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上海是话剧在中国的发祥地,上海市各高校的学生戏剧也正蓬勃发展。据调查,上海的53所高校中,平均一每所都拥有13个剧社,其中历史长的有五十几年,短的仅一年。虽然演出水平有高有低,各社团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社员们的热情和执着。学生戏剧是艰难而贫穷的,他们渴望关注,渴望交流,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于是,由共青团市委主办,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承办的“GP超霸怀2004年第一届上海大学生话剧艺术节”拉开了帷幕。

  • 标签: 上海 大学生 话剧表演 话剧社
  • 简介:12月3日.《武林外传》作为何念导演的MFA毕业作品展示.在何导的母校上海戏剧学院结束了最后的两场演出。至此.《武林外传》已经上演了近一百六十多场.在这之后《武林》可能会暂别舞台一段时间,我问何念:《武林》这次是不是谢幕演出了?他说:不是啊.《武林》一定会再演.或者换一批人再来.到时候就会有《武林外传》09新人版.《武林外传》博版、《武林外传》五十周年纪念版.

  • 标签: 上海戏剧学院 《武林》 作品展示 周年纪念 MFA 演出
  • 简介:<正>一上古神话中的女娲与帝女中国上古神话表明,根据女神的神品与神格,可将华夏女神分为两类:天神与地祗。根据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和四川新津宝子山汉代石棺画像,女娲系人面蛇身。这与许多古文献记载是一致的。《抱朴子·释滞》更进一步指出:“女蜗地出。”这些似乎妨碍她成为一个天神。其实,她身上的动物特征只是证明了她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她的神迹清楚表明她是道道地地的天神。她“断鳖足”、“杀黑龙”;“止淫水”、“炼石补天”。最能体现她天神品格与本领的还是她的造人。有女娲与诸神共同造人说,更有她独自抟土造人说。《说文》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这一神话流传甚广,可是她本人的出身却如基督教中的上帝一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存在。因而她显示了一个绝对存在的天神品格。所以,《楚辞·天问》云:“女蜗有体,孰制匠之?”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开天辟地、创造人类、拯救沧桑的女神,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女性是社会主宰力量这一

  • 标签: 人神恋 神话原型 上古神话 九歌 中国戏剧 天神
  • 简介: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及两万余场各类演出中,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的精彩演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刊将多方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对参与博演出的演艺设备企业一一梳理,旨在留存演艺设备企业服务博演出的光荣历史,展示业内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希望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演出 舞台机械 有限公司 开幕式 电脑灯
  • 简介:上海世博会200多个国家、地区和世界组织的数百个场馆,其造型独特,风格各异,全部场馆大都配置了一流的软硬件设施。本刊尽力搜寻整理相关资料,盘点博场馆建设,以忠实记录演艺设备企业奉献博的风采,展示行业最新设计理念与技术水平,展望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希望藉此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有限公司 灯光设备 解决方案 公共广播系统 场馆
  • 简介:赵朴初先生,1907年11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天台里。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生前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曼会副主席、中国氏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 标签: 赵朴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 故居 中国佛教协会 社会活动家
  • 简介:<正>歌剧创作履历2012年8月29、30日,作曲家王光的歌剧新作《山林之梦》由他所在的中央歌剧院在北京首演。这是他年过七旬之后在歌剧创作上的一次自由呈现,也是他时隔20年后再度创作歌剧。在该年度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演出季",此剧获得多个奖项,其中包括音乐创作奖。王光的歌剧创作与他在中央歌剧院的任职有直接的关系。他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罗忠镕、萧淑娴、姚锦新、陈培勋、吴式锴等名师,1963年毕业。同年至1976年在

  • 标签: 王世光 中央歌剧院 姚锦新 陈培勋 罗忠镕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人类社会进入21纪,杂技带着它的辉煌与困惑来到了这个新的时代。回顾过去,思索从前,但我们更需要去探求、去展望杂技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以杂技形式承载思想内涵曾几何时,一台杂技晚会中有几个高难度技巧的展现,观众就心满意足了。如今,我们的杂技艺术家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之上广泛吸

  • 标签: 杂技展望
  • 简介:时光荏苒,忧思难忘。王续先生离世已十年有余了,作为一名卓越的戏曲教育家和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续先生值得我们深切缅怀和纪念。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家 教育家 王世
  • 简介:潮,是时下青年人爱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指代一种新的概念或姿态,即热爱生活、对新鲜事物洞察明锐、自由随性、时尚甚至非主流。显然,时下的博应当是一处“潮”地,在肩负着呈现当下并关照未来的使命下,这里为玩得转的各路潮人“阿拉侬”提供一个巨型平台,时代会自动选定那些叱咤风云的顶级人物,他们因先锋独创而令人敬仰瞩目,他们手中的实验作品将会像标杆一样存在。

  • 标签: 听音 热爱生活 青年人 非主流
  • 简介:小琼:多年前,我们曾讨论过“阿卡贝拉”的含义。人们往往把这个词译为“无伴奏合唱”。然而,历史上这个词的语义更加丰富。小薇:我并不会很多语种,但是我明确地知道“cappella”是一个意大利语单词,意为“小教堂”。因此“阿卡贝拉”(acappella)原词的意思是“以教堂风格(演唱)”。

  • 标签: 贝拉 21世纪 无伴奏合唱 意大利语 多语种 教堂
  • 简介:昆曲唱腔在明清两代始终为研究之重心之一。20纪以来,昆曲清唱之风日益兴盛,曲社林立.曲家辈出,昆曲演唱的技巧较之明清有了长足的进展,字面功夫愈益讲究,腔格愈益细腻多样。同时,清曲与剧曲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与交融。其中,尤以三端最为引人注目:一是吴梅等关于唱腔的“学者化研究”;二是以《天韵杂谈》中的《昆曲唱法》为代表的“实践性”的唱腔研究;三是带有集成意义的“俞派唱腔”。总结过去一个世纪昆曲演唱中重要的观点与实践成就,能为今人研究与发扬昆曲唱腔的传统提供借鉴。

  • 标签: 昆曲 唱腔 吴梅 天韵社 俞派唱腔
  • 简介:  引言  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在中国商代就产生了.戏剧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则迟至唐代才出现,此后,戏剧教育以各种方式一直延续到清末.中国传统戏剧教育具有明显的缺点:1、艺徒只学习戏曲技艺,不学文化,对戏曲技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坐科如坐狱",打骂、体罚在古代的戏剧教育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3、拜师风气限制了受教者的范围、造成了受教者和施教者之间的依附关系.这些缺点既不利于戏剧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戏剧艺术的发展.到了20纪,与传统戏剧教育相区别的现代戏剧教育蓬勃发展起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戏剧艺术的繁荣和戏剧运动的开展,成为民族启蒙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翼.  ……

  • 标签: 中国现代 戏剧教育 现代戏剧
  • 简介:读了陈雄先生的文章《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纪末到19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①很受启发。中国的现代戏曲理论是在吸收借鉴西方的戏剧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今后也应该继续吸收借鉴西方的戏剧理论以更好地进行戏曲理论建设。

  • 标签: 戏曲程式 西方戏剧 19世纪中期 中国戏曲 戏曲理论 戏剧理论
  • 简介:结合博中心舞台机械与控制系统设计,阐述舞台机械与建筑环境的适应性观点,提出"容"、"和"、"变"、"美"的构建理念。从设备的工艺分布、可变组态及其系统构成等角度提出舞台设备在多用途的设计理念。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世博中心 多功能 舞台机械 控制系统
  • 简介: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真实地记录了其民族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并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保持其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动力。作为英国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位巨匠,莎士比亚不仅敏锐地捕捉到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灵魂”,而且还以其对复杂的人性和多变的人生的深刻洞察使莎剧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展现出人类持久而普遍的经验,

  • 标签: 《亨利四世》 莎士比亚 戏剧评论 君王形象
  • 简介:约在60年前(1954—1959年间),许常惠先生以一位年轻俊彦满怀抱负的台湾音乐才子.只身带一把小提琴.乘船渡洋直驱西洋文化的心脏地——巴黎,探取西洋古典音乐经,迎面而来的,却是自“印象派”激起的现代音乐思潮,恍然进入“新音乐桃花源”。

  • 标签: 现代音乐 20世纪 台湾省 导师 西洋文化 1959年
  • 简介:“水军冲破长江浪,东吴将士个个强……”,《黄鹤楼》这出戏,我演了二十多年,至今已经演过近百次,但是每次演出,仍然给我新鲜和愉快的感觉,就像回到少年时代,第一次学到这出戏,就像面前仍然站着慈祥而又严谨的恩师诸芬先生。

  • 标签: 恩师 怀念 《黄鹤楼》 少年时代
  • 简介:【歌剧内容】汤姆·拉克威尔爱上了姑娘安妮,但正在为没有钱而烦恼,这时尼克·萨多(他就像《浮士德》中的魔鬼梅菲斯特)来告诉汤姆,他的伯父已将巨额遗产留给了他,自己愿意充当他的仆人陪他到伦敦去继承遗产,但前提是要在一年零一天后得到工资。尼克·萨多陪汤姆去各种色情场所,并诱使他堕落。在汤姆厌倦的时候,他让汤姆娶了长胡子的土耳其女人巴巴,又教他用机器把石头变成面包的办法。

  • 标签: 斯特拉文斯基 继承遗产 《浮士德》 安妮 威尔 瓦格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