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是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历史比较研究是日知先生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之一,他不但对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本身有着深入的思考,而且还身体力行,把这种方法充分运用到了整个中外历史研究的实践当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课题。

  • 标签: 林志纯 历史比较研究 《日知文集》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的学习思想,顺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时代要求而产生,表现出新特点、新内容、新提法。在对待“为什么学习”的问题上,把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提升到新高度,表现出更加重视学习的新特点;在对待“学习什么”的问题上,把中国共产党人勤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提升到新层次,表现出学习内容更加全面的新特点;在对待“怎么学习”的问题上,把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提升到新水平,表现出学习形式更加多样的新特点。

  • 标签: 习近平 学习思想 特点
  • 简介:北宋倡导儒释融汇的著名僧人释契嵩在融合儒、释二家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本文以释契嵩所著文献、后人辑录的《镡津集》为考察对象,重点探讨释契嵩以“皇极”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理念、重视礼乐教化的理念、倡导推行“大政”“至政”的理念,详细论述了释契嵩的正统观、公私观、用人观、权力观和诚信观,以图揭示两宋时期社会思想文化儒释交融互摄的特点,并对释契嵩的治国思想作一扼要的评述。

  • 标签: 释契嵩 治国思想 皇极 中正 礼乐 大政
  • 简介:《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是穆斯林的行为准绳。本文从《古兰经》的哲学思想出发探讨它所蕴含的一神论与两世观的宗教信仰观、历史发展观、伦理道德观和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以及其对穆斯林在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领域的广泛影响。《古兰经》哲理丰富,劝善止恶,它对统一穆斯林民众的信仰,凝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伊斯兰教 一神论 历史观 行为准则
  • 简介:前日,李培林说: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的硬性要求和总体进度还相对滞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全国第二轮省级志书规划2529部,出版455部,完成率为17.99%:地市级志书规划388部.出版177部,完成率为45.62%;县级志书规划2950部,出版1580部,完成率为53.56%。完成《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确定的任务时间还有四年,四年时间一晃即过.各地需要全面把握第二轮修志的完成进度.分析影响进度的主要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导向.指引工作方向:以问题为导向,倒逼工作落实。

  • 标签: 志书 发展规划纲要 条目体 章节体 以问题为导向 二轮修志
  • 简介:在日韩合并100周年的2010年8月10日,日本民主党首相菅直人,表明日本将诚实面对历史,对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所带来的莫大损害与苦痛,痛切地反省及由衷地致歉,并且将日本宫内厅所保管的“朝鲜王室仪轨”等朝鲜半岛的贵重图书,归还韩国。日本首相的道歉谈话,仅对殖民统治36年的朝鲜半岛而发,对殖民统治长达50年的台湾,则没有任何道歉之意。日本人对台湾,趾高气扬地认定:台湾的“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是日本的殖民统治奠基的,是日本“苦心经营”台湾的结果。既然日本是台湾“现代化”的功臣,就没有必要对台湾道歉,反而乐意接受“台湾人”的感谢。台湾与朝鲜半岛,都经过日本的殖民统治,后来都经历了内战,而陷入“分裂国家”的状态。本文尝试分析何以“朝鲜人”能拂拭日本殖民统治的伤痕,让日本人肃然起敬,痛切地反省和致歉;而“台湾人”经过日本50年“皇民化”“同化”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媚日”的人群。

  • 标签: 日本 殖民 台湾地区 朝鲜
  • 简介:近十多年来,客闽方言的比较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尤其是客闽交界的双方言地区的语料得到收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庄初升的《联系客方言考证闽南方言本字举隅》,严修鸿的《客闽方言江东不分的语音层次》,根据客闽方言语音调查,严先生认为江东不分不只是客家话独有的特点,闽方言也有这种现象;严修鸿的《潮汕方言与客家话的关系词》,选取了梅县城区、平远与澄海三个地区的36个客闽日常词语、33条俗语和谚语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客闽双方言接触与融合的基本情况。

  • 标签: 闽方言 词汇比较 方言本字 语音层次 方言语音 潮汕方言
  • 简介:恰克图与广州对外贸易模式的异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中央集权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对南北贸易的差别管理是造成南北两地贸易模式不同的重要原因。恰克图以"部票"制度为主,而广州采用的是行商制度,两种制度虽在许多方面趋于一致,但是对交易程序、贸易地点、商人管理、交易商品等方面的规定存在诸多差异。

  • 标签: 清政府 对外贸易 管理体制 恰克图 广州十三行
  • 简介:阮玲玉、筱丹桂先后自杀身亡于民国时期的上海,但关于二者自杀的讨论延续至今,这自然与二者的女星身份有关。二者自杀案异同并存。本文不在于对比两案情节上的异同,而是希望通过对长时段下死因讨论的追踪,来挖掘在追寻死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对两案的持续讨论实则都是对其死因的追问,作为自杀女性,其中或隐或明地充斥着对女性地位、权利等的讨论,故性别因素贯穿始终,同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身份、职业、地缘等又有不同的作用。

  • 标签: 女性自杀 社会性别 阮玲玉 筱丹桂
  • 简介:在清代学术史上,清初学者孙奇逢具有六副不同的学术面孔,其学术思想不仅影响了清初学术的走向,而且也为后来的学者所汲取。对孙奇逢其人其学的深入研究,既是我们今天总结宋明理学的知识贡献与思想贡献的需要,也是重新审视清代思想史的应有之义。

  • 标签: 清初 孙奇逢 学术思想
  • 简介:邵作舟是晚清维新派著名人物之一,由于面世资料稀少而零散,学术界对这位徽州人物缺少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随着近些年来邵作舟更多手稿的出版,邵作舟思想的历史地位也逐渐被学界所认识,他在政治、哲学、经济、军事、文论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和创见。

  • 标签: 邵作舟 维新变法 《邵氏危言》 《公理凡》 海防
  • 简介:本文通过对日据时代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及其特征、警察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警察对基层社会渗透能力的比较研究,来更具体地评价两地“殖民现代性”形成程度,而且尝试重新研讨解释殖民地朝鲜历史的几个理论架构(包括殖民剥削论、殖民现代化论以及殖民现代性论)。本文特别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对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比较分析,以利凸显两地警察制度形成过程与其特征;第二,将殖民地台湾这个“参照对象”置于围绕朝鲜“殖民现代性”而展开的争论中,以助更客观地观察朝鲜的“殖民现代性”;第三,为此,用计量方式来集中分析有关警察数量与力量,以做笔者主张的依据。

  • 标签: 台湾地区 朝鲜 “殖民现代性” 警察辅助机关 地方社会规 训权力
  • 简介: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义法"说不惟裨益于后世文论,亦有助于史学关于史文与史事关系的处理。他重视校勘史籍,考订史实,指出官修之史的不足,主张"事信而言文"的史著编撰原则。方苞认为万物之理难尽,人事之变无穷,人类社会的一切皆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人心之所同,即天理之所在。他从"南山集案"中汲取教训,从心理上认同清廷统治,其史学经世亦侧重有资于治世。

  • 标签: 方苞 史学思想
  • 简介:本文利用“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了转型期维吾尔与汉族的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维、汉民族的教育分层主要集中于初中和高中升学阶段。大学升学率上的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城乡和阶层之间,民族不平等因政策因素基本消弭。统计结果显示,两个民族的教育不平等大部分是由民族人口的城乡分布不平衡、阶层结构(或家庭背景)差异所致,但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兼容问题及教育理念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相对而言,维吾尔族人口内部教育获得的城乡、阶层分化比汉族更为明显。因而,维吾尔族教育问题既是社会阶层或城乡问题,也是民族问题。要想实现各民族共享发展,还是要从改善广大中下阶层的受教育环境做起。

  • 标签: 民族分层 教育获得 新疆 维吾尔族
  • 简介:按照一般的数据及标准统计,明代立国277年,文科进士试共举行90科,总计录取进士24877名,其中广西中进士者239人,约占全国总数0.96%。清朝立国268年,文科进士试共举行112科,总计录取进士26921人,其中广西中进士者585人,约占全国总数2.17%。这些数据不能说绝对准确,特别是明代,其中涉及所谓“冒籍”问题,直接影响到各省进士人数,当然出入不会很大。但这里不作讨论。

  • 标签: 进士 广西 仕宦 明清 明代 文科
  • 简介:中共党史的一大特点是理想原则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思想观念与历史环境相互作用,彼此形塑着对方。思想研究正是通过分析文本来研究思想,从而提供一种合理的诠释以增进人们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其重心在于诠释史实,而不止于考证和描述史实。思想史路径要求研究者,一是需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二是注意事件和思想的历史背景,三是要纵观古今兼修中西,四是要开阔视野,不为学科设限。对观念史研究、芝加哥学派和剑桥学派的方法均可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特点而有所选择地加以运用。思想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并警惕固定视角或先入之见的遮蔽。

  • 标签: 中共党史研究 以论代史 叙而不论 诠释路径 思想史
  • 简介:抗日战争期间国内一批知名学者随清华、北大、浙大、中大、山大等学校迂至西南三省,由张其昀、张荫麟,贺麟、钱穆、朱光潜、谢幼伟等发起,在后方创办《思想与时代》月刊,因这些发起人和所在的学校分散于昆明、成都、乐山、遵义等地,便把编辑部设在贵州遵义的国立浙江大学,由浙大史地系主任张其昀负主编责任,于1941年8月1日在贵州遵义出版第一期(如图)。因在该刊撰文者皆是学界精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内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动态和水平,所以刊物出版后顿受欢迎,曾在全国学界风靡一时,影响极为深远。

  • 标签: 刊号 抗日战争期间 刊物出版 知名学者 浙江大学 学术研究
  • 简介:邵作舟(1851.10.28—1898.1.22),行名运超,字班卿,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父邵辅(1808—1862年),道光甲辰(1844年)举人,曾在陕西葭州(今佳县)、陇州(今陇县)等地任知州,历充戊午(1858年)、辛酉(1861年)陕甘乡试同考官,1862年死于陕西战事。母章氏(1833—1893年)。邵作舟8岁时随母从绩溪至陇州,14岁时因父亡而返回绩溪,以捐贡入国子监习举业。1867年补弟子员。

  • 标签: 绩溪 国子监 陕西 岁时 道光
  • 简介:藏族《格萨尔》流传到土族,叙事情节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多变异。本论文从影响研究学的角度比较分析藏族《格萨尔》和土族《格萨尔》在结构上的不同,认为藏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是圆型结构,土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则是树型结构。藏族《格萨尔》属于串联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而土族《格萨尔》属于并列复合情节结构史诗。

  • 标签: 《格萨尔》 藏族 土族 影响研究 叙事结构
  • 简介:硬骨头的鲁迅没有丝毫奴颜媚骨,这是众口一词的公论。由之我想,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文化遗产,倘用一语来概括其思想之精髓,那便是:抗拒为奴。

  • 标签: 鲁迅思想 抗拒 文化遗产 文学家 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