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声音与画面共同构成镜头视听奇观,是电影审美世界的重要元素。奥斯卡影像声音美的朴素本源在于以人性的表达和关照为基本美学诉求,融入创作者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求精的创作态度。每种美的声音都是合理地运用再现或表现或再现和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既生动逼真又充满魅力的认知和情感效果的成功范例。

  • 标签: 奥斯卡影像 声音美学 人性 再现 表现
  • 简介:读了陈世雄先生的文章《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①很受启发。中国的现代戏曲理论是在吸收借鉴西方的戏剧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今后也应该继续吸收借鉴西方的戏剧理论以更好地进行戏曲理论建设。

  • 标签: 戏曲程式 西方戏剧 19世纪中期 中国戏曲 戏曲理论 戏剧理论
  • 简介:中国电影与中国的戏曲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都是与戏曲分不开的。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一天宣告了中国电影的诞生。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由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生死恨》。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彩色片是1954年拍摄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 标签: 戏曲电视剧 戏曲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电影 明星影片公司 彩色电影
  • 简介:话剧舞台的变异并不是急风暴雨式的,而是渐进的、螺旋般的,当它越过了阵痛中的徘徊之后,我们发现,舞台上已经竖起了崭新的戏剧品格,它不仅标示了文艺新潮向话剧的渗透,重要的是,话剧舞台以其特有的时空载体参与了人的深层次的审美活动。在这中间,话剧编导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封闭意识曾经在我们的话剧舞台上主宰了多时,以外部冲突为最高任务、以典型性格为主要脉络,以说明性的舞台设计和烘托性的音响设计为辅助工具的话剧舞台组合,形成过自己辉煌的王国,它确实具备了自身的完整性和圆型轨迹,与其说编导在创作话剧,还不如说话剧在规范和匡正着编导,因为在冥冥之中某种既成元素的笼罩使话剧难以想入非非。而当代文化背景下的话剧前行,使我们渐渐发现原先意义上的话剧氛围消失了,一切似乎变得难以理解和不可琢磨,但是透过纷繁和无序的表象,我们捕捉到的则是编导的心象,编导创造的不再仅仅是发

  • 标签: 话剧舞台 说话剧 舞台设计 心象 外部冲突 冥冥之中
  • 简介:我的工作是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研究,由于个人兴趣的原因,日益偏向古远。早几年曾关心过明代戏剧,但此后由隋唐而至先秦,渐已积重难返。平时偶尔看看京剧和地方戏,也只是作为一个外行的观众。然而每一次都有触动,总的感受有二:一是崇敬——当流行歌曲风靡天下之时,当歌星影星们炙手可热之时,戏曲演员却能面对比较冷落的剧场,一招一式毫不疏忽,把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艺术精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如此深厚的功力而献身于一种相对寂寞的艺术,这境界岂不教人肃然起敬?二是羡慕——戏曲艺术毕竟拥有一批虽数量不多但非常虔诚的观众。每当我看见那些老学者谈戏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听戏时如醉如痴的表情,便羡慕至极,恨自己没有这许多高雅的知己。上述感受,同自己的经验有关。我坐冷板凳略已有了些时候,写过两本自认为有点质量的书,一本印三百册,另一本印一千册:这也就是我所能享有的读者的数目。我之所以愿意干下去,原因是知道寂寞与否全在于一心,只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只要能得到一些真实的理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 点质量 本自 于一心 一本 个人兴趣
  • 简介:悲剧和崇高是戏剧的代表性主题,也是一对有区别却又紧密相连的美学范畴。悲剧着眼于表现个体命运、理想的陨灭,其情感源于个体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苦辣酸甜,重在表现一己之“悲”;而崇高则重在以一己反观群体的命运、兴衰荣辱,其情感源于个体投射到族类总体的生命律动,是作为群体总体性的力量源泉的感召,是个体在履行并超越这种力量的感召中历尽磨难而产生的特有的敬仰与升华的心理活动,

  • 标签: “崇高” 悲剧 嬗变 位移 南洋 力量源泉
  • 简介: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郎君唱等,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典雅优美、委婉恬静的音乐千百年来深深根植于闽南这片沃土,并广为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远播港澳台和东南亚一带.有人把南音称作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树,那么闽南文化则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人类在忙碌生产活动的同时,固有的文化理念和美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南音这一古老的音乐如何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并喜爱这门艺术成为许多南音艺术家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我对南音艺术传承和创新的几点思考:

  • 标签: 福建 南音 地方高校 创新 发展历史 传统美学思想
  • 简介:媒介是艺术划分的内在依据,电影艺术概念的界定同样依赖于其媒介。新的电影媒介不断发展,改变着电影的内涵和外延,但是VR(虚拟现实)作为一种媒介技术与影视的结合,使电影的创作方式和观影体验发生了质的变化,已超出了传统电影的范畴。本文将比较电影与VR影视的区别,以探索电影媒介与电影边界的关系。

  • 标签: 电影媒介 电影边界 VR媒介技术
  • 简介:<正>对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我曾发表过“这是一个以市民的眼睛来看世界的戏”那样的意见,有的同志对此颇不以为然。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而且以为它代表当前戏剧中一股势头不弱的倾向,还大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遭遇》里的“明星”是以真名实姓出现的周璇,所谓“遭遇”就是她的遭遇。她遭遇了什么呢?——歌舞团里一位并不重要的演员偶然被推到舞台上唱了一支爱国抗战歌曲,大受欢迎,得到进步音乐家和导演支持以及拍电影的机会。但在拍摄过程中,她的养父却将她卖给了妓院。于是,一位“大老板”和他的干儿子洋场恶少出面为周赎身。赎身后周璇虽得以与爱人成婚,却始终摆脱不了这恶少的纠缠,终于轻信谗言与爱人离婚而与他同居。抗战胜利后,虽有进步力量来争取她,但周不幸怀孕,与恶少同去香港。最后钱被骗尽,人被抛弃而毁灭……从这梗慨就可以看出,戏里的“遭遇”几乎全部是周璇私生活,主要是婚姻生活上的遭遇。既

  • 标签: 市民意识 戏剧 私生活 艺术家 小资产阶级 明星
  • 简介:在中央电视台第34期"曲苑杂坛"中,有一个《木偶变魔术》的魔术节目,异常精彩。那个被艺人操纵的提线木偶,一身魔术师的装束,一出场便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招手致意。只见这位木偶魔术师一下子将红水杯变成白水杯;又从手里变出一支又一支香烟来。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便是木偶不仅会抽香烟,而且还从他的嘴里喷出一串串火焰来。木偶魔术师那种准确无误而又优美舒展的姿态和动作逗乐了电视机前的观众。看了这个新奇的《木偶变魔术》后,使我联想起过去杭州隔壁戏中的"扇戏"。那时,演出隔壁戏节目之前,先要表演扇戏和戏法。而一个大的隔壁戏班子有十多人,小的只三、五人。他们各有专职,也各有专长。如民国初杭州隔壁戏的"班头子"泮祖彬、李连生、王阿琪等对演隔壁戏和变戏法都很精通,而李连生的媳妇赵兰英则擅长表演扇戏,王阿琪的女儿王阿四及艺人张和尚的女儿张兰芬只是配合扇戏的演出在一边唱民间小调。

  • 标签: 隔壁戏 木偶 魔术师 电视机 艺人 中央电视台
  • 简介:李保田表演艺术的魅力──论表演的审美层面周星在一般人眼里,影视表演只是技巧问题,能做到嬉笑怒骂,悲喜无常,就是好演员的标尺;而在谈论理论的行家看来,表演是本色还是性格化则有着判然的分野,由此来说,表演就不只是技术问题,而却是很值得研究的专门艺术,表...

  • 标签: 表演艺术 演员 审美层面 魅力 影视作品 人格力量
  • 简介:《图兰朵》是普契尼的不朽之作,流传至今已有相当多的版本在世界各地上演。本文对比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图兰朵》,比较各版本对同一故事的重点场面的不同处理方式,兼及讨论各版本中平、庞、彭人物形象的多种演绎方法,试图从多种角度还原《图兰朵》的歌剧魅力。

  • 标签: 《图兰朵》 重点场面 幕间剧
  • 简介:一九九二年岁末的一天,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北京市青年京剧团参赛的新编历史剧《拜相记》的演出刚刚结束,散场的观众一边往出走,一边议论着:“刚才演管仲的杜镇杰,唱得还真行!有的地方还真有杨派的味儿”,“有些做派、念白、身段也挺象马派的帅劲!”,“听说他是马长礼的

  • 标签: 马长礼 京剧团 新编历史剧 杨派 马派 北京京剧院
  • 简介:曹禺研究是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研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领域。但仍有不少需要深入开掘的处女地。文本研究、生平研究需要全面、深入展开;曹禺创作心理研究、演出研究方兴未艾;还有不少领域基本上尚未涉及,需要进一步开拓。这是"说不尽的曹禺"的重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要拨乱反正,倡导实证的、注重调查研究的扎实学风。

  • 标签: 曹禺研究 审美疲劳 演出研究 实证
  • 简介:梨园戏《梁灏》,为下南十八棚头剧目之一,是明清时期泉州梨园戏班常演的剧目。20世纪60年代曾被专家列入福建南戏特有剧目,80年代初还改编为《红叶宝剑》。当下研究梨园戏传统剧日的产生分期.有助于梨园戏历史与发展的研究。本文仅对《梁灏》中的梁灏本事及主体情节来源作一考述。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标签: 梨园戏 考述 莆仙戏 渊源 明清时期 60年代
  • 简介:ICTM是国际传统音乐学会(TheInternationalCouncilforTraditionalMusic)的简写.它是以研究、实践和保存音乐以及舞蹈和其它表演艺术为目的的国际性组织,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正式协议关系的非政府组织.该学会自1947年创立以来,以促进世界各国传统音乐(也包括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城市音乐)以及舞蹈的研究、实践、文献收集、保存和传播为宗旨,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年会,为会员和公众提供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学会通过世界各地的代表,发挥着联结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纽带作用,并以此服务于人类和平.

  • 标签: ICTM世界年会 福建传统音乐研讨会 国际传统音乐学会 南音 戏曲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