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金代百多年历史,在文化上颇可称述。以女真贵族为统治核心的金王朝,比较迅速、全面地吸收了先进的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同时,也使女真民族的文化心理层次得到很大提高。这反映在诗歌发展史上,则是在汉文化的刺激之下,金诗很快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 标签: 诗歌发展史 诗流 金代 女真人 赵秉文 宋诗
  • 简介:唐代的宰相,最初的设置、权限、禄秩、品位是与隋代完全一样的,即都是以三省(尚书、门下、中书)之长官尚书令、侍中、中书令为宰相,共掌国家大事。唐初宰相定制是尚书令一员、侍中二员、中书令二员,凡五员,皆为正二品。如果出任宰相的人名位崇重者则可晋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品秩为正一品。虽然三省长官均称宰相,品位完

  • 标签: 品秩 侍中 裴寂 门下省 旧唐书 李世民
  • 简介:唐钧的发展需要构建一种更为开放、更具活力的艺术创新系统,以新的艺术语言和观念做后盾,赋予唐钧新的生命力和艺术动力,使其寓意性、表达性、装饰性更具时代特征,使唐钧这一古老的技艺破茧而出,在艺术的天空翱翔不止。

  • 标签: 唐钧 烧成 流变
  • 简介: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至宋元时期最为鼎盛。但“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则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本文试图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产生与流变做一梳理,厘清其发展脉络。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 交通
  • 简介: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以来,特别是进入民族国家以来,物化的历史纪念物,如古建筑庙宇、碑石和高塔等,都对国民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正由于其历史教育的功能,人们为了某种现实的政治目的,甚至人为的、有意识的建造纪念

  • 标签: 日本国 南京大屠杀 历史认识 民族国家 原子弹爆炸 历史教育
  • 简介:戏曲音乐的主体是声腔艺术,而戏曲声腔艺术,则萌芽于金、元时期的北曲与南戏。北曲的形成与发展,确立并开创了我国初具规模的戏曲音乐。曲牌联套体制的组织结构较为严密完整,调性色彩对比较为鲜明,形成了北曲在戏剧音乐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南戏的音乐成熟虽较之北曲晚,但它繁衍迅速,吸取民间创作的传统特点,特别是采用了北曲的套曲,形成了“南北合套”,同时也解决了复杂的音乐技术问题,成为戏曲声腔艺术繁荣、发展的基础。

  • 标签: 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音乐 声腔艺术
  • 简介:南朝刘宋时期大量的咏物赋,在题材和表现上都表现出对传统赋风的承续,惟有鲍照《舞鹤赋》等六篇,超越了两晋以来设象立意的老套路,铺陈物象与抒发情志融合得非常紧密;抒情赋专注于感怀个人身世遭际,或叹时光,或悼亡者,或悲离别,表现空间狭小逼仄,缺乏崇高感和宏大叙事,只有鲍照《芜城赋》和谢灵运《江妃赋》具有较为厚重的内涵。刘宋辞赋的主流是延续传统,但题材与形制的新变也正在发生,大批以山水自然为描写对象的赋作集中出现,"歌"、"乱"在赋篇结构、抒情及修辞上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赋体的诗化初见端倪。刘宋辞赋创作呈现出赋史转折期新旧杂糅、承变交并的总体特征。

  • 标签: 刘宋 辞赋 咏物与抒情 传统与新变
  • 简介:荆楚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楚国自周初分封至民国末期,横亘古今三千余年,其文化发展之轨迹可分为先秦荆楚文化、中世荆楚文化、近世荆楚文化、近代荆楚文化四个历史阶段。荆楚文化在近代转型时期的基本文化特性主要表现为爱国恋乡、崇尚革新、兼容开放、经世致用、机智狡巧、刚悍劲直、尚武好勇、喜好舞乐、奢靡享乐、敬鬼重祀、多元并存等。

  • 标签: 荆楚文化 流变 分期 近代转型
  • 简介: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话语背景下,特别是在岔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情况下,八角鼓票房逐渐走入人们视野。通过描述北京八角鼓票房发展的历史全貌,呈现票房各个时期的特征,即最初作为闲暇时的娱乐,到被迫成为谋生的手段,再到文化传统的延续。票房的流变既呈现曲艺和社会组织发展的自身规律,又与满族、旗人的历史变革关系密切,更与整个社会历史环境相关联。

  • 标签: 北京 曲艺 八角鼓票房
  • 简介: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近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既保持了伊斯兰文化的元典性和中国气派,也显示了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在课程设置、教育目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等多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印痕.这一鲜明的历史特征,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 标签: 苏非主义 经堂教育 关系研究 中国 伊斯兰教 教育思想史
  • 简介:孙中山是现代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驱,青年时期求学于檀香山,后在香港专攻医学,在海外先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与外国人多有联系。百余年来,从外国友人、在华游历家、传教士到现当代的历史学研究者,在不同学术层面对孙中山进行个案研究,并受政治、社会与学术变迁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研究主体来看,其研究者经历了从情感自发到学术自觉的身份转变;就研究内容而言,其成果彰显出从描述历史到研究社会科学化的学术流变。重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注重西方各国学术成果的推介、关注学术动态并强调域外学术交流,是呈现这一学术流变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传教士 海外汉学 中国学
  • 简介: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子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遇涿鹿,束渐於海,南浮江淮,至长老皆往往各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在司马迁看来,

  • 标签: “层累说” 检讨 整合 流变 传说 大禹
  • 简介:土司制度是最值得研究的政治制度之一,"因地制宜"的实施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发展。元朝的"土流兼制",明朝的"卫司分立",清朝的"卫司合一",清晰地表明了土司制度在承袭中的流变。最终经"改土归流"的革新,导致了以"政治制度"与"政治符号"相结合为特征的清代土司制度出现。这既是清王朝统治者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土司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

  • 标签: 土司制度 流变发展 改土归流 政治符号
  • 简介:现存子弟书中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主要有"满汉合璧"、"满汉兼"、"汉夹满"、纯汉语。通过对子弟书语言形式的梳理及清代相关文献的考查,可以探寻出清代满语逐渐被汉语替代的流变过程,并从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切入,分析其发生变化的深层动因。

  • 标签: 子弟书 清代 满语 汉语 流变
  • 简介:五营是台湾民间信仰中,一个十分寻常但却又必备的一项文化元素。台湾民间相信神界的组织体系,和人类世界相同,玉皇大帝除率领文武众神巡视天、地、人三界以外,也统率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等天兵地将,执行上界的军事和警察任务。而向天界领命,下凡到各个村庄驻守的神祗,为了保境安民,也同样拥有调动兵马,以对抗可能入侵的魑魅魍魉的能力。这些由各个村庄主庙(简称庄庙)主祀神明指挥的神兵,一般都被编排成东、西、南、北、中五个营,各营分别再由一名元帅率领,或集结于庙中,或分头驻守于外,称为“五方”或“五营”。

  • 标签: 文化景观 台湾省 文化圈 历史流变 民间信仰 文化元素
  • 简介:我国河流众多,水系庞大,皆东西流向,而水系之间又有分水岭相隔。但古代各天然河道冲积平原之间,有许多相互交错的港汉湖泊,可以南北开凿运河,沟通各水系及天然河道之间的联系,如在今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境内的运河工程就是充分利用其地理环境而开凿的。公元七世纪初,隋代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达涿郡(今北京)。沟通了长江、黄河、淮

  • 标签: 余杭 洛阳 运河 隋代 北大 地理环境
  • 简介:“宾兴”一词始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小嘶,指的是周代基层人才选拔的制度及礼仪。清代地方性科举“宾兴”基金的命名,则取其“宾兴贤能”之遗意,其宗旨主要是资助当地士子参加乡会两试的旅费及卷资。此类基金,始见于宋代,元明两代承继,但因元明时期,

  • 标签: 历史地理 清代 学分 流变 广西 元明时期
  • 简介:"历史/历时"为西方民族音乐学仪式音乐的两个重要概念。基于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的多元历史证据、仪式音乐与文化建构、"道得尔"历史流变三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读,实现对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在"历史/历时"研究领域的重要个案的理论取向与实践价值探讨。

  • 标签: 历史/历时 仪式音乐 拉卜楞寺 “道得尔”
  • 简介:唐以前的河北地域(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山以南)为天下重地,号称"山东,王者不得,不可为王;霸者不得,不可为霸;猾贼得之,是以致天下不安"[1](P87)。北朝隋唐时期的这一地域有三个特点:一是经济文化相当发达,号称"衣冠礼乐,天下莫敌"[2](P6946);二为中古北方士族之薮,崔、卢、李、郑四姓,三姓皆处此域;三是处于漫长的前畿辅时代,与元后的畿辅时代形成鲜明对比。

  • 标签: 隋唐时期 河北 流变 墓志 东魏 历史
  • 简介:冈仓天心"亚洲一体论"滥觞于印度哲学家维韦卡南达"亚洲一体"思想,但又不同于维韦卡南达的开放包容。冈仓天心"亚洲一体论"更多指向了日本优越性及亚洲盟主目标,蕴含着极端民族主义情结,并且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东西对抗"的策略,使其更容易被利用发展。正是由于这种极端情结和叙述策略,冈仓天心的"亚洲一体论"被军国主义势力发展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战时口号。

  • 标签: 冈仓天心 维韦卡南达 “亚洲一体论” 军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