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前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其发掘工作始于1978年春季.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初步认为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时期的遗存.经C14断代校正,'陶寺类型'遗存的年代为B.C.2500-2000年.

  • 标签: 陶寺遗址 居民 人类学类型 中国 比较研究 文物考古
  • 简介:一、早期人类在重庆地区的出现人类在地球上的遗迹(tracefossil)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自身骨骼化石的遗存;另一类是人类行为遗迹的遗存,包括人类居址、活动遗迹、劳动工具及其文化遗物等Ⅲ。重庆地区出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应该是距今约204万年左右的巫山龙骨坡遗址(早更新世早期)。

  • 标签: 重庆地区 古人类 旧石器文化 早更新世早期 早期人类 人类行为
  • 简介:孔子刚去世,鲁国当时的国君鲁哀公非常悲伤,亲自写了诔文祭悼孔子,并在文中尊称孔子为“尼父”。鲁哀公又在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把孔子阙里的故宅改为庙,以奉祀孔子,这就是中华大地上专门供奉和祭祀孔子的第一座孔庙。

  • 标签: 历史文化 学宫 文庙 鲁哀公 孔子 去世
  • 简介:敦煌从产生到繁荣发展的百年历史兴衰,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密切相关.本文从现代学术、新文化运动、爱国主义、中国文化复兴四个方面论述了敦煌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关系.

  • 标签: 敦煌学 中国 现代学术 文化思潮 THOUGHT Cultural
  • 简介:<正>《夏商文化的考古研究》(《夏殷文化考古研究》)日文版,饭岛武次著,1985年2月由日本山川出版社出版。引用考古材料丰富、全面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全书除序言外共分九章,其中前八章分别是: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和夏商遗迹;遗址和文化层;宫殿址;小型建筑址;墓葬;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几乎包括了已

  • 标签: 考古学研究 商文化 二里头文化 考古材料 殷文化 青铜器
  • 简介:绪论:已有成果及研究范式一直以来,陶器的起源始终都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亦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课题。在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史中,作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并推动文化巨大进步的,乃是以陶器的发明和出现为其重要标志。综合以往关于陶器起源的研究,主要的认识来源于民族的推断以及考古的发现。

  • 标签: 文化进程 石烹 时空框架 末次冰期 人类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公元907年,蜀王王建进一步认定王侯将相没有种,便自立为帝缔造了前蜀。这位皇帝诞生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一个穷苦的白案师傅之家,从社会的最底层跌跌撞撞、七弯八拐一级级登上金字塔尖,一身乱世风尘,满眼百姓疾苦。百姓疾若,在下不才,必须分之为物质的与精神的,才好下笔。五皇帝上台后,“宝臀”尚未坐热,便召集民众(包括逃亡的),挥出一只硬手,狠抓物质文明建设,下诏“劝课农桑”,很快使得饱经战争老拳的蜀地“库盈仓实”。说到前蜀的物质文明建设,相对而言,还是低层次的。王皇帝颇为懂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大道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较之五代十国的57个君主,可谓惟一的大手笔,只差没有像李后主那般有病呻吟,无病也呻吟罢了。

  • 标签: 文化精神 物质文明建设 勃兴 词学 精神文明建设 五代十国
  • 简介:2006年夏秋之际,张忠培先生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这一研究项目的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并联合陕西、山西课题组成员召开了项目阶段性验收总结会,对三省(区)以往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部署了若干年内的工作战略(图一)。转眼间已过十年,因种种原因。

  • 标签: 内蒙古文物 考古工作 先秦两汉 张忠培 新店子 墓葬形制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图腾制与人类历史的起点俞伟超,汤惠生在人文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大概没有比图腾制度的讨论更令人眼花缭乱的了。从英国商人朗格(J·K·Long)最早将有关图腾的情况介绍到西方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笔墨官司已持续有200年了,然而现在似乎仍然意见纷坛。正如前苏...

  • 标签: 图腾崇拜 族外婚 祖先崇拜 斯特劳斯 图腾制度 功能主义
  • 简介:上世纪末的1999年,张忠培先生与乔梁、曹玮和魏坚等共同考察了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及吕梁山地区的一些遗址,并在大量查阅调查资料和观摩出土陶片的基础上于2000年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一文。

  • 标签: 先秦两汉时期 人类文化 河套地区 张忠培 文化关系 环境
  • 简介:本文将国内东南沿海考古与南岛语族相结合的研究材料和国外关于南岛语族起源问题的研究材料结合起来探讨关于福建与南岛语族的渊源问题。然后分别论述福建沿海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考古材料,对南岛语族考古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最后,根据福建史前海洋经济开始和发展的时期(距今6500~3500年),来反映南岛语族在福建地区的起源、扩散和发展过程。

  • 标签: 福建 太平洋 史前文化 南岛语族
  • 简介:采用相差分析方法,区分出禾本科植物中的农作物花粉;通过对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文化层和丰台村周围现代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有农作物花粉,反映人类农耕活动对聚落及其周围孢粉组合有明显的影响;文化层样品的孢粉组合显示,卡约文化早期阶段,禾本科植物花粉明显多于晚期阶段,可能反映了卡约文化时期(约公元前1200—800年)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逐步下降的过程;孢粉组合还显示,与现代丰台村相比,卡约文化时期,聚落周围有更多的禾本科植物生长,人类可利用的植物资源比现代丰富: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综合研究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 标签: 丰台遗址 卡约文化 孢粉分析 人类活动
  • 简介:一“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概念,并阐释其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i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 国家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史前时期人类迁徙台湾诸问题的探讨尤玉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问题的提出1968年3月,台湾大学地质系林朝先生在台湾东海岸调查海蚀地形时,于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图一)离海面高112米的乾元洞中发现了史前文化遗物。同年12月,由宋文薰、林...

  • 标签: 人类迁徙 史前时期 哺乳动物化石 晚更新世 晚第四纪地层 台湾海峡西部
  • 简介:考古与民族、民俗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欲结合长江三峡地区文化遗产之特征,以及工作中的一些体验,就考古与民族、民俗学的关系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 标签: 长江三峡地区 文化遗产 民族学 考古学 民俗学
  • 简介:内蒙古中南部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段,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波动,对于塑造这里的自然景观和古文化的面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全新世大暖期的不同时段上古文化的特点和生计方式的变化,并从沙地进退、湖面升降的视角探讨了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以及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 标签: 内蒙古中南部 考古学 文化演变 环境学 上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