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为什么要从《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谈起?因为这次会上有同志提到它,我从事古代音乐探讨又是从它入手的。我是从救亡歌咏运动滚进音乐圈子的。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专业修养实在贫乏,洋货固然没有,土货也是半瓶醋,真可谓两手空空。虽然也曾胡诌过一些歌曲,但那是出之于工作的需要和当时的生活感受,很难说是“音乐作品”。新中国建立

  • 标签: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代音乐 乐律 救亡歌咏 音乐作品 专业修养
  • 简介:<正>《中国民歌集成》编辑工作座谈会于1989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主编吕骥、副主编孙慎以及李业道、黄翔鹏、冯光钰、乔建中、苗晶、卢肃、王民基、耿生廉、吴超、李庆森、袁炳昌、毛继增、樊祖荫等同志,座谈会由《中国民歌集成》总编辑部与《音乐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会议由冯光钰同志主持。座谈会就《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辑工作的成就、现状和展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标签: 座谈会 副主编 编辑工作 中国民歌 中国民间 集成
  • 简介:本文通过对乐户的考证,论及乐户在历代的发展及对音乐的贡献.又从编辑的角度出发,对各地的乐班进行论述,论及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技艺功底、族群关系、传承方式等,进而指出,作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乐户与乐班在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不仅不应低估,而且还应将其所作的历史贡献载入史册.

  • 标签: 乐户 乐班 传承 发展
  • 简介:<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浩如烟海,蕴藏着宝贵的财富。近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进行的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族民间器乐曲四种民族音乐集成的编纂出版,为人们了解、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遗产,提供了极好的文献资料。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音乐,也得到了继续流传、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地编辑好无愧于我们时代,并能传之后代的民族音乐集成,120卷集成巨著的编辑、出版在我国音乐史上,是空前的创举。《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作为集成本首卷出版,较充分地体现了集成既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是有效地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

  • 标签: 民族传统音乐 音乐遗产 中国民间 重要措施 民族音乐文化 民歌
  • 简介:《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是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所富藏的民国音乐文献,并参阅比较其他图书馆、博物馆历史资料所编排的民国音乐文献目录。文章认为该书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建设学科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也指出从"存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下引领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高度,在该书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普查、增补编辑《民国音乐文献集成》。对于如何审视新旧冲突、中西对接的民国时期的音乐文献分类,如何增补海峡两岸暨港澳乃至海外对民国音乐的记录、描述和研究文献目录,如何以"异域之眼"看待中国音乐在民国时期发生的重大转型等等史料收集及其编目工作提出积极的建议。

  • 标签: 《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 《中国音乐书谱志》 《民国音乐文献集成》 民国音乐文献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 异域之眼
  • 简介:<正>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极其浩瀚丰富的艺术宝库。它犹如一颗艺术明珠,放射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于1979年联合制订了《收集整理我国民族音乐遗产规划》,在全国范围内

  • 标签: 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遗产 优秀传统 艺术宝库 文明古国
  • 简介:人类学民族志经历了从业余民族志到科学民族志再到实验民族志的演进,研究方法从“摇椅式”收集到“参与观察”再到主客位叙事的转变;西方音乐学也从业余的“异国情调”的音乐记录到实验室音体系比较(比较音乐学)再到关注文化研究的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而我国的民族音乐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从方志性的音乐集成编纂逐步走向音乐人类学学理,走向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深描”,进行着音乐民族志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民族志 音乐民族志 民族音乐 方志 深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