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作者: 岳俊国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戏”,是文化界通常专指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的戏曲改革(戏、改制、人,简称“三”)。戏曲艺术的变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具有历史延续性,它贯穿于整个戏曲发展史的过程.只是不同时代、不同的剧种,它的变革内容不同,变革的方式、方法各异。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传统戏曲进行的这场改革,是空前未有的第一次戏曲改革,其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戏曲革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时期的解放区。也曾经对戏曲进行过改革尝试,一些做法对这次“戏”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 标签: 历史延续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戏曲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变革 福建
  • 简介:现存明清《西厢记》本有十四部全本,其中传奇本十部,杂剧本四部。明清《西厢记》本有如下特点:一、基本保留元杂剧《西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删减次要情节和人物,突出强调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二、北曲套数为南曲套数,使用南北合套和集曲,注重剧场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三、以文人视角改编的本,强调伦理教化;以民间视角改编的本,宣扬市民意识。

  • 标签: 西厢记 传奇 杂剧 改本
  • 简介:读2001年1期《中国京剧》载符文锦先生《从“不容忽视”的现象谈到“上口字”》一文,对他主张“上口字悉京音”的观点和所谈理由,我有不同看法,愿谈浅见与符先生商榷,并就正于读者、方家。

  • 标签: 京剧 观点 现象 商榷
  • 简介:在中国现代戏剧上,梨园中的"老大"--田汉,无疑是一位时代的歌手.在抗战时期,他立足于现实斗争的需要,团结旧剧伶人,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创作与改革,充分发挥戏曲的艺术力量,为宣传抗战服务,使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戏曲,唤发出了时代的生机.

  • 标签: 田汉 抗日战争时期 时代精神 戏剧 现实性
  • 简介:整理小引在著名學者、藏書家吴曉鈴先生的豐富藏書中,有一種稿鈔本《製皮簧新詞》1,頗有特色。是書爲清末文人修改皮黄劇本的遊戲之作,題'濟南慧山明湖閒遊戲主人,黄河曲九峰山頂嘯月樵客評',二人生平皆不詳。據序言,遊戲主人曾居京師多年,觀看過皮黄鼻祖程長庚的演出,並結識之。他愛好皮黄鬚生,並有感於皮黄戲詞鄙俚,不易打動人心,遂選擇鬚生行當中有代表性的劇目《罵曹》《長亭會》《天水關》《摔琴》《李陵碑》

  • 标签: 改製 整理選 新詞
  • 简介:一、戏曲的民间基础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从它的源头来看。大体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部落歌舞、图腾崇拜、傩舞、巫觋与宗教祭祀等。形成于唐宋,兴盛于元明清。戏曲自形成时代,就与民间紧密相连。唐代的《踏摇娘》演出于露天舞台,常非月诗《谈容娘》:“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圆”即可见证。宋代的“瓦舍”极多,“瓦舍”中“勾栏”荟萃,观众驳杂,以市民为主,杂有军卒、贵家子弟、文士书生、官僚幕客等。

  • 标签: 戏曲界 历史 新中国 民间基础 《踏摇娘》 中国戏曲
  • 简介:容战父》是翁偶虹为宋德珠先生量身定做的一出戏,更是刀马旦的重头戏。我演出这部戏时,在推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着重运用宋派艺术的技巧来塑造万香友这个人物;在唱腔的运用上,活泼俏皮,又不失沉稳,着力突显人物的独特性和可欣赏性,突出表现宋派艺术"美、媚、脆、锐"的流派特征。

  • 标签: 改容战父 宋派 京剧 刘泳渤 万香友
  • 简介:戏校的文化,比较起专业来,当然不是重头。但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却也不曾有丝毫的忽视。古老而灿烂的中国文化,派生出戏曲这枝美丽而优雅的花朵,要继承和发扬这朵艺术之花,文化是基础,学生学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继承戏曲的精髓。戏校一开办,就设置了文化:我是1959年到戏校任教,那时称为艺术学校,已经初具规模,各种工作都是按照规定的目标。而实际在我之前已有好几位文化老师,如胡月怀,等老师。他们都是具备教学实力的教师,离开戏校后,去往普通中小学都担当起重要的教学任务,如胡月怀老师就在一中任语文老师:之后有陶兰英老师、张起志、许登岐、宣长根、程绍颐等等这些老师。他们也都具备坚实的学识基础和教书育人的情操。

  • 标签: 文化课 语文老师 早期 艺术学校 教学任务 普通中小学
  • 简介:只有对设计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才能够宏观的指导学生,只有教会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考虑画面,才能够给人呈现一个完整的作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设计基础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 标签: 设计 创意 构图 色彩 造型
  • 简介:主持人:2004年10月4日,程派青衣迟小秋率沈阳京剧院主演的改编版传统剧目《锁麟囊》正式在央视“空中剧院”栏目亮相。此次改编版《锁麟囊》由中国戏曲学院主持研究本,中国京剧院著名导演孙元意老师、戏曲学院陈琪教授组织和执行工作。此改编版一经推出即刻得到多方关注,2004年10月6日,

  • 标签: 改编 传统戏 主演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京剧院 导演
  • 简介:明人戏曲选本中所选三国戏文,多题作《三国志》《三国记》,有时又题他名,致使题称混杂、来源不清。这种现象,与曲选的稿源和编纂方式的不同有关联,也一定程度受到畅销书《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与传播的影响。从曲目着録和散出异文的情况来看,若为明戏文《三国志》《三国记》单独立目,证据并不充分。明代戏曲选集所见《三国志》戏文题称与立目的独特形态,显现曲源择选与编纂方式、选家制作与读者接受的互动关系。

  • 标签: 明代 戏目 戏文 戏曲选本 三国
  • 简介:《莊子·至樂》講述了莊子與一具骷髏的對話。這個故事後來啓發了各種文體的編,尤以道情的編特别值得關注。明代道情《新編增補評林莊子嘆骷髏南北詞曲》,在主題、情節、人物等方面對莊子寓言做出了拓展與變,模糊了生死之間的界限,骷髏形象則被重新創造,以突顯因果報應的重要性。《莊子》挑戰了生死二分法,道情則立足於生死的因果,這與主體的慾念交織在一起。身份是不穩定的、社會性的,且又隨時會變;慾念是内在的、無形的,却有可能恒久存在。道情作者諷刺經歷生死仍執迷不悟的骷髏,褒獎看透得失而最終得道的縣官梁棟;同時以莊子爲主導者,先救骷髏,又被其所欺,被誣陷攤上官司却又點化梁棟。正反對應的例子,使三人的生命軌跡交叉在一起。作品結合民間信仰和儒釋道的思想來實現説教的目的。

  • 标签: 莊子嘆骷髏南北詞曲 莊子 道情 骷髏 因果
  • 作者: 王再荣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怎样才能达到如此效果呢?以下就谈一谈这方面的粗浅认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今天的中国戏曲研究领域,周贻白先生被称为可与王国维并驾齐驱的“场上案头一大家”。作为20世纪中国戏曲学术史上一位贡献卓著的学者,他是继王国维之后,对中国戏曲发展作通史性探讨和总结的戏曲理论家,最先提出戏曲在声腔上可以分作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一名高腔,又作京腔)、梆子腔的见解。

  • 标签: 戏曲形式 周贻白 变革与发展 中国戏曲研究 戏曲发展 王国维
  • 简介:当前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美育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文本以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为切入点,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并通过数据调研的方法对当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展开思考,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审美素质教育贡献微薄之力。

  • 标签: 高职院校 美术鉴赏课 教学研究
  • 简介:在高校中进行艺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钢琴欣赏作为一门普通高校的选项,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但是如何才能把钢琴艺术欣赏课上好,让学生从中学到东西,还有待高校教师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钢琴欣赏的教学现状、教学的目标、教材的选用、鉴赏的方法以及考核标准进行分析。目的是了解钢琴欣赏的现状,更好地进行欣赏的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激发求知欲望,锻炼思维能力。

  • 标签: 高校 钢琴艺术 欣赏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