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咸丰帝“避求和”质疑苏生文中国近代史著作在提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对英法侵略者的和态度时传统的说法是:咸丰八年《天津条约》签订前,咸丰帝“丝毫没有诉诸武力的打算”,“表示不出任何抵抗外敌的决心”,“一心一意只想求和”①在《天津条约》签订至咸...

  • 标签: 咸丰帝 避战求和 《天津条约》 大沽炮台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侵略军
  • 简介:水陆攻纹臆释刘弘,李克能1935年,在河南汲县山彪镇一号战国大墓中出土了两件青铜鉴。两器形制相同,大小接近,器表皆以金属镶嵌手法装饰有内容相同的水陆攻纹图案①。图案所刻划的场景生动,人物动作高度概括,极其简练,而又形象逼真。毫无疑问,图案所表现的...

  • 标签: 公元前 春秋时期 图案 《春秋左传》 中原地区 楚国
  •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二月,大冶县大箕铺乡邓垅大队群众,在挖砂取土时,发现一批陶器和一把较完整的青铜箭。经调查,这批遗物为一墓葬所出,但墓葬已遭破坏。该墓座落在大冶城关与大箕铺古城之间的龟墩山上,(西北距大城关及东南至大箕铺古城约为6公里),该山是一个直径约100米的圆形小山丘,山的东西面是一个人造小平原,南面紧临武(汉)南(昌)公路。其西北两面是一片庄稼地。墓葬即在山的正中心。我们调查时,没有发现遗骨和棺椁,墓葬方向大约为320°,墓底距地表约4米。

  • 标签: 战国墓葬 古城 陶器 青铜 遗物 遗骨
  • 简介:1998年11月至1999年5月,为配合城市建设,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对邯郸市建设大街两侧的十八中学、农机公司西仓库、五七铁厂及安装公司等4个基建工地的4座战国墓葬及34座汉代墓葬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较为重要的考古资料,特别是这批墓葬所处位置乃赵邯郸故城西城墙的外侧,对研究当时的居民生存状况及故城变迁有所裨益.

  • 标签: 邯郸市 战国墓葬 汉代墓葬 发掘报告 1999年 1998年
  • 简介: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二中国战区空军联合抗日史实展览”于2005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展出,位于中国航空博物馆珍贵文物展厅。本次展览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及实战数据为主,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分析占地实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空军以弱胜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革命斗志和英勇场面。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空军 展览 史实 战区 二战
  • 简介:泉友送我一枚美国1943年一分铁币。林肯版一分币的材值分4个时期。其中1909至1942年和1947至1961年为95%的铜、5%锡和锌;1944至1946年和1962至1981年为95%铜、5%锌。而1982至1991年间改为97.6%锌、2.4%铜。重量皆为3.11g。唯1943年用材为铁镀锌,且重仅2.7g。何故?二次大战爆发之初,美国企图坐收渔利,暗地里同时向交战双方抛售军火。直到珍珠港事件发生,才正式对日宣战。

  • 标签: 铁币 美国 1943年 二战 1961年 1942年
  • 简介:霉菌侵蚀是危害文物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消毒灭菌方面取得许多成果。然而,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是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因此,选择适当的防霉,使之既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又不致给文物带来不良影响,乃是我们文物保护技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标签: 防霉剂 消毒灭菌 色差计 研究工作 微生物研究所 药液配制
  • 简介:为保护好出土青铜文物,防止"青铜病"蔓延,必须除去有害锈,为此作了青铜器锈蚀机理的模拟性验证实验.依据电化学原理,经6次配方筛选和多次工艺条件试验,研制出能将青铜器中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的转化,它可将有害锈中的CI-转化成Cl2、Cu+转化为Cu2+和Cu,从而制止"青铜病"的蔓延.用此方法对青铜文物进行保护,在大气中存放7年,至今保护完好,无锈点.

  • 标签: 青铜器 锈蚀 有害锈转化剂
  • 简介:该章直径36毫米,正面环铸英文,即“英国国王兼印度王乔治五世”(1910~1936在位),中间是乔治五世头像。背面是一赤身裸体的战神,手持利剑,骑在奔腾的战马上,马蹄下踩着骷髅及铸有飞龙怪兽的盾。马的左右两侧上方有纪年(1914、1918)。马头上方铸有太阳光芒四射,意谓“日不落国”。整个画面表现了英国战胜后的踌躇满志。但它却显露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搜刮别国财富,妄图夺取海上的霸权。在章的图案设计上粉饰美化了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本质。在章的滚边处铸有“No.48731”编号与英文“CHINESE”,即“中国人”的字样,表示此章是发给华工们的。

  • 标签: 《一战胜利纪念章》 英国 华工 形制 爱国热情 殖民侵略
  • 简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各类文物中,石质文物占有极大的比重。由于石刻能够长期保存,并且石料资源丰富,特别是石刻所表现出的晶莹、厚重及润泽,都是其它材料所不易达到……

  • 标签: 明代 露天石狮 化学保护 文物保护
  • 简介:化学防护和化学加固是目前保护土、石、砖等材质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常用方法。所用化学材料主要是有机硅等憎水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材料能起到一定的防水和加固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导致了更严重的破坏。其中,憎水性保护层的起壳剥落是最常见的破坏现象,特别当环境干湿循环频繁,文物本体或地下可溶性盐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憎水性化学保护层很容易从文物本体上起壳剥落,造成文物的加速腐蚀破坏。为了减小此类破坏的危害程度,本工作探讨了化学保护在混合使用和多层配合使用条件下的防护和加固效果。结果发现,以憎水性较弱的化学材料做基底渗透,以憎水性较强的化学材料做表面保护,由此构成的多层保护措施可以降低化学保护层起壳剥落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多层保护形成的憎水梯度分散了吸湿膨胀形成的界面拉应力,也缓解了盐结晶析出产生的膨胀应力。

  • 标签: 不可移动文物 防护 加固 界面应力 多层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9月20日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中共满洲省委很快派出一批党员,到东北各地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人 抗日斗争 镜泊湖 日本帝国主义 中共满洲省委 东北人民
  • 简介:为了提高在文物保护中应用的环氧树脂的光稳定性,采用不同浓度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UV328对环氧树脂进行了耐光老化改性,并对改性后材料进行人工光老化,在老化过程中采用漫反射光谱技术和涂膜硬度跟踪监测了各种改性及未改性环氧树脂的光老化过程,同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ATR-FTIR)以及拉力试验机测量了改性效果较好的环氧树脂及未改性环氧树脂在光老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和抗拉强度的变化,并推导了分子内异构化的光稳定机理。实验结果表明,UV328会先于基体材料(环氧树脂)将紫外线的能量吸收并通过分子内异构化的过程将其消散掉,从而起到保护基体材料的作用。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环氧树脂的最佳改性组合为3%UV328改性材料。

  • 标签: 文物保护 环氧树脂 UV328 光稳定化
  • 简介:为研制一种适用于恶劣环境现场的文物防霉,以N,N-二正辛基-3,3-二硫代二丙酰胺在溶剂中通氯气,环化制得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盐酸盐,经水解分离油相配以载体即得防霉华科-108.通过试验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5±2℃,胺化物:氯气(摩尔比)=1:3.75,通气时间2h,搅拌时间1h,确立了可行有效的分析方法,收率可达70%.它在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应用中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杀菌、防霉效果和优良的适应性,可为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文物保护 防霉剂 合成 汉阳陵
  • 简介:为筛选适合木质文物使用的防霉防腐,对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4种防霉防腐进行了抗流失性和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抗流失性,其抗流失性顺序为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MV+OP-10的抗流失性虽较差,但雨水冲刷后仍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ML-208的抗流失性虽较强,但对霉菌的抗菌效果较差。

  • 标签: 防霉防腐剂 MV+OP-10 ML-208 戊唑醇 咪鲜胺 抗流失
  • 简介:新都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区县博物馆。博物馆自建立已来,把对馆藏文物的保护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次与四川省博物馆和有关科研单位一起,在文物保护技术及新型文物保护材料应用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馆内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科研队伍,抢救性修复和保护了一大批文物,如东汉说唱、画像砖、画像石棺、镇墓俑等文物。

  • 标签: 文物保护技术 材料应用 加固剂 省博物馆 石质 科研工作
  • 简介:为评价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护抗腐蚀能力进行了两项电化学实验。一是利用直流腐蚀的极化电阻法对缓蚀效率评价,二是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法对涂层的抗腐蚀效率评价。实验表明,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优于单一缓蚀剂如AMT、BTA,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的水溶液中各自缓蚀效率分别为88.7%、94.6%,两者组成复合缓蚀剂后其缓蚀效率高达98.8%,这是发挥其缓蚀剂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附着有封护层时复杂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石蜡涂层样品的Nyquist谱图出现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特征;聚乙烯醇缩丁醛涂层、ParaloidB72涂层、空白样(缓蚀层BTA)三种样品Nyquist谱图均是由于涂层微孔引起的阻抗特征,在同一浓度下其抗腐蚀性能排序呈依次递减趋势。

  • 标签: 电化学方法 直流腐蚀 Tafel曲线 交流阻抗
  • 简介:交流阻抗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本工作将交流阻抗技术应用于研究铁质文物封护的性能。为了更好研究封护的耐蚀性能,运用交流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用该技术对铁质文物复合封护与聚氨脂乳液封护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明,复合封护的性能优于聚氨酯乳液。实验结果提示,交流阻抗法为文物封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电化学阻抗谱 文物保护 封护剂
  • 简介:南方湿热环境下馆藏有机类文物易滋生霉菌,使文物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馆藏文物霉菌防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严格控制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和投放防霉,这两种方法受到经费或使用方式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博物院于2011年起开展了馆藏文物防霉纸的研制工作。针对防霉纸研制中防霉的选取问题,选择了国内文博机构常用的几种安全可靠的防霉进行了抑菌效果实验。通过对抑菌圈直径、抑菌时效等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LAg003、NMF-1和MD等防霉对馆藏文物常见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应用于馆藏文物防霉纸中。

  • 标签: 馆藏文物 有机类文物 防霉剂 抑菌性能 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