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舞性思维”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舞蹈化思维,是思维主体把握舞蹈本体特征进行的思维活动.也是舞蹈创作的思维方式。舞性思维具有主观性、隐蔽性、统一性、差异性、流动变化性等特征。舞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通过舞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舞蹈本质,感悟舞蹈带给我们的生命意义,为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鲜活有生命力的舞蹈形象寻找更加广阔的空间。

  • 标签: 舞性思维 动作想象 舞蹈观念 创造性思维
  • 简介:表演是一种心理活动。表演艺术也是感觉的艺术,这种感觉来自想象,也是内心意象的积累。对此,舞蹈家张平曾写到:“舞蹈演员的心中应当有一个意象的仓库,无论是生活的情景,还是大自然的景色,或是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象……有了这个意象的仓库,我的内心就会酝酿成最大的激情和冲动,可以自由的索取、创作。”这种意象就是舞蹈表演的内在支柱。

  • 标签: 表演教学 舞蹈演员 表演艺术 心理活动 艺术形象 舞蹈表演
  • 简介:本文以"社区舞蹈"为基本对象,通过案例分析,从社会、经济、人文、社群角度来探讨社区舞蹈的生成特点、基本概念、适用范围以及现行社区舞蹈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状况、前景模式,提炼出当代城镇化建设下社区舞蹈新形式,为舞蹈学科的多样性、群文建设的活跃性、文明程度的渐进性提供切实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社区舞蹈 发展模式 教材内容
  • 简介:作为人类的共同活动,舞蹈功能的言说性和言说媒介的身体性已被认可。因此,当舞蹈进入艺术领域时,它才能凭其功能与媒介又跃迁到一个层面——审美。今天,当我们醉心于舞蹈审美的层面时,常常会忽视其功能与媒介所构成的本体价值,把自己弄得云山雾罩。本文从发生学的视角探索了舞蹈身体“元”语言的形成与价值,归纳出其三个最主要特点:它是原初的和粗糙的,但却是不竭的和不断地由“自在”走向“自为”的;它是同质性的而非异质性的(即共性的而非个性的),但却是创造性的类本质动作;它不是纯粹的“美感符号”,但却是朴素的舞蹈本体。由此,我们可以历时性地返身回到这位苍老又年轻的“艺术之母”的种种原初,以便在共时状态中思考当下许多迷离的问题。

  • 标签: 元语言 类本质 对象化与同质化 自在与自为
  • 简介:花鼓灯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民间歌舞艺术,本文通过回顾,记述了北京舞蹈学校建校初期民乐教师对花鼓灯锣鼓点及鼓点名称的记录、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对花鼓灯锣鼓点不同名称的叫法作了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并对现在课堂上使用的“登步锣”与“碎步锣”两个锣鼓点名称是否应当互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安徽花鼓灯 锣鼓点名称 “代字”记谱法
  • 简介:豫南花鼓灯是流行在信阳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决不是突然形成的,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在这个歌舞形式的背后不但蕴藏着一种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深邃的文化意蕴,同时也折射出当地人民的生活、风俗、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那么“豫南花鼓灯”究竟起源于何时?它的原始形态是怎样的呢?通过对其文化现象的梳理,可以从中窥探到历史和地域环境对豫南花鼓灯的产生所提供的文化语境及其影响。

  • 标签: 豫南花鼓灯 地灯 花鼓戏 地域环境 历史积淀
  • 简介:李渔戏曲理论的创新性之一就是不乏哲学思辨。这一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李渔对演员舞台搬演形态闺中与场上之关系的论述上。李渔戏曲理论的艺术哲学性质特色鲜明,创新性强,不仅使戏曲理论体系臻于完备,而且使戏曲理论与其它艺术理论融会贯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无愧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杰出代表。

  • 标签: 李渔 戏曲 搬演形态 对立统一
  • 简介:舞蹈艺术职业院校是培育舞蹈职业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如何造就高素质的高职高专舞蹈人才,扩大其创业和就业空间,是舞蹈艺术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创新舞蹈艺术职业模式。近年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 标签: 舞蹈艺术 职业人才 教育创新 职业院校 舞蹈人才 高职高专
  • 简介:本文对中国古典舞道具“剑”的主题,从三个方面来说,今天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的“剑”是由原始古代兵器到强身健体的武术剑,再经过吸收、提炼与发展,化合了中华武术的精要理论,并结合了中国古典舞身的韵动律独特的运动性,发展成为今天身韵教材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剑的认识与表述,无论是武术中的剑,还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的剑,都是遵循着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身法动律而运动的,不管剑作为一种舞蹈道具,还是武术中的竞技

  • 标签: 发展 内涵 中国 古典舞道具 艺术表现力
  • 简介:本文结合台湾刘凤学教授重建唐乐舞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气息运用、基本体态、动态特征、服饰的特殊性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梳理出三种最常见的身体形态和颇具共性的动态特征,阐释了刘凤学唐乐舞训练与表演在姿态和运动轨迹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色,并总结了刘凤学舞蹈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内在的审美追求,及其对唐代乐舞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的有益探索。

  • 标签: 刘凤学 唐乐舞 训练与表演 特征
  • 简介:汉代是整个中国传统舞蹈的奠基时期,有着典型的古代舞蹈艺术的风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美学特征,并为之后唐代乐舞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编创带有汉代风骨形象的男子中国古典舞就需要去挖掘汉代舞蹈的历史印记,追索汉代舞蹈的美学风范,才能塑造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具有鲜明汉代气魄的舞蹈。在现今汉代舞蹈作品创作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女乐为主题的女性舞蹈题材的作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可以说汉代女性舞蹈的语言和语汇有了一定积淀,然而汉代男子舞蹈资源的挖掘、整理、提炼以及开发却显得捉襟见肘。本文以《水墨游龙》这一汉代男性形象的编创研究型舞蹈作品作为案例,从汉代男子舞蹈形象的塑造入手,分析其形象塑造中对舞姿转换、调度流动的特殊选择,最后探讨其形象塑造时的再现到表现的意象化表达,从而论证《水墨游龙》是将汉代舞蹈放在社会文化母体系统之中进行研究和编创的作品。

  • 标签: 汉代舞蹈 《水墨游龙》 塑型 舞姿转换 意象化
  • 简介:本文从文化生态保护理论看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后羌族羊皮鼓舞的传承,通过对羌族羊皮鼓舞形态的整体性保护,探讨文化生态保护下羌族羊皮鼓舞传承多样化的方式,对如何就羌族羊皮鼓的传承形成文化生态的联动,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

  • 标签: 羌族 羊皮鼓舞 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莫斯科舞蹈学院与瓦冈洛娃舞蹈学院在俄罗斯芭蕾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者都是在俄罗斯大的文化艺术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但笔者在对俄罗斯芭蕾近一年的考察中发现,两校的教学风格却有所不同:一个主要是吸收、借鉴欧洲芭蕾舞风格,另一个则继承了传统的俄罗斯学派体系:本文从两校的历史背景、教学与捌目安排.以及学员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等进行初步的对比探讨。

  • 标签: 俄罗斯学派 舞蹈学院 教学风格 芭蕾舞 莫斯科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