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孝文帝拓跋宏(亦即元宏),鲜卑族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一位非常有政治才能,又顺应历史发展,大胆进行改革的开明皇帝。他十分仰慕汉族文化,在位时实行了改复姓、定门第、改官制、互通婚、禁胡服、断胡语等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也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最能表现他对中原河洛文化无限向往和改革勇气决心的一桩壮举,就是将北魏的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往河南洛阳,并将洛阳建成魏晋以来的最大都会。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硅定都平城后日益强大,到孝文帝时,已历经六位皇帝近百年的时间。尽管平城经几代皇帝苦心经营已颇具规模,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幽居偏僻边塞的平

  • 标签: 魏孝文帝 《洛阳伽蓝记》 政治才能 北魏 鲜卑贵族 平城
  • 简介:皇帝赐予本有名字的臣下以新名,屡见於史籍,并非特别罕异之事。但北魏孝文帝赐名之多之频繁,在中古时期的帝王中极为突出。不难理解的是,只有置於代北集团华夏化的历史背景下观察,孝文帝逭样大量赐名的行为才能获得具有历史意义的理解。

  • 标签: 北魏孝文帝 历史意义 中古时期
  • 简介:北魏孝文帝给高句丽王高云的诏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诏书于太和十六年九、十月份发出,要求高句丽派遣王弟入朝,高句丽最终顺从了北魏的要求。诏书内容可以弥补多件文献阙载的历史事件,可以藉此了解孝文帝精心策划迁都洛阳过程中对内树立权威、对外极力笼络的手段,对研究高句丽国情、丽关系大有裨益。

  • 标签: 高句丽 北魏 孝文帝 朝贡
  • 简介:乘舆四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或潜遣行人采听风俗,吏治得失、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尝遇关中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彻膳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及东拜太山,关中户口就食洛阳者,道路相属。

  • 标签: 隋文帝 恤民 关中地区 临问 侍臣 乘舆
  • 简介:文帝朱允炆下落怎样?数百年来众说纷云。《明史》第四卷记载:恭闵帝……纳燕兵,都帝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后,死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有书言: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当地知

  • 标签: 建文帝 《明史》 皇帝 正统 云南 当地
  • 简介:靖难之役,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的生死成谜。根据明清云南诸多史料,笔者认为,建文帝朱允妓没有死于宫中大火,而是潜逃出宫,辗转至云南并长期潜居云南。200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理古佚书钞》披露了明初大理李浩等人撰写的笔记体著述:《三迤随笔》、《叶榆稗史》.《淮城夜语》,对建文帝潜滇及在滇的活动,提供了详实的证据。

  • 标签: 建文帝 云南 潜滇
  • 简介:2007年4月2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重播了我在江苏吴县穹窿山踏勘和考释建文帝出亡之谜的部分经历;第一次播映是在两年前,计40分钟,而这次的重播减去了在吴县湘城明代某憎姚广孝祖祠的部分内容,缩短为半个小时。

  • 标签: 建文帝 出亡 考证 中央电视台 吴县 明代
  • 简介:中国历史上奇案无数,直接与南京相关、影响最大的奇案,莫过明代建文帝失踪案。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史书记载大多语焉不详或互相矛盾。《明史·惠帝纪》载“都城陷,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明实录》载“建文帝已焚死”。《明史讲义》则云“建文帝焚死,非真相也”。《明史·胡浚传》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

  • 标签: 建文帝 南京 《明实录》 中国历史 明史 惠帝
  • 简介:三年前笔者写过一文《建文帝足迹云南说》,在《郑和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中用了很多有关史料,传说故事、碑刻、楹联及为建文帝修建的庙宇等阐明建文帝没有在宫内起火而被火焚,也没有潜逃海外,而尊祖训与监察使叶希贤、吴王教授杨应能两位心复侍臣削发扮为僧人。

  • 标签: 建文帝 云南 鸡足山 郑和研究 传说故事 史料
  • 简介:自公元六世纪收撰以来,历代史家就均采收之说,认为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死于鸩毒是文明太后所害.本文考证的结果是,拓跋弘由于兵变阴谋败露,被迫服毒自杀.

  • 标签: 北魏 献文帝 毒死
  • 简介:风》是2000多年前的地民歌,经过文人的整理和加工,成为《诗经·国风》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进入雅文学殿堂。产生于此地的《芮城歌谣》(未刊稿)①则是现当代当地俗文学的代表,由于它离我们太近,以至于感觉不到其价值,学术界对其关注和研究十分有限。通过对两者之间动植物意象、地域的对应研究,能够比较深入探讨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 标签: 《魏风》 魏地民歌 俗文学
  • 简介:"他是一位慈祥、朴实、和霭的老头,是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头,常说自己是一位乡下老头。"年近80的铁祖老人,每每谈起70年代"文革"期间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相处的一段日子时,总是充满着深情地以"老头"来称谓沈从文。沈从文,这位从湘西凤凰古城走出来的"世界乡土文学之父",作品先后

  • 标签: 魏铁 凤凰古城 双溪 湘西凤凰 露天电影 文学大师
  • 简介:特琳日记》是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珍贵资料,运用心理史学的方法研究特琳女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难民的壮举,不仅可以说明特琳早期生活经历与其行为动机的因果关系,而且有助于理解基督教义职业化需要和对弱势群体深切的关注和支持,促使特琳自觉地确定了留在沦陷区——南京的选择,并克服了各种困难为实现拯救难民的预定目标而无私奉献和努力,揭示了潜意识对特琳意志活动的作用。特琳的不幸逝世,是对直面日军残酷的非人道行为的控诉。

  • 标签: 心理史学 魏特琳 控诉战争
  • 简介:明妮·特琳1886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1912年秋,特琳大学毕业后受美国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公会的派遣,只身踏上了到中国传教的遥远旅程。特琳先到安徽,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长。1919年,她又来到位于南京的美国教会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任教育长兼教育系主任。1930年,吴贻芳继德本康之后,任金陵女子大学(1930年后改称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在吴贻芳和特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七七”事变爆发,正在青岛度假的特琳得知这一消息后,匆匆赶回学校,以应不测。“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机对南京进行了近4个月的疯狂轰炸。外国驻华使馆纷纷开始撤侨工作,美国

  • 标签: 魏特琳 南京大屠杀 日记 日军暴行 侵华日军 日本右翼势力
  • 简介:一、从文人的到人文的广君的斋号“率真堂”,单纯以此来颜其居的本身已够真率的了———性情中人。王澄先生说:“大概李贽童心说‘之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袁宏道‘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说,对其影响最著,斋名‘率真堂’,想必由此而得。”实话实话,起这样的斋号是要冒一定风险的,率真就意味着常常要实话实说,而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庸,是含蓄曲折和不伤面子。他于十多年前就已经以率真名世,风中亮出自己的旗,是他的性情使然,亦显示了他不愿苟且于俗世的胆识。他为人厚道,诚恳,但常常直言不讳,善思考,有捷才,但肯下笨功夫,又不以“聪明”示人,有若愚之

  • 标签: 篆刻艺术 艺术传统 中国画家 中国山水画 新文人画 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