、“拟”、“仿”之类字句,以致清末以来被某些人贬为“恶画”、“崇古保守”等,肆意歪曲,其实经历史印证并非如此。王犟绘画是“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另出新意。他成功集古人之“大成”,成绩卓著,影响一代又一代后学。

  • 标签: 山水画 画册 托古改制 虞山派 绘画 作画
  • 简介:在认真核查图版的基础上,对《张家山汉墓竹简(释文修订本)》的释文和注释提出的补正意见,共18条,包括误释、误注、误衍、漏释、漏注、漏排、隶定不规范、标点问题等多个方面。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修订本 释文 补正
  • 简介:本文认为叶家山曾国墓地是西周早期最典型、内涵最复杂、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姬姓诸侯国墓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形势的需要,此时的曾国成为第一等诸侯国。曾国不仅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而且已成为周王朝攫取土地与矿产资源的有力帮手。

  • 标签: 叶家山 西周早期 曾国 墓地 青铜器
  • 简介:距织金县城北23公里处织金洞风景区所在地,操西部(川黔滇)方言织金土语的官寨乡小妥裸、桥上、屯上、平寨、大槽口、红岩等十数寨苗族,从来就有自己的传统花坡节日,每年阴历二月初十、十一两天,邻近数十里甚至百余里外的大方、黔西、纳雍、安顺、平坝、普定、清镇等县市、地区的苗民,身着艳丽的蜡染、刺绣节日盛装,背负

  • 标签: 苗族 邹家山 织金洞 风景区 阴历 传统节日
  • 简介: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贼律》所见“偏捕”,整理小组释文写作“偏(徧)捕”,似乎理解为全数逮捕,亦裨也”的解释。取“佐”、“裨”之义理解张家山汉简《贼律》所见“偏捕”,可能是适宜的。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贼律》 "偏捕" 《二年律令》 意义
  • 简介:2002年1月23日,由于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龚资公路建设需要用土,基建单位在上清镇上清林场的王家山取土过程中发现两座古代墓葬.我们闻讯后赶赴现场,见两座墓葬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位于右侧的的墓葬(编号M1)其顶已露一大洞,而位于左侧墓葬(编号M2)其上半部已全部破坏.经过省、市文物考古部门派员组成的考古队四天的清理和三天的整理,从两墓之中出土了一批随葬文物,并获取了相应的墓葬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墓砖花纹和出土文物的时代特征,可认定这两座墓葬均为距今1500年左右的南朝墓葬.

  • 标签: 古代墓葬 文物考古 墓葬形制 出土文物 南朝 龙虎山
  • 简介:江川李家山1972年清理发掘27座墓葬、1992年发掘清理59座墓葬,两次共清理86座墓葬①,李家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墓地中墓葬材料保存相对完整、随葬器物所表现的墓主性别特征十分明显,对于认识和研究石寨山文化在葬俗方面的演变过程非常重要。李家山墓地相当部分墓葬人骨没有保存下来,即便保存下来的也没有进行体质人类学的鉴定,我们对该墓地墓主性别的判定是基于金莲山墓地的实践所得到的认识。

  • 标签: 墓地 结构解析 社会 南江 性别特征 体质人类学
  • 简介:家山11号墓出土了青瓷器、铜器、铜钱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断,该墓应为西晋墓。这一墓葬的发掘为南京地区六朝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 标签: 南京 郭家山11号墓
  • 简介:家山M28是叶家山西周墓地中规模较大的墓葬之一,出土铜、陶、玉、原始瓷、漆木等质地的器物约600余件。通过初步整理发现,该墓出有多件带“曾侯”、“曾侯谏”铭文的青铜器,结合墓葬规模、随葬品情况,可推定该墓为一代曾侯墓,年代为西周早期。墓中出土的2块随葬铜锭,经检测铜含量达98%以上,这是全国西周墓地的一次极重要发现,可证明西周早期的曾国已有了独立的青铜冶炼业,同时对研究汉东方国铜料来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依据。

  • 标签: 叶家山墓地 曾侯 西周早期 铜锭 青铜冶炼业
  • 简介:家山歌是汉族客家民系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珍品。它既保留了客家祖居地——中原的文化神韵,又有华南文化的异彩,是客家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客家话代表地区粤东梅州则成为中外闻名的“山歌之乡”。

  • 标签: 客家山歌 叶春生 先生 劳动人民 艺术珍品 客家民系
  • 简介:家山M107是位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中部的一座中型墓葬,出土铜、陶、玉、漆木等质地器物110余件套。根据墓葬及随葬器物特征、铜容器铭文,可推定该墓为西周早期曾国贵族墓葬。10件带铭铜容器铭文族徽大多相异,表明该墓铜容器来源较复杂。铭文“西宫”是第一次出现在西周早期曾国青铜器铭文里,值得关注。

  • 标签: 叶家山 M107 铭文 西宫
  • 简介:为了做好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和后期整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有关学术研究,2013年7月4日至5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随州市召开了“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沈海宁、文物局副局长黎朝斌等出席会议,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 研讨会综述 墓地 西周 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