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正>四川境内至今尚存不少山寨遗址,但保存完好的不多。据地方志记载,寨堡多建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和咸丰九年(1859年)左右。从建寨的时间看,可能与镇压农民起义有关,因为嘉庆和咸丰年间分别正是四川白莲教起义和李、蓝起义的时期。在今绵阳市境的古寨遗址,完整的也很少。最近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绵阳天生寨,是一份研究近代史的可贵资料。

  • 标签: 寨堡 考察记 起义军 遗址 绵阳市 农民起义
  • 简介:《成都市南宋墓发掘简报》公布了墓券拓片及释文,其中买地券和敕告文的识读多处有误。本文结合拓片及字形,对释文略作校补。

  • 标签: 买地券 敕告文 校补
  • 简介:渭源县以渭水发源地而得名。《水经·渭水注》载:“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高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灞陵位于渭源县城南清源河上(渭水),其实这是一座十分壮观的廊状如离河而起的亭廊,气势磅礴非一般之可比。特别是朝阳欲出之时或落日余晖之际观看这座廊,其桥身拱起高悬成半圆延展状,仿佛蛟龙从水面上缓缓腾起,可谓奇观。这是灞陵成为渭源县名胜的缘由之一。

  • 标签: 灞陵桥 渭水 中国 历史发展 艺术形式 建筑风格
  • 简介:<正>江油红军位于江油市东北56公里的青林口,是青林口集镇的主要通道。为石砌三券拱桥,南北走向,长19米,宽6.4米。桥面铺石板,中间高两边低,成拱弧形。两边装石栏杆,栏柱上端刻抱鼓石狮。桥上建穿逗式清代木结构楼。分正、次、边三部分。正间高16.7米,长4米,宽与桥面相等。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八柱落足,中间抬空,四方转角,土架枋板。上层四方装板安窗,饰以花纹图

  • 标签: 江油 青林口 红军 战士 饰以花 栏柱
  • 简介:2003至2004年大同市在城区东门外御河动工兴建大同生态园,在施工现场发现大量石质桥梁构件,包括华表、栏板、望柱、涵洞,大量青石条、青石板等,另发现石兽2头、铁兽3头、柱头圆雕残小石狮1个、刻神兽头部的石质构件1个。经考释文献可以初步确定,此处乃兴云故址,所出土文物为兴云遗物。

  • 标签: 大同市 施工现场 出土文物 生态园 兴云桥
  • 简介:临邛位于古“蜀-身毒道”(“蜀-印度道”今称“南方丝绸之路”)、“川康(藏)茶马古道”四川由成都平原人“灵关道”丛山峻岭交界地带,也是古蜀人与西南其他民族聚居区分界处,临近邛、笮人居住的地方,故名“临邛”。临邛的大南河尤如盆底边缘的凹槽,过南河往西南地势逐渐浅丘、中丘升至浅山、

  • 标签: 邛崃 四川 文物保护 “川南第一桥”碑 考古工作
  • 简介:成都名胜万里谭良啸横跨成都老南门南河的万里(俗称老南门大桥),是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桥。它既是古代成都水陆交通的一个重要起点站,又是一大名胜古迹,历史志籍记载颇多,文人吟唱也不绝于书上。一、桥名典故万里大约始建于公元前秦国蜀守李冰任中,距今已有...

  • 标签: 成都 马可波罗 名胜 武侯祠博物馆 北斗七星 元和郡县图志
  • 简介:1999年3月12日至4月8日,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为配合城南马庄渚河建设,对发现的8座汉代墓葬进行了清理,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铅器等随葬品,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分析,这批墓葬的年代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

  • 标签: 邯郸市 渚河桥 汉代墓葬 发掘报告 汉墓 1999年
  • 简介:永年弘济修缮与研究胡荣山弘济座落在永年县广府镇东2.5公里的滏阳河上。明代,广府镇曾是府治所在地,故该又名曰"府东桥"。弘济在建筑结构及形制上与赵州大石桥基本相仿,也是一座著名的古代石拱桥,因此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封底照片)。199...

  • 标签: 主拱 大石桥 结构设计 桥面 望柱 石拱
  • 简介:仁寿龙乡唐代石窟造像高俊英,邹毅仁寿县龙乡,在县城东面29公里,地处深丘,一条发源于简阳县的绿水河横贯全乡注入兰溪至资阳县境。1987年组织文物普查时,在该乡绿水河两岸的东林、凤鸣、练武三个村,发现白艮罐、渣口岩、石佛沟、千佛寺四处石窟造像(图一...

  • 标签: 护法神 须弥座 不对称排列 菩萨 石窟造像 供养人
  • 简介:我平生研究四川历代碑刻,近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购得“驷马记”碑拓片,十分高兴。成都北门外之驷马,早已不存。清代《四川通志》、清代《成都县志》以及近年刚出版的《成都文物志》上均未收录驷马。人们的印象中驷马只是传说中的一座桥梁,无任何历史遗迹遗物,驷马已经成为历史,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驷马记”碑,

  • 标签: 县志 遗物 碑刻 历史遗迹 文物 清代
  • 简介:<正>文征明(1470—1559),是我国明代中期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初名壁,字征明,后以字为名,因其排行第,改字征仲。长洲(今苏州吴县)人。因其祖籍湖南衡山,故号衡山居士。文征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拔”,曾“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一生以诗文驰名江南,书法与绘画的声誉更高,与同时代的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被人称为“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文征明绘画自成一家,书法艺术造诣甚高。在书法艺术上,文征明确实下过一番苦功,曾“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

  • 标签: 文征明 行草 书法艺术 唐寅 沈周 衡山
  • 简介:上次介绍欧元7种面值的纸币图案,正反面均为欧盟统一规格的门窗和桥梁。但欧元的硬币就不同了。它除了有一个统一的正面铸图外,硬币的反面均由欧盟各国自行设计图案并铸造。这样,欧元硬币既体现了欧盟统一货币的性质和规格,同时又赋予了欧盟各国独特的钱币文化色彩。

  • 标签: 欧元 欧盟 硬币 图案设计
  • 简介:一九八二年十月,瑞金县文物普查工作小组,根据谢坊公社社、厂干部提供的线索,在该社迳大队五里(又名石角)发现了一处古瓷窑址。该窑址因数年前所开简易公路而暴露出一个三角形窑址废品堆积断面。我们从断面断面中采集了一批标本。并从这些标本中初步了解了该古窑的一些基本情况。

  • 标签: 瑞金县 古窑 文物普查 青釉 圈足 底径
  • 简介:《北京文博》2000年第一期所载《南岗洼石桥为明万历间永安桥》一文,以历史资料与历史文物论证1991年4月京石高速公路施工中于丰台区南岗洼所发现古代石桥乃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永安桥,从而“北京文博界十年未解”之“谜团”或“悬案”得解,且在否定《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通报》所谓“‘无定河’实物见证”说后,提出永安桥下是“哑叭河”。笔者不敢苟同其论。

  • 标签: 南岗洼石桥 古代石桥 通济桥 清朝 文物保护
  • 简介:2005年第3期《安徽钱币》上刊有《青阳县高阳桥下出土未成形开元钱》的报道,认为开元连体钱应是古铸钱场地里的产物。无独有偶,2006年秋季,在离此约1华里的城郊光华村八队兴建外环公路时,民工于古墓群中又掘得两块各7枚的连体开元钱(图1~2)。文字清晰,铸造较规整,可惜略有破损。按说,连体钱是铸钱场地里的半成品,缘何现身于墓葬中?我想,定是古代铸钱工人将其带出,而后成为陪葬品的。其来源渠道,亦应是不远处高阳桥下的铸钱地。7枚开元钱连在一起,估计国内应属首见。期望能引起钱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层次、广角度的研讨,也盼望今后能有更完整、更多枚数的开元连体钱出现。

  • 标签: 铸钱遗址 高阳 《安徽钱币》 开元钱 来源渠道 青阳县
  • 简介:我国古城多为夯土城墙。春秋时在墙上增筑雉堞,并设悬门和发梁。战国晚期筑起城门楼。继而在城墙外壁设马面,以御逼近城墙之敌。汉代出现了包砖的城墙,但砖城推广得相当慢。明以后县级的城垣才多为砖砌。瓮城虽出现得很早,但它和马面的结合要到汉代才完成。至明代,则不仅有外瓮城,还有内瓮城,形成复合式瓮城,更强化了防御能力。攻城时,城门首当其冲。西周时发明了攻城门的冲车和逾城用的云梯。唐代则有车梯,宋代改进成对楼天桥。攻城时除了逾城墙之外,还可挖掘地道。火药应用于战争后,穴攻发展成坑道爆破战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和张献忠均曾用过此法。攻门、逾墙、挖地道及坑道爆破等法,有条件时可配合使用。此外古代还有若干攻城器械,如车、巢车、饿鹘车、扬尘车、檑木飞梯、吕公车等,由于缺乏实物资料和详明的战例,其效能还不十分清楚。

  • 标签: 筑城 雉堞 马面 瓮城 攻城 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