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清末是中国近代的重要转型时期。中国传统制度的变化,很多都可以追溯到清末。今天所讲的纪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什么叫纪年?根据我们现在使用的时间记录方式,今天是2016年4月27日。在这一日期记录中,4月27日是阳历(公历)。阳历(公历)相对于传统使用的阴历或农历而言。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作物的种植等与历法密切相关,阴历的使用和农作物的种植有关。

  • 标签: 章太炎 康有为
  • 简介:明万历年间吕坤所编写的,原本只是用于闺中妇女教育,不想被当时深受神宗宠爱而遭臣僚非议的郑贵妃获得并重新刊刻,因此吕坤及其也招致谤议,卷入了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使得原本激烈的国本之争更加汹涌.从现存史料来看,这些谤议只是朝臣在朋党斗争和"国本之争"中的一种政治手段,也仅是他们在斗争中相互攻击的一个靶子而已.

  • 标签: 万历年间 妇女教育 政治斗争 政治手段 吕坤 原本
  • 简介:段、顾之争,是校勘学史上的著名论争,在清代学术史上影响颇为深远。争论的一方段玉裁(1735-1815),字若(?),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为清代小学名家,曾师从戴震,是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另一方则是被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神田喜一郎《顾千里年谱》)的顾千里(1766-1835),名广圻,号涧革,以字行,江苏元和人。他是江声的高足,惠栋的再传弟子,吴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关于段、顾之争,后人颇多议论,或是段非顾,或是顾非段,各执一词。这不仅因为段、顾二人名声大,引人注目,而且由于段、顾之争而生发出顾千里与黄丕烈的交恶以及陈仲鱼调停段、顾之争

  • 标签: 顾千里 再传弟子 神田喜一郎 以字行 清代学术 皖派
  • 简介:“唐宋诗之争”贯穿清代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全过程,绝大部分诗人和流派都涉及“唐宋诗之争”。综观20世纪以来的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内容上有从“唐宋诗之争”出发对诗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有关于唐诗、宋诗研究的,有从清代诗坛风气、诗学演变立论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一元到多元,

  • 标签: 唐宋诗之争 清代诗学 述评 诗歌创作 宋诗研究 唐诗
  • 简介:塔铭以及相关文献中,明确记载了法如、神秀和慧能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但在这三位高僧圆寂后,他们各自的嗣法弟子——元珪、普寂和神会,却围绕着"究竟谁是禅宗史上真正的第六代祖师"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便是禅宗历史上的"定祖之争"。本文通过梳理、解析唐代塔铭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认为这场"定祖之争",是元珪、普寂和神会,出于对个人名份和各自宗派长远利益的考虑,利用第五代祖师弘忍临终付法时的模糊表态,而硬性生发出来的。

  • 标签: 禅宗 定祖之争 塔铭
  • 简介:袁世凯死后,北京东厂胡同黎元洪宅邸,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个人,就是段祺瑞。

  • 标签: 袁世凯 黎元洪 段祺瑞
  • 简介:民国以后,由于临近广东的地理位置,福建成为北洋和西南两大军阀集团统治的交叉地带,也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进步势力与各军阀集团反复争夺的地区。

  • 标签: 闽南 厦门 地理位置 国民党 孙中山 集团
  • 简介:一、常识与“主义”的争论近几年不时发生“主义”与常识的争论,一方强调要承认常识、回归常识,另一方强调要坚持“主义”,争论的双方都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但两种价值取向思维则有着根本的不同。

  • 标签: “主义” 价值 中西 争论 强调 思维
  • 简介:在慈禧的操弄下,光绪继位,但留下诸多危机变数,从而引发摇荡朝局数年的继统立嗣之争。先有广安、潘敦俨的奋起,继有吴可读尸谏,最后以群臣参政的方式得以解决。而类似吴可读这样愚忠以至不惜舍生事君者也渐成末世绝响,清流们的"烟墨烂然"不过是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时期的回光返照。

  • 标签: 光绪朝 继统 立嗣 吴可读 清流
  • 简介:中国传说中早有“顺风耳”的神话,表达了古人对万里之遥却能瞬问互通消息的盼望;早有关于“日行千里”、甚至“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种种故事,表达了古人对万里之遥却能即刻到达的憧憬。

  • 标签: 性质 铁路 电报 晚清 万里 古人
  • 简介:宝安迁海复界以后,大量移民从江西、福建和广东惠州、潮州、嘉应州等处涌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语言上也不尽相同,即使同属客方言的范畴,各地也有差异。来自不同地方,散落宝安各地的人们,如何逐渐凝聚到一起,认同“客家”的旗帜,建立共同的族群想象,这一过程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客家的本质意义重大。

  • 标签: 客家 学籍 风俗习惯 嘉应州 客方言
  • 简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围绕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争,形成了两大阵营。那一场场硝烟弥漫的论争,充满了激情、狡黠、机巧、趣味与智慧,点亮了新文化运动启蒙的天空。绝妙的“双簧"

  • 标签: 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言文 白话文
  • 简介:<正>一二九运动发展到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发生了青年学生运动向何处去的方向之争。这场争论曾在当时参加救亡运动的广大青年学生和运动的领导干部中进行得相当激烈,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回忆和研究工作中,大家都回避或抹煞这场争论,甚至说争论的双方“都是正确的”。本文试图弄清这场争论的历史真相,

  • 标签: 游击战争 国民党军队 青年学生 学生运动 八路军 刘少奇
  • 简介:1816年7月6日早在1815年,广州商务监督就声称他们的商务活动因受到来自当地地方政府的压制而困难越来越大,以此诱导董事会考虑采取措施,遣使中国,并向陛下的大臣们说明了他们关于遣使问题的观点。

  • 标签: 礼仪之争 记载 日记 商务活动 地方政府 遣使
  • 简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甚丰而风格别树一帜,他受到同代人赏识,却不见重於元明两代,到清代更是屡受恶评。在当时诗学的唐宋诗之争中,诚斋诗往往不容於双方。直至清末,才受到同光诗人的推尊。本文通过梳理清代诚斋诗在唐宋诗之争中的各期发展,最後聚焦到同光诗人的诚斋诗观,指出夏敬观是清代第一个全面肯定诚斋诗的学者,杨万里的诗史地位最终因同光派而得以确立。

  • 标签: 诚斋诗学 唐宋诗之争 同光体 俚俗
  • 简介:1956年,菲律宾参议院讨论了旨在要求学生阅读黎刹尔在1887年和1892年出版的两部小说的438号法案。法案的两位支持者劳雷尔和雷克托参议员都出生于西班牙殖民时期,经历了1896年革命、反美战争、美国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占领时期以及1946年独立等不同历史阶段。他们都对先后统治菲律宾的三个帝国有着深刻理解。由于领导了日本支持的1943年共和国,他们认同的菲律宾民族主义是没有菲美'特殊关系'的民族主义。在独立后建构菲律宾官方历史叙述的讨论中,支持美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企图以美菲联合抵抗日本统治并在1945年获得'解放'为菲律宾官方历史叙述的基础。这种尝试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最突出的是参议员劳雷尔和雷克托以及历史学家蒂奥多罗·阿贡西留,他们认为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和菲美战争更适于作为这种官方历史叙述的基础。让学生阅读黎刹尔的小说将会使年轻一代明白1896年革命发生的根源以及这次革命直到1950年代'仍未完成'的原因。

  • 标签: 之争刹 历史之争
  • 简介:清同治、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在国防部署上曾有过一次塞防与海防之争.海防派以李鸿章为首,认为东南沿海千里海防是国防重点,主张弃新疆,专注海防.塞防派以左宗棠为首,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强调新疆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坚决要求收复新疆.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国防前线的战略部署和国家有限的财力如何分配;争论的焦点则是收复新疆还是放弃新疆.这场争论是公开的、正常的,其主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见解有高低之别,但不是爱国与卖国之争,不应因此给李鸿章戴上卖国或投降主义的帽子.

  • 标签: 左宗棠 李鸿章 塞防 海防 新疆 爱国
  • 简介:<正>1.江苏省实业厅致苏州总商会函1918年3月1日(到)迳启者:案奉农商部令开,“案准国务院函知,议决加入巴黎粮食股会议办法由本部主任会同外交、内务、陆军、财政、交通各部暨税务处,各派专员组织战时粮食出口筹办处,暂设本部内,业于一月十日成立。现议定先从调查入手,仰将该省所有米、麦、牛、羊、茶、糖六项常年产额

  • 标签: 总商会 档案史料 苏州 省议会 产额 县知事
  • 简介:<正>司马懿同曹爽之间的斗争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正始十年(249年)受曹爽排挤的、装病不问政事的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杀掉曹爽及其党羽,控制了朝政。之后不久,又镇压了太尉王凌的谋反,为司马氏最后夺取曹魏政权打下了基础。

  • 标签: 司马懿 评价问题 曹爽 三国时期 曹魏政权 政治事件
  • 简介: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积极扩张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影响力。日僧希望享有同西方传教士一样的传教权,向中国传输佛教。中国则对日僧在华传教权采取了谨慎强硬的态度,运用国际法,坚持认为根据条约规定,日僧不享有在华传教权。中日两国在光绪三十年(1904)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之间就传教事,特别是日僧有无在华传教权的条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到清帝退位(1912)日本也没有取得在华传教权。

  • 标签: 传教权 教案 一体均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