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瓦格纳的《特里斯坦》把和声发展的进程一下子推进了几十年(作品产生于19世纪中叶,却代表着19世纪末的和声风格)。在这部划时代的作品里,作者对“调性扩展”、“多音和弦”、“和声外音”、“声部的半音进行”、“终止的省略”等等掩盖功能倾向的和声手段的应用,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致使统治欧洲音乐达数百年之久的功能和声体系面临崩溃的边缘。1899年,年轻的勋伯格承袭瓦格纳的乐风,创作了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Op.4。评论

  • 标签: 代表作品 发展史 勋伯格 无调性 集合思维 评论
  • 简介:通常,我们所讨论的相似关系,仅限于两个集合的范围,但这一现象,也可能会在三个、四个或更多的集合之间表现出来。如,在集合4—12、4—13、4—18与4—27中,由于都存在R1和Rp关系,使之相互都可以连结起来。换言之,如果从这一集合组(由四个集合构成)中,任意选出一对集合,必然能够体现Rp与R1两种相似关系,而且,四个集合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三元素子集3—10。这种现象,称为集合的传递性(transitive)。

  • 标签: 音级 集合理论 无调性音乐 中都 顺序关系 音乐理论
  • 简介:倒影相等集合InversionallyEquivalentSets[例10]例10表明PC集合4——Z15的两种形态,分别用A、B标记,集合B是集合A的一种倒影形式,以同音,~bE为轴。集合A音程的线性进行,完全按同样的关系倒影于集合B中,这种倒影方式,具有着传统的形态感觉。由于一个集合可以从另一集合的倒影关系中派生出来,因而二者相等。下面的例子同样展示了倒影相等的集合关系:

  • 标签: 集合理论 音级 元素集 补集 包含关系 基本型
  • 简介:准确、熟练地求解音级集合的原型,对于初学音级集合理论者非常重要。笔者就童忠良先生在《集合原型的乐理求解》一文和敬悦吾在《论集合原型的乐理求解》一文中介绍的方法,提出了更为简便的求解方法。

  • 标签: 音级集合 乐理求解 标准排列 集合原型
  • 简介:本刊1987年第一期发表了罗忠镕教授的《集合原型简便计算法》,给同行们以不少启发,也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这里选发周雨同志一文和罗忠镕教授的信,以供读者参考。

  • 标签: 原型 简便计算法 标准排列 集合 半音数 音程
  • 简介:在非调性集合论中,关于包含关系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涉及集合关系(即相同基数的集合)方法的,却廖廖无几。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中,最突出的是A·福特具有开拓性的论著,他根据各种包含关系,推出一系列相似关系一览表。虽然它们对于相似关系的认识有其重要的价值,但其中一些方面确实存在着问题。事实上,正是这类使用A·福特R—关系所导致的不恰当的结果,构成了撰写本文的动机。文章中笔者将用精确的和音乐意义上的术语,来对这些问题加以描述。以下的讨论将分为四个部份。首先,我们将考察福特的相似关系,并指出其问题所在;其次,笔者拟对自己所提出的相似功能进行定义,并将其分析结果同福特的分析结果相比较;然后,我们将把这种比较扩展至对前后关系的具体分析;最后,笔者将指出

  • 标签: 包含关系 前后关系 廖廖无几 补集 研究成果 重复计算
  • 简介:《露露》是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一部经典的表现主义歌剧,用十二音作曲技术写作而成。基本序列是贝尔格为本剧精心设计的一个音高材料核心,但对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却比较灵活多变,用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对《露露》基本序列进行截段划分,以证明其音高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得出相应的截段集合,并对这些集合在剧中如何运用作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 标签: 《露露》 贝尔格 基本序列 六音集合
  • 简介:三音集合是现代自由无调性音乐及三音组全组合性序列常用的基本音高组合形式,文章对全部12个三音集合做了音程、结构与风格分类.指出.结构的对称与否,决定着内含音程种类的数量,最终影响着不同集合的排列组合形态变化的可能性,并做了实例分析。

  • 标签: 三音集合 对称结构 音程组合 微型序列
  • 简介:音级集合理论从其创立至今已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在此期间,中西方理论家都对这一理论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与深入的研究,由此产生大量与此有关的理论文献。本文拟对音级集合理论在西方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概括,在此基础上,归纳西方音级集合理论的发展特征。

  • 标签: 阿伦·福特 音级集合理论 音乐分析
  • 简介:以具有中国五声风格特点的音级集合4—23[0、2、5、7]为切入点,以和声力学为视角,在高为杰先生的有关和声张力理论研究之上,提出和声力学新的研究思路,即以经典协和理论“拍音论”为依据,推算出了不同音级集合和声张力度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阿伦.福特音集集合原型的所有张力度值,继而从“和声张力”的角度诠释了音集4-23所具有的特殊性。

  • 标签: 拍音 临界频带 第一融合音 张力 张力度计算公式
  • 简介:20世纪现代音乐是听觉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较之传统音乐,现代音乐所表现出的“无调性”、“泛调性”,非功能性和声及器乐化声部进行的特征,使得传统音乐听觉练习模式不能够完全的适用于现代音乐的听辨。音级集合理论中的“数学”化记录、计算方式,在对现代音乐作品分析方面的作用十分行之有效。本文尝试利用音级集合理论设计现代音乐基础听觉练习模式,从而阐释“集合,’理论在现代音乐听觉练习中的必要性。

  • 标签: 现代音乐 音级集合 听觉训练 基本型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声乐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声乐教学,致力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拓展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是进行声乐教学主要目的。本文以《'声、情、字、味、表、养、象'有机集合下的声乐教学策略初探》为题,分别从'声、情、字、味、表、养、象'七个方面巧念声乐教学七字诀,探讨大学声乐教学策略。

  • 标签: 声乐教学七字诀 声乐教学
  • 简介:基于集合思维的1/4音作曲技法,主要体现在音高结构中的“十二音”与“1/4音”两个“层面”,都分别受到集合思维方式的控制,并进而发生关联。这种技法导致十二音体系几乎扩展到二十四音体系(类似“二十四平均律”)。布列兹《新婚的面容》第五乐章,在人声部分的音高集合、乐队部分的音高集合以及人声与乐队的音高集合关系三个层面上,都体现了严密的基于集合思维的1/4音作曲技法特征。

  • 标签: 1/4音 作曲技法 布列兹 《新婚的面容》 集合思维
  • 简介:大卫·列文创立的"转换理论"体系已经成为后调性音乐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学习研究,将研究观点立足于"转换理论"的微观材料结构——集合,以达拉皮科拉《安娜莉贝拉的音乐札记》的第5首为例,对全曲的集合进行分析,以集中一点的研究态度对大卫·列文提出的集合概念进行探讨和研究。

  • 标签: 大卫·列文 转换理论 集合 序列 嵌入
  • 简介:集合的多层次控制形态主要指的是五声性核心集合在作品中通过不同的织体组织形态对音乐音高组织进行的多层次控制。《远讯》中的五声性集合4—23以基本型、移位、三音子集的形式出现在整首作品中,并在声部与声部的相互关系中呈现出多种组织形态和排列方式。其中主要以线状、面状、点状、网状等四种形态进行着多层次控制。

  • 标签: 集合 五声性 音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