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1921年7月缪伯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中共“一大”召开前,她是全国仅有的53名党员之一:她一直战斗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的第一线.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缪伯英 党员 中共“一大” 妇女解放运动 1921年
  • 简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著作中,《共产宣言》这部经典传播最广,影响亦最大,但是迄今为止,这部经典复杂的出版史却较少为人所知。本文以俄罗斯国家社会史和政治史档案馆的相关收藏为基础,尝试对《共产宣言》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种和不同版本的复杂出版史做一概述,并以此为前提,进一步重点考察日译本《共产宣言》对中译本《共产宣言》的影响史,以及这种影响在译名译法上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共产党宣言》出版史 中译本 国民 民族
  • 简介:中国古代史学通变精神的哲理基础是儒家经典《周易》的通变思维,《系辞下》将这一思维概括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受此影响,历代史家都普遍重视以《周易》的通变思维来解说历史,由此形成为一种民族的史学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开始以易解史,将《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解说历史变动的重要依据。具有易学家学渊源的司马迁,深刻领会《周易》"长于变"的特点,最早提出以"通古今之变"为撰史旨趣,《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和承敝通变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以历史学的形式彰显了《周易》的通变思维。《史记》以后的中国古代史学,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史论之作,都普遍以《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哲理基础,传承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的撰史旨趣,在历史与史学的撰述与评论中重视体现通变的精神

  • 标签: 中国古代史学 通变思维 通古今之变 《周易》 司马迁
  • 简介: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涵了技法、审美到精神丰富的内容。汉字“以形示意”的特征,对中国书法文字字形演化和书写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字势”、“笔意”、“形势”等形成了书法的形象基础。书法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的精神象征性,形成了“书如其人”的艺术理论,突出了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密切关联。

  • 标签: 字势 笔法 书如其人
  • 简介:7月1日,省志编委机关党委与成都市志办机关党支部联合组织机关30名在职党员,参观天府新区展览馆,展望四川未来发展;走进双流县革命烈士陵园(煎茶镇),瞻仰先烈事迹、缅怀革命先辈;考察籍田镇地平村红色文化长廊,探索思考地方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路,

  • 标签: 革命先烈 党日活动 编委 机关党支部 追忆 信念
  • 简介: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至内战爆发这段时期,国共双方围绕政协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相互间展开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以争取有利的舆论环境与社会力量的同情与支持。在“破坏”与“保护”、“修正”与“坚持”的对决中。国民党虽然十分重视宣传,但由于其在宣传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和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宣传报道,使其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在与中共的对决中落于下风。反观中共,无论在宣传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上还是针对性、时效性等方面都比国民党更胜一筹,从而为中共争得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宣传战的胜利。

  • 标签: 政协会议 国民党 共产党 舆论宣传
  • 简介:哈佛燕京图书馆典藏“蒋廷黻资料”系蒋廷黻个人收集、保存的各式文件,由其子蒋居仁捐献。这批资料时间集中于1947年至1965年,是研究蒋廷黻本人及中华民国史、当代台湾史的重要史料。这里选编1949年前后蒋廷黻与胡适等人围绕筹组中国自由事宜的往来函件以及蒋廷黻所拟纲领,反映了有关各方尤其是部分知识分子对于组建中国自由的态度。另附译《纽约时报》刊载蒋廷黻宣布成立中国自由的新闻稿。

  • 标签: 蒋廷黻 中国自由党 胡适 顾孟余
  • 简介:家村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建筑遗存,传统民居数量众多、公共建筑类型丰富、街巷体系完整有序、给排水系统功能合理,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本文对家村古建筑群的保护分区、展示线路、重要展示节点,以及周边环境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兼顾和统筹了家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寻找在保护与更新、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中的良好的平衡点。

  • 标签: 党家村 传统村落 保护展示与利用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主要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史料的研究,从四个突出方面论述了共产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举措与成效,从中可以看出共产在全面抗战中的真诚与无私。同时也喻示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共产以坦诚无私的胸襟面对任何困难,就没有不能战胜与克服的。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共产党 民生
  • 简介: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孝的话题。父母跟子女之间共处的关系大致有两种:第一,西方是一种单代的传递式,因此,西方人18岁以后,大致就要自己生活;第二,我们中国人不是这样的,我们是互补式的,就是我们抚养子女,子女长大之后要赡养父母,这是一个反向的关系。

  • 标签: 精神赡养 养子女 西方人 养父母 中国人
  • 简介:重庆人民都知道解放碑,它是山城的中央商务区,就像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一样,以繁华、热闹闻名于世。可是当代许多人都不知晓,在这片宏伟大厦的过去,解放碑建筑的位置上,曾经是抗战胜利纪功碑,而再往前这里矗立的是“精神堡垒”。

  • 标签: 精神 中央商务区 抗战胜利 南京路 王府井 建筑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定很好,也是法学界几十年来一直追求的观念。但是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正确解读这个决定,有些部门是歪曲解读,或者不全面解读。二是怎样按照中央的精神、宪法的精神来解读。

  • 标签: 法治中国 法的精神 依法治国 解读 法学界
  • 简介:烈士纪念日,一个让子孙万代永远铭记的日子!去年的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出了重要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的设定,对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道德风尚 中国梦 集体主义精神 中央领导 民族复兴 民族精神
  • 简介:贵刊2014年第9期刊登过于安龙的《长征中的报刊活动》一文(以下简称“于文”),以比较丰富的史料勾画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些报刊活动及其影响作用(其他红军如红二、红四方面军除个别报刊名字外,几乎未提)。这些史料,以前一些论著也提到过,于文虽没有新的史料,但将这段历史过程进行了综合梳理。

  • 标签: 中央红军长征 报刊活动 补遗 史事 红四方面军 史料
  • 简介:前不久,看到《福建致公》2014年第2期刊登的致公党厦门市委原副主委王起鹍撰写的《致公党早期领导人司徒俊葱的点滴史迹》(以下简称《史迹》)一文,附有董必武与司徒俊葱的一幅照片。这张照片看似普通,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史迹,它见证了中国致公党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情谊,并为致公党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提供了历史证明,极具史料价值。

  • 标签: 新政协 周恩来同志 海外华侨 宋子文 筹备过程 雅尔塔协定
  • 简介: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导性力量。在中国社会迅速发展和深刻转型的今天,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给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阻力。这就要求必须在社会利益整合、社会共识凝聚、社会治理方式改进等方面着力加以解决,不断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保证。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 简介: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这种追求是源于万千年的生活、生产的经验,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认识、发展、完善、总结出来的。谈到价值,既有个人的价值,又有社会的价值。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就是稳定、和谐、生生不息、允执厥中,也就是中庸之道。个人的价值概括起来说就

  • 标签: 允执厥中 人性善 仁义礼智 一神论 坚信不疑
  • 简介:我敬重的文化老人萧乾.今年离世已经十六个年头了。1992年秋,我在北京探望一些文学前辈,谈起去萧乾、文洁若寓所,吴祖光老师说:“他俩接受了一个大任务,忙透,忙透,不过萧乾最热情好客,他可能不会给你们吃闭门羹。”

  • 标签: 萧乾 龙马精神 吴祖光 寓所
  • 简介: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年时期就投身爱国学生运动。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毅然弃文从理。1931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2~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工程师。后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伟长 力学 多伦多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