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电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苏东海16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对伊拉克国家博物馆17万件历史文物的洗劫,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特殊浩劫,是对人类保存历史记忆的一次重创”。

  • 标签: 伊拉克 国家博物馆 人类文明 文物洗劫
  • 简介:本期《早期文明》专栏共刊载论文有《试析早期铜器在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年代上限问题》和《南方系统商周铜鎛再研究》和共三篇,既有对早期铜器某些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又有对南方系一种青铜乐器和一个商代青铜器群年代的专题研究。

  • 标签: 早期文明 商代青铜器 文明进程 大洋洲 南方 商周
  • 简介: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向"《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原文物》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也是一个宣传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二十多年来发表了数千篇文章,为学术的繁荣、优秀文化的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 夏朝 商朝 周朝 断代工程 中原文明 中国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学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学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图腾制与人类历史的起点俞伟超,汤惠生在人文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大概没有比图腾制度的讨论更令人眼花缭乱的了。从英国商人朗格(J·K·Long)最早将有关图腾的情况介绍到西方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笔墨官司已持续有200年了,然而现在似乎仍然意见纷坛。正如前苏...

  • 标签: 图腾崇拜 族外婚 祖先崇拜 斯特劳斯 图腾制度 功能主义
  • 简介:三星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辉煌的古蜀文明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与中原文明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学者们通常认为,古蜀文明接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长江中游地区和陕南等途径.而对蜀与殷商的关系,则见仁见智,颇多争论.本文列举了学者们的各种观点,对三星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 标签: 中原文明 古蜀文明 三星堆 考古发现 殷商 学者
  • 简介: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雄踞世界东西的秦汉、罗马,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不同模式,代表着当时世界文明的最辉煌成就。2000多年来,双方遥遥相望、彼此向往,经丝绸之路的连接而交相辉映,共同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秦汉一罗马文明展”通过来自中意70余家博物馆的489件(组)文化瑰宝,展示了两大帝国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文化特质及其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 标签: 罗马文明 秦汉 人类社会发展 设计 世界文明 文化特质
  • 简介: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著的《洛阳皂角树》(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由科孥出版社(北京)于2002年10月出版,正文166页,彩色图版4页,黑白图版24页。除发表了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外,着重介绍了在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所进行的地质地层与考古学文化层的对比研究以及古环境信息的收集和研究成果,以崭新的角度深层次地揭示了洛阳皂角树遗址先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经济状况。

  • 标签: 洛阳市 考古工作 皂角树遗址 《洛阳皂角树》 书评
  • 简介:一“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概念,并阐释其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i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 国家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成都平原是介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邛崃山与东部龙泉山之间的一片冲积、洪积平原,面积约9500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海拔在400—750米之间,平原周围分布有小片的丘陵,从地形上看它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境内河网密布,岷江、沱江自北向南贯穿成都平原,其宽敞的河谷地带为南来北往的古代民族迁徙、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该区域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很早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并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

  • 标签: 中国 成都平原 史前文明 文物考古 金沙遗址 三星堆遗址
  • 简介:论华夏文明的起源李模近年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形成了一个高潮,有关的文章和论著不少,但还远未形成共识。本文也想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学界。一、几个相关的概念在讨论华夏文明起源之前,有必要对文明文明因素、文明起源、华夏文明这几个基本概念作一界定。...

  • 标签: 华夏文明 铜石并用时代 黄河流域 二里头文化 随葬品 长江流域
  • 简介: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由比较稳定的主题内容、文物展品和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构成的陈列体系,注重展现自然风光、历史风貌和地域风情。“福建古代文明之光”作为福建博物院2002年新馆落成后常年对外展出的8个基本陈列之一,精选大量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及地方特色的珍贵文物,全景式地展现福建从旧石器时代直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轨迹,

  • 标签: 古代文明 福建 设计理念 民族之魂 历史风貌 珍贵文物
  • 简介:一、前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其发掘工作始于1978年春季.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初步认为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时期的遗存.经C14断代校正,'陶寺类型'遗存的年代为B.C.2500-2000年.

  • 标签: 陶寺遗址 居民 人类学类型 中国 比较研究 文物考古
  • 简介:史前时期人类迁徙台湾诸问题的探讨尤玉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问题的提出1968年3月,台湾大学地质系林朝先生在台湾东海岸调查海蚀地形时,于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图一)离海面高112米的乾元洞中发现了史前文化遗物。同年12月,由宋文薰、林...

  • 标签: 人类迁徙 史前时期 哺乳动物化石 晚更新世 晚第四纪地层 台湾海峡西部
  • 简介:一、早期人类在重庆地区的出现人类在地球上的遗迹(tracefossil)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自身骨骼化石的遗存;另一类是人类行为遗迹的遗存,包括人类居址、活动遗迹、劳动工具及其文化遗物等Ⅲ。重庆地区出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应该是距今约204万年左右的巫山龙骨坡遗址(早更新世早期)。

  • 标签: 重庆地区 古人类 旧石器文化 早更新世早期 早期人类 人类行为
  • 简介:2017年9月17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秦汉文明》特展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出席开幕式。刘玉珠局长讲话,雒树刚部长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明 秦汉 国家文物局 文化部 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