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图文小记之十八:黄维卜海“罗店之行”始末罗店是上海郊区的一个地名。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曾经在这里发生过一场英勇而惨烈的保卫战,原国民党军队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万余名官兵在这里坚守国土一周,三个团长一个牺牲,两个重伤,全师官兵死伤一半。罗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也因此有了名气,而这次战役的一线指挥官即第六十七师师长黄维将军也自此名气渐盛。内战三年,他在淮海战役中当了俘虏,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获释的战犯,分配到全国政协机关担任文史专员。

  • 标签: 情谊 全国政协机关 淮海战役 1937年 国民党军队 1975年
  • 简介: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是当代中国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并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他比梁漱溟小两岁,但在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他是梁漱溟的学生,因而早年有师生之谊。

  • 标签: 情谊 儒家学说 当代中国 北京大学 五四时期 梁漱溟
  • 简介:图文小记之四十一我记忆中的赵树理读罢一篇题为《质本洁来还洁去》、内容为描写著名作家赵树理之死的文章,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1960年秋,我在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 标签: 情谊 著名作家 大学毕业 协会工作 赵树理 记忆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政协酝酿创办一张机关报,以加强宣传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工作。据我所知,在高层领导中,诸如中共中央统战部老部长李维汉和曾经主持全国政协日常领导工作的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澜涛同志,早就在不同的场合讲过,政协应该办一份自己的报纸,现在时机到了。

  • 标签: 全国政协副主席 20世纪70年代 情谊 中央统战部 80年代 统一战线
  • 简介:尘封了一个多甲子的陈年往事,突然由新一期《世纪》(2005年第四期)蒋建国同志的《童年随父在抗战中度过》一文,触发我记忆,脑海翻腾起伏,几乎一夜无眠。

  • 标签: 十九路军 父亲 淞沪抗战 韶关 抗战胜利 广州
  • 简介:1951年秋,我的父亲夏川跟随十八军进军西藏,和西藏爱国的上层人士的子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十八军进藏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党、我军和西藏地方政府搞好团结,执行《协议》,建设国防的真诚愿望。十八军进藏时军政治部里还没设群工部,于是政治部领导就让当时负责宣传和文化的父亲,在做好宣传部、文化部的本职工作外,兼管统战工作,并分工重点负责卸任司伦(首席大臣)朗顿·贡嘎旺秋和藏军司令凯墨·索南旺堆的工作。

  • 标签: 西藏地方政府 情谊 子女 贵族 统战工作 1951年
  • 简介:葡人飞南第,自从和孙中山在香港初次结识以后,无论是孙中山行医也好,搞反清革命活动也好,还是民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也好,都给予孙中山支持与帮助。他是孙中山的外国友人中一位重要的人物。飞南第的家世飞南第,1863年2月13日出生于澳门,是几代居住于澳门的葡萄牙人。他有两个兄弟和妹妹,他的妹妹名叫乌苏拉·飞南第,1960年11月8日在澳门祖居(下环正街1号)去世,享年86年。她是澳门飞南第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飞南第氏家族远在1855年便已创立商务印刷公司,并且替澳门政府印刷刊物。所以,飞南第从香港返回澳门,就创办了葡文周报《澳门回声》及中文《镜海丛报》,该报馆地址在下环正街3号。飞南第出生于澳门,俗称

  • 标签: 孙中山 镜海丛报 澳门 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 香港
  • 简介:刘伯承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早年,他在四川就是川军中赫赫有名的一代战将。但每次军阀间的征伐之后,刘伯承却少有获胜之喜,他目睹四川人民深受战祸之苦,闾阎为墟,饿殍载道,心中总是惴惴难安,时常处于迷惑、彷徨中。

  • 标签: 刘伯承 杨闇公 生平 中国青年团
  • 简介:2018年2月6日凌晨,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101岁,这位从民国走来的大师在睡梦中安然地离开了。饶宗颐先生,1917年8月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字伯濂、固庵,号选堂。饶宗颐先生学贯中西,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学术界先后将他与钱锺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北钱南饶'、

  • 标签: 师生情谊 梁羽生师生 饶宗颐梁羽生
  • 简介:我国地方志编修历史悠久。唐、宋、明、清及民国时期政府都曾颁发过诏书或条例,倡导修志,至今保存下来的宋、元以来的旧志书多达8000余种、10多万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这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被誉为中国的“地方百科全书”。新编地方志详明地记述一个地区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 标签: 地方志 修志 旧志 志书 诏书 倡导
  • 简介:中印“兄弟”情谊的大起大落,是尼赫鲁时代中印双边关系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尼赫鲁时代中印“兄弟”情谊的大起大落与许多因素相关,国际关系的演化变迁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全球冷战背景下的印巴敌视、中美对抗、中苏友好、美巴结盟催生了中印兄弟情谊的到来;而中苏分歧、印苏友好、中美敌对、印美接近、印巴对抗、中巴联合则加剧了中印关系的恶化与破裂。尼赫鲁时代中印“兄弟”情谊的大起大落,从国际关系演化变迁的视角,为当代和未来中印关系提供了值得反思和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 标签: 国际关系 中印“兄弟”情谊 中印关系
  • 简介:前不久,看到《福建致公》2014年第2期刊登的致公党厦门市委原副主委王起鹍撰写的《致公党早期领导人司徒俊葱的点滴史迹》(以下简称《史迹》)一文,附有董必武与司徒俊葱的一幅照片。这张照片看似普通,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史迹,它见证了中国致公党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情谊,并为致公党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提供了历史证明,极具史料价值。

  • 标签: 新政协 周恩来同志 海外华侨 宋子文 筹备过程 雅尔塔协定
  • 简介:<正>有朋友告诉我,你可从网上看到有你父亲谭戒甫的不少信息。果不其然,我从中看到很多报道,有一些父亲的生平;有父亲多年呕心沥血专著的介绍;有不少学者专家对他的专著以至论文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当我看到还有年轻的学者在攻读他的书时,让我大出意外。原以为父亲研究的这些几千年前的学问,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大家都越来越现实的今天,大约没有年轻的后来人研究了;看来只能怪我自己太浅薄,无知,倒也让我十分欣慰,且为

  • 标签: 谭戒甫 师生情谊 我自己 王海容 墨辩发微 王季范
  • 简介:习仲勋曾在20世纪30年代担任过关中特委书记。在他领导下,关中特委不仅守护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而且将旬邑县建设成为国共合作抗日模范区。20世纪70年代末,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刊文回忆这段历程,谈及推行统一战线政策时说:“有个国民党的县长同我们有老关系,我们也同他建立了联系。”文中所提及的“老关系”,就是习老的少年同学、时任民国政府旬邑县县长的田屏轩。

  • 标签: 习仲勋 20世纪70年代 情谊 《人民日报》 统一战线政策 陕甘宁边区
  • 简介:旧京和平门外五道庙,有一家饭庄“春华楼”(有人把春华楼列为京城“八大楼”之一),北平解放前歇业,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但由于当年文人、画家多会于此,尤其掌柜白永吉与张大干的关系,留下了一段画界领袖与餐饮界高手交好的佳话。

  • 标签: 张大千 趣闻 情谊 书画 解放前 张大干
  • 简介:1999年2月是中国文坛最为悲哀的日子。短短两个星期之内,萧乾和冰心两位作家先后在北京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两位老人持续了近70年的友情,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留下了一长串令人惋惜不已的休止符。

  • 标签: 二老情谊 冰心萧乾 成追忆
  • 简介:次仁玉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姑娘,可她却在北京有一位地地道道的汉族母亲,从而,还拥有一个有4个姐妹和一位兄长的无比温暖的大家庭。半个世纪以来,她这个从小历尽了苦难的藏族孤儿饱尝了亲人的关爱,而且,还让她西藏的家人、甚至朋友和同事,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在北京都拥有了这么一个其乐融融的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 标签: 大家庭 情谊 藏族 地道 孤儿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