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因古文献的语焉不详和传承过程中的含混纠缠,“箜篌”没有成为一种专有乐器称谓,而是两类(三种)不同族属乐器的混称。一类为与西方竖琴同宗的外来乐器,有角形和弓形两种;一类为与传统琴瑟同属的本土乐器。它在我国境内不仅已有二十余件实物出土,其图像资料更多达两百余件(幅)。遍布十余省市,呈现的形式和样态几乎包含了所有图像可能体现的方式。其乐器形态、乐人造型、持奏方式及多元文化构成、宗教内涵和综合寓意也是异彩纷呈。

  • 标签: 箜篌 图像 形制 时空 形态 审美
  • 简介:人们总是忽略那些自认为很熟悉的事物。我们经常过分自信,似乎看到过就是懂得了。读书的时候,老师问“明白了吗?”我们回答“明白”的时候,大致总还有一半没有全明白,就那样虚应故事起来。比如,想必很多人看到过一幅贝多芬的遗容,于是,当他们再次看到的时候,大概都会说:“哦,那是贝多芬的遗容。”

  • 标签: 音乐 图像 贝多芬
  • 简介:本文分别从中国音乐图像学研究的历史渊源、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的学理基础、中国音乐图像学创新发展的导向等三个层面,对《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一并揭示我国以"乐"为统领艺术文化和思想文化传统与由"图谱学"到"金石学"实证研究学术体系的并存发展,在新时期凝练提升中华民族固有的伟大智慧和创新创造能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核心作用。

  • 标签: 中国音乐图像学 历史渊源 学理基础 创新发展
  • 简介:李荣有教授三十年前便开始关注音乐图像研究,《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既是他承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传统与现代接轨的中国音乐图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音乐图像学在我国逐渐发展成形的过程中,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收获。学科不断细化、深化,不同学科、方法间更多交叉渗透,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一大趋势,笔者希望学界对中国音乐图像学这一新学科宽容、扶持的同时,也鼓励它以著名科学学家库恩判断学科成熟的标准,即拥有自己的专属对象、行之有效的"科学范"以及自觉遵循这一范式的"学术共同体",作为努力方向而茁壮成长。同时,也希望这一新学科注意防止当前学术碎片化及学科相互割裂的弊病,注意加强与友邻学科的联系,加强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观照。

  • 标签: 音乐图像学 科学范式 学科碎片化 整体观照
  • 简介:图形图像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艺术创作手法,实现了动画电影产业根本性的变革,在未来的艺术事业中会占据决定性的地位。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动画电影产业无论在创意还是在特效上都处于落后地位,要大力发展动画电影产业,就必须要认识到差距,探索国外艺术创作成功的原因。卢卡斯图形图像技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星球大战系列风靡全球到皮克斯引领行业,其中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 标签: 卢卡斯 图形图像 技术 动画产业
  • 简介:副梦净色是宋金杂剧中非常重要的脚色之一。副净由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变而来,在宋金杂剧中与副末形成比较固定的搭档关系。如王国维所言:"唐之参军、

  • 标签: 宋杂剧 文物图 金墓 砖雕 参军戏 稷山县
  • 简介:引戏色是宋金杂剧中的又一重要脚色。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中谈到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脚色的职司,为我们研究宋金杂剧脚色特别是引戏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 标签: 小考 图像 文物 宋金杂剧 《都城纪胜》 脚色
  • 简介:唐代李肇《国史补》载有一段王维"观图辨乐"的事情,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见最早的关于音乐图像学的记录。但三百多年后被北宋沈括所否定,并在其后的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实际上,王维"观图辨乐"并非虚妄;沈括所言也并非确论。这段久远的故事却说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图像学的历史及其道理。

  • 标签: 王维 观图辨乐 沈括
  • 简介:在中国戏曲史上,"十三"是一个常用的数字,不仅秦腔有"十三旦",而且在北京剧坛上就曾先后出现过两个著名的"十三绝":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同光十三绝",另一个则是乾隆时期的"十三绝",后者在戏曲史研究中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

  • 标签: 三绝 纪略 高腔 乾隆时期 傅惜华 京腔
  • 简介:郑樵是南宋初年一位十分重要的布衣文人,他的创新精神和务实的学术理念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纵观古今,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郑樵的研究,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对郑樵的研究更成为了"新史学体系中的样板"。在中国音乐图像史上郑樵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但是至今还没有专文探讨这一课题。文章通过对郑樵《图谱略》和《金石略》中的音乐图像与器物的记载,以及对其图谱学思想理论的分析,进而探讨郑樵在中国音乐图像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郑樵 《通志二十略》 《图谱略》 《金石略》 音乐图像学 新史学
  • 简介:《金明池争标图》是北宋界画历史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金明池争标图》的画面结构进行分析,从平面结构,空间营造方式方面对其图像结构展开讨论,进而窥探北宋界画的图像结构表达方式。

  • 标签: 北宋界画 《金明池争标图》 图像结构
  • 简介:契丹—辽是10至12世纪活跃在东北亚的草原民族政权,在二百余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其中与中原的北宋和周边的各民族、国家的音乐文化交流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收集到许多珍贵的图像资料,从这些图像资料中可以看到契丹—辽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情况,对研究辽代音乐史和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契丹-辽 音乐史 音乐图像学
  • 简介:本文旨在总结男高音声部在演唱时喉头的问题,以及喉头的放松处理与训练,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心得做出分析。如何把握好喉头的位置是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该掌握的技巧,那么本文将针对男高音声部在提喉、喉紧、压喉、换声区喉头的放松处理上做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研究,为学习声乐的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男高音 换声区 喉头 放松
  • 简介:勋伯格的《乐队变奏曲》(Op.31),是勋伯格按照自己的十二音技法创作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管弦乐作品。在作品中体现的十二音序列音乐配器基本原则不仅使十二音体系所强调的“音高平等”甚至是“音色平等”得以很好的体现,并且也赋予了作品音色多样化的乐队音乐特点[本文(上)刊登于《黄钟》2009年第三期上]。

  • 标签: 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 《乐队变奏曲》(Op.31) 十二音序列 “音高平等” “音色平等”
  • 简介:李遇秋先生根据古琴曲《广陵散》改编的手风琴曲《广陵传奇》,既脉承了原古琴曲的神韵与气势,又充分体现并拓展了手风琴特有的乐器性能,是中国传统乐曲与外来乐器相融的又一典范。本文就该曲在演奏上的民族化、特有技巧等技术处理及艺术表现逐一阐释、分析,以供教学参考

  • 标签: 手风琴 广陵传奇 李遇秋 改编曲 演奏 民族化
  • 简介:<正>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在十九世纪后期各种音乐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无论在旋律、和声、节奏、结构、调性处理等作曲手法以及美学观点等各方面,都有许多新的试验、新的创造和新的发展,其中多调性就是二十世纪初音乐中新的调性处理方式之一。本文对有关多调性的一些问题作一简单介绍,供了解和应用多调性手法的参考。

  • 标签: 多调性 单一调性 复合和声 声部 两个层次 主和弦
  • 简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希望获得最好的歌唱状态,最好的歌声。在考试、比赛过程中,更需要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中,有时的确很难做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平时训练中,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两方面未能科学地、习惯地、自然地协调起来,或是过多地强调了生理机构的作用,忽视了歌唱心理的配合,未能形成统一的合作关系。

  • 标签: 声乐教学 歌唱状态 歌唱生理 歌唱心理 教学过程 比赛过程
  • 简介:演奏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面临"音色"的问题。在钢琴演奏中,我们通过准确的音色表达来传递意境、情绪、作品风格等种种信息。在音色处理的这个问题上,演奏者不但需要借助具体的触键技术,更需要将相对抽象的演奏思维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的对音色的影响纳入到思考中来。本文从钢琴及钢琴音色的发展出发,通过分析在演奏过程中处理音色的若干事宜,并结合多年演奏及教学经验,尝试从多个角度解析如何处理演奏音色这个最基础也是最高阶段的实际问题。

  • 标签: 钢琴 音色 演奏 触键 乐器
  • 简介:对民族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是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对民族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时,涉及到声乐艺术、器乐艺术、语言学和音乐学的知识内容。本文着重对民族声乐快速作品和作品中的快速段落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 标签: 民族声乐作品 快速 艺术处理 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