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周小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她的录音活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百代、大中华等公司都曾录制唱片,出国学习后,根据文献记载,也曾在欧洲录音并出版唱片。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积极投入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在繁忙的社会活动、行政工作与教学演出之外,还录制了一批唱片。这批珍贵的历史音频资料为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并研究作为表演艺术家的周小燕,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文本。文章通过对周小燕历史音频文献(1948~1959)的搜集、梳理与考据,从历史音频文献本体特征出发,对周小燕的表演艺术发展与成就做出分析,同时也分享在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史、风格史、技术史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并由此探索适合音乐表演艺术规律的研究方法的新视野。

  • 标签: 历史音频 表演史 周小燕
  • 简介: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是戏曲理论的经典之作,《风筝误》则为李渔传奇的代表作品。兹由结构、词采与宾白论《风筝误》剧作是否符合《闲情偶寄·词曲部》的理论要求,并论当代演出为适应舞台表演对原著作删改之得失。一、情节结构(一)论原著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为第一,强调剧作要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李渔的剧作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亦颇得剧

  • 标签: 韩琦仲 李渔 情节结构 戚友先 戏曲理论 立主脑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为的教育理念深深的扎入人心。小学的音乐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的教育理念的宗旨就是尊重学生的意愿,信任鼓励学生。所以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运用以人为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的很好的一种鼓励。在教课的过程中,老师不要对学生有苛刻的要求,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 标签: 以人为本 小学音乐 教学
  • 简介:在元代杂剧中,水浒戏堪称是一个较为热门的母题。元代水浒杂剧究竟有多少种,一直众说纷纭。然而确定名目的,可以数出22种。1其中全本留存的,根据傅惜华先生所编《水浒戏曲集》,则有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李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无名氏《鲁智深喜赏黄花峪》6种(下文简

  • 标签: 杂剧创作 双献功 同乐院燕青博鱼 还牢末 高文秀 康进之
  • 简介:明末,冯梦龙将史上一些巧用智谋的故事辑为《智囊》,这其中有一则“选押伴使”(选自岳珂《程史》,原名“徐铉入聘”),说:“三徐”名著江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铉尤最。会江左使铉来修贡,例差官押伴。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宰相亦艰其选,请于艺祖。艺祖曰:“姑退,朕自择之。”有顷,左硝传宣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识字者十人名入。宸笔点其一,曰:“此人可!”在廷皆藏,中书不敢复诸,趣使行。殿侍者奠知所以,弗获已,竟往渡江,始铉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铉不测,强聒而与之言。居数日,既无酬复,铉亦倦且默矣。

  • 标签: 智囊 相声 冯梦龙 故事
  • 简介:《周易》中有云:"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后世将其阐释为:人天生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然而大地厚土承载天下苍生万物,君子处世也应效法此理,厚德待他人,无论对方资质如何均有教无类,宽忍之心包容育人。在我看来,立山先生致思学问、致力教育的点滴行动正是对君子"厚德载物"理想的最佳注解。

  • 标签: 载物 李立山 曲艺创作 地势坤 思学 以宽
  • 简介:文化育人是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合唱活动作为音乐艺术中群众性强、参与面广的声乐艺术形式,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对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有积极的作用,文章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阐述了高校文化育人的基本特征,合唱活动与高校文化育人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将大学精神融入合唱活动,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 标签: 合唱活动 文化育人 作用
  • 简介:本文就中央音乐学院王瑟老师创作的《落花·夜》这首现代扬琴音乐作品,从音乐语言、演奏风格、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力等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分析、阐述与归纳,更深层次地挖掘作品的音乐内涵,表现浪漫派音乐美,为以后的扬琴作品创作指引方向和道路,也希望通过本文,让以后的扬琴演奏者们更好的理解乐曲、诠释音乐。

  • 标签: 创作特点 演奏风格 演奏技巧 音乐美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法论涉及两个相异的学术分类系统:其一,宏观-思维-观念层、中观-学理-学统层和微观-实践-方法层三者划分的范式系统;其二,形态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层面划分的民族音乐符号学系统。在"微观-实践-方法层"和形态学层面,如今主要存在五种基本的分析范式:首先,中国传统音乐分析方法一度音乐表演(或表演行为)之前、之后的对象化作为分界,构成分别"乐谱"或"音声"为不同起点对象的分立状态,民族音乐形态学分析(范式一)和描写音乐形态学分析(范式二)则为其中两种代表性研究范式。其次,也有部分学者致力于探讨存在于音乐文化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以及"模式与模式变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穿梭往返于"表演前、表演后"的"简化还原音乐分析"(范式三)和"转换生成音乐分析"(范式四)则为其中两种代表性分析范式。再者,(仪式)音乐民族志形态分析(范式五)表演为场域,其分析起点位于"表演过程之中",其音乐分析的触角则可伸展至其左右——"乐谱"分析和"音声"分析及其前后、上下——简化还原音乐分析和转换生成音乐分析,故而具备了作为一个"强大的中央装置"的目标和条件。

  • 标签: 传统音乐形态学 描写音乐形态学 表演前 表演后 声音 简化还原
  • 简介:民歌历史悠久,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极为丰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利用民歌作为地方学前教育资源,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

  • 标签: 民歌 学前教育 价值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基础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制。当今人类社会已开始出现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音乐教育也必然开始出现转型,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第二次建构。在此转型中,中国音乐教育与中华文明的归复(归属与复兴)以及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具有方向性的问题。因为在新的轴心文明时代如果中国音乐教育不考虑中华礼乐文明的参照,中国音乐教育必然失却自身文明的立足点,乃至迷失自身而成为西方文明音乐教育的肤浅仿效者。同样,在反思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音乐教育之时,西方也在考虑音乐教育建构中文明的归复,正如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讨论的兴盛,它是对希腊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返开新。

  • 标签: 工业社会 生态社会 礼乐文明 实践哲学 轴心时代
  • 简介:悲剧在西方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形式"、"皇冠",它是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映,一种文化的属性、高度及价值可以通过悲剧反映出来。西方悲剧及悲剧理论都是极其丰富深刻的,"中国无悲剧"的说法便隐含着某种倾向性,有关中国悲剧的争论乃是极其重大的学术问题。深入到本质层面对悲剧重新进行定义,才能正确揭示中国悲剧的类型、特质、属性、价值等,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 标签: 中国悲剧 本质层面 西方悲剧 申纯 《牡丹亭》 《窦娥冤》
  • 简介:受地域环境文化的影响,传统古筝音乐分为了五大流派。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音乐特色,在演奏法上也是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以河南筝代表乐曲《汉江韵》为例来总结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分别以右手的特色奏法、左右的特色奏法进行展开性分析。

  • 标签: 河南筝曲 汉江韵 演奏 手指运动
  • 简介: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武满彻的生平以及创作分期中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阐述了《十一月的阶梯》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对《十一月的阶梯》的管弦乐技法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重点归纳了前两部分中的管弦乐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管弦乐作品中整体管弦乐法风格及创作理念上的变迁。本文《十一月的阶梯》的管弦乐技术手法为出发点,同时结合作品中的风格化写作手法等特征,最终阐释出武满彻中晚期整体管弦乐法风格特征的变迁以及管弦乐技术手段与作品中所蕴含的创作理念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武满彻 管弦技法 《十一月的阶梯》
  • 简介:陆丰市碣石镇新酉村有一座军城隍庙,人称"外城隍",坐北朝南,建筑面积颇大。庙前是戏台,两侧有庆福庵及其他附属建筑。该庙现存碑记共74块。在后殿东西两庑的墙壁上,镶嵌着大小55块清代碑记~①,另有18块碑记镶嵌于庆福庵庭院东墙上。庙门左侧还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巨大碑记。2005年以来,我曾多次到军城隍庙考察,并重点将碑记拍照、存档。引起我极大兴趣

  • 标签: 碣石卫 海丰县 庙前 后殿 两庑 题刻
  • 简介:谈到平行进行,人们往往会很自然地将其和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联系在一起。然而,平行进行并非印象主义音乐所独有,有关平行进行的各种实践在二十世纪以前即已出现。本文将聚焦于平行和声这一特定技法,通过对李斯特以及德彪西作品中的平行和声技术进行梳理,试图从这个特定的视角展示西方和声语言风格的发展。

  • 标签: 平行进行 和声静止 延长 平面化 和声式旋律
  • 简介:从电子音乐声音扩散系统的发展脉络梳理开始,归纳总结了西方学界声音扩散系统的典型制式;在此基础上对BEAST系统的构成、软件构架和技术特点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对未来电子音乐声音扩散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观点,以供学界参考。

  • 标签: 电子音乐 声音扩散系统 BEAST
  • 简介:本文从钢琴“教材的本土化”、钢琴“创作的本土化”以及客家山歌“发展的多元化”中论述了,“客家山歌”进行地域性钢琴作品创作,既是学科探索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

  • 标签: 客家山歌 钢琴改编曲 本土化 多元化 跨学科
  • 简介:研究四套古琴琴弦所发相同音高乐音为例,分析了乐音分音在起振过程中的时域变化特性。通过与乐音频谱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分音时域变化特性能更加突出地反映古琴乐音音色的物理客观差异,证明将分音时域分析应用于乐音音色比较,能够得到更加明晰和精确的比较结果,在提取乐音声学特征方面具有频谱分析不能取代的独特优势。

  • 标签: 音色 分音 时域特性 古琴
  • 简介:“胡公信仰”是浙江地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区域性神祗信仰,“‘五云三都’白竹胡公案”是其代表性的仪式活动。通过此个案,传播学的视角考察“胡公信仰”仪式及其音乐的演变轨迹和内外动因。研究发现,政府意志、市场力量、人口流动以及传媒的影响,传播内容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因其信仰核心、闹热兴旺的祈福目的,传播的核心要素保持不变。传播方式从比较单一的民间社会传播转变为民间社会传播为主,融合了政府组织传播和新媒体传播,构成了多元的传播样式。

  • 标签: 胡公信仰 “'五云三都’白竹胡公案”仪式音乐 传播 浙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