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围绕着救国、强国的大议题,近代中国知识精英们参考世界上种种思想学说,加以研究、选择,认为其中比较适用的思想学说,拿来向国人宣传,并赢得一部分人的认可。于是互相推引,互相激励,更加发挥,演而成潮。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我们看到两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一个是,中国社会的实际代谢过程(亦即社会转型过程)相对迟缓,而思想的代谢过程却来得格外神速。另一个是,在西方原是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中渐次出现的各种思想学说,集中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狂泻而来,引介者、传播者、听闻者,都难免有些消化不良。这些情况很值得我们引为教训。

  • 标签: 中国 近代 思想 思潮
  • 简介: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司法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基本特点,探讨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意义及历史启示.

  • 标签: 近代 司法制度 改革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界的热门课题,论述近代文化的著作也屡见不鲜.龚书铎教授主编的(中华书局1997年9月第1版,以下简称)就是学界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可喜的收获.全书分14章,论述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近80年间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与同类著作相比,一书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

  • 标签: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史 收获中国
  • 简介:十年内战时期税制(1927年-1937年)1927年蒋介石在“四·一二”后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出于发动内战之需要,对统治区各种赋税,针对北洋政府时的财政分割混乱,从体系的划分到征收制度的厘订,曾作整顿,以确立中央和地方赋税体系。1928年8月制定《划分国家收支标准案》,确定中央和省两级税收体制。划分中央和地方税系,当时列为中央税项的有:盐税、海关税、内地税、常关税、烟酒税、煤油税、厘金、通过税、邮包税、印花税、交易所税、公司及商标注册税、沿海渔业税、所得税、遗产税15种,其中有些为拟待实施的税项;列为地方税项的有: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内地渔业税、营业税、市地税、所得税附加、船捐、房捐、其他收入等15种,也有些属于拟议的税项。

  • 标签: 中国 近代 税制 南京 中央税 北洋政府
  • 简介:根据香港《税务条例》,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税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物业税(PropertyTax),对在香港拥有物业的人士,就物业征收的税项,税率15%。物业用于自住者可以豁免,以出租物业为业者也不是物业税的“应课税人士”。二是薪俸税(SalariesTax),对在香港获得职业职位上的入息或长俸的人士所征收的税项,纳税人根据课税入息除去免税额后,用渐进税率计算应纳的税项,但总数绝不会超过未减去免税额之前入息乘以标准税率15%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三是利得税(ProfitsTax),对在香港从事商业、贸易或专业获得来自香港的利润的人士,依利润而征收的税项。利得税税率有限公司为16.5%,非有限公司15%。四是利息税(InterestTax),指在香港经营业务,就由债券、物业按揭、动产抵押契据、存款、债务、暂支、年金或持有票据而赚取的利息收入所征收的税项。自1989年4月1日起已废除利息税。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近代 变革 税制 《税务条例》 税率计算
  • 简介:鸦片战争后,外族入侵愈来愈剧,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清王朝面临崩溃的边缘.社会各个阶层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提出了改革要求.自此开始,改革的舆论从未间断过,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与其他国家的近代改革相比,中国近代改革有其明显的特征.

  • 标签: 中国 近代史 改革 外交制度 军事制度 商业部门
  • 简介:中国近代城市用语的变化郑祖安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向世界逐步开放。外国殖民主义势力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陆续进入,传统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中国近代化也起步。这一近代化是以城市为起点和重点的。城市近代化使城市内的许多旧事物、旧人在消亡、转化,又促成了...

  • 标签: 近代城市用语 城市近代化 城市规划 国民政府 城市化 新词汇
  • 简介:不久前,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播出了近代中国历史题材的影片、纪录片及连续剧,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人们对剧中人物如李鸿章、袁世凯等议论纷纷。解放前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文史系,对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也很有兴趣,关于李鸿章也收集过一些资料,这次我把有关材料找了出来。

  • 标签: 李鸿章 中国 近代史 史料 洋务运动
  • 简介: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各种西方器物的传人,特别是日用百货。从清朝中晚期起,针头线脑这些普通生活用品,逐渐成为每个家庭天天接触不可须臾离开的消费品,在使用这些外来器物的过程中,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悄悄发生了变化。

  • 标签: 中国 近代社会 洋货 生活用品 进口贸易 缝衣针
  • 简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解说[日〕依田熹家著甘慧杰译王沛芳校编者按:本文是依田熹家教授在翻译本所研究员熊月之的《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一书时所加的解说。依田熹家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他在《解说》中认为,日中的近代思想是共同拥有欧美知识,在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发...

  • 标签: 近代化 思想史 近代民主 统一国家 近代国家 日本
  • 简介:章开沅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的突出特点,在于摆脱了西方研究理论的束缚,选取活跃于当时历史舞台上的几个重要社会群体,着重分析它们在近代的交错流变以及它们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窥视特定历史时期内社会转型的特征.故该书不论是在学术价值、理论建树方面,还是为现实提供借鉴方面,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 标签: 官绅 绅商 章开沅 中国近代史 理论建树 历史时期
  • 简介:长江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已经表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长江和黄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信息的集约点,分别充当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政治、军事重镇或经济、文化中心,或两者兼而有之,在中华文明史上,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标签: 中国近代化 中华文明 明史 历史学 考古学 军事
  • 简介:主流文化也称主流意识形态,或称"文化-意识形态".中国近代"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根源于社会转型、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它滥觞于明清之际,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一、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是在学术蜕变、儒学瓦解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二、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曲折进行的;三、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是在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的历史和时代主题下完成的;四、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并没有终止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主流文化完成了二千多年最伟大的一次转换,但这种转换不仅没有中断传统,传统仍在不断秉赋新质和创意.转型不是固型,任何主流文化都要在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中日臻强化和完善自身.

  • 标签: “文化—意识形态” 明清之际 转型 儒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有些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远比西方落后,以武力反抗西方侵略者必遭失败,所以,最为明智的策略应该是放弃武力抵抗,尽早与侵略者缔结和约,然后集中全力搞近代化,等赶上西方后再与其较量。相反.如果坚持抵抗,不仅损失大于“不战而和”,而且会延误近代化的进程。本文对这一学术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 标签: 近代中国 抵抗侵略 学习西方 近代化
  • 简介:武汉,这么近,那么远!我于1963年出生,籍贯广东中山,现任职一家互联网公司主席及一所推动内地走向“智慧制造”为本的公司顾问,曾获英国DeMontfoa大学公共行政学学士学位,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近代史 武汉 互联网公司 感受 青年
  • 简介: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以报刊为核心的传媒无疑是面向西方、东方的窗口。通过传媒看世界,其结果往往取决于报刊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读者心态及其社会地位,也与报刊"把关者"的媒介素养等密不可分。对国人而言,清末民初面临政治转型,其时报刊无疑是近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对社会架构有重大影响。分析近代报刊功能,离不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调适。

  • 标签: 国家与社会关系 近代报刊 社会语境 近代中国 大众传媒 社会地位
  • 简介:容闳(1928—1912),号纯甫,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是近代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赴美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 标签: 容闳 留学教育 马礼逊 留美幼童 留美学生 美国传教士
  • 简介:<正>太平天国革命前,清政府没有自己的海军。它的所谓“海防水师”,仅作为陆军的附属,“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水师开始成为独立军种,以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在湖南创办的湘军水师为雏形。因此,研究湘军水师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对近代海军建设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客观地评价洋务派及以办海军为重要内容的“求强”活动,颇有益处。

  • 标签: 湘军水师 曾国藩 清政府 太平军 镇压太平天国 海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