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视觉和人类知识一样有悠久的历史。我认为这一论点给我们的视觉系统太大的可塑性而与有关感官的事实不符。这一论点认为视觉变化和历史变化有联系,并有可能是历史变化的反映;视觉历史是和艺术生产的改变并行的。没有人会反对这一论题的简单说法,即人们经常通过艺术作品来观察世界,正如在普洛斯特的小说中,斯万觉得自己之所以爱

  • 标签: 符号系统 历史变化 性知识 视觉系统 符号形式 艺术生产
  • 简介:"整体地看,不要总是盯着局部"。学画的时候,站在背后的老师,经常会用这句话来提醒我们,以至于多年以后每当提笔作画,耳边好像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非常清楚,当时这位老师正在努力纠正我们的观察方法。后来渐渐理解了观察对于绘画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圈里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谈论绘画的问题,然而大多集中在怎么画和画什么等类似的话题上,每当此时我总在思考。对我们来说除了以上两个常见的问题之外,似乎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

  • 标签: 艺术家 现代艺术 中国绘画 观看方式 作品 当代艺术
  • 简介:我们的习惯只会注意“有意义“的发人深省.而往往会疏忽“无意义”的荒谬会更加接近真实。两种观看的方式、角度、态度并不是让学生去判断孰是孰非.谁高谁低,而进入另一种价值评判的误区.使无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义并具有生命的能量,相反也可以使原来很有意义的事情变得很无趣,我想影片想告诉我们的观点就是其实真实与虚幻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如何的用“心”“眼”去观看身边的世界,所谓的创造力适用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而不仅仅是艺术界。

  • 标签: 行为艺术 “观看” 杜尚 现代艺术 艺术精神 静物画
  • 简介:作为深圳美术馆关注本土艺术的一个常设项目,第四届"相聚热土系列邀请展",将延续第三届主题展的方式,继续以"本土、创新、个性"为基本原则,邀请艺术家通过自身的经验,用艺术作品介入和表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用艺术化的语言传达出艺术家在城市中的体验和思考。此次展览以"透镜"为主题,意欲表达在被科技无限大介入的当下,人们的生活被急速地改变着。

  • 标签: 媒介 观看 图像
  • 简介:作为上海抽象绘画的领军人物之一,陈墙的绘画实践越来越进入一种个人意义。他试图去除绘画的意义和观念,并越出个人意识和文化的自觉。这使他将自己限定在一个极其狭窄的形式领域,并进入了一个绘画观念和个人意识的极限。在这个边缘地带,他成功地为抽象绘画确立了一种个人定义。陈墙早期的绘画主要是一种类似于英国"意象派"诗歌意境的图形,这种图像有不同走向的具体风格,比如米罗的儿童幻想画,飞鸟穿越的神鸟,山海经式的史前走兽。但很快他认为这属于一种解读式的图像,所有的形象都让观看者想到某种画面以外的意义和图像概念,甚至在视线接触画面

  • 标签: 绘画观念 个人意义 观看者 绘画实践 诗歌意境 个人意识
  • 简介:世界各民族由于文化历史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绘画观看方式,在传统绘画专业教学中,统一的观看方式易使学生走到经验主义的套路上去。因此提倡观察方式的多元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敏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标签: 观看方式 绘画专业教学 意义 多元性
  • 简介:本文对艺术媒介的概念进行梳理,指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之形成与思潮之更替,表明在新语境下的艺术媒介已不仅作为艺术家表达的加工手段或形式,它自身具有积极性,对作品的内容有重大影响,并决定着信息表达及传感的清晰度与建构方式,乃至对结构逻辑都有一定的控制。另外,媒介还能提供和制造语境,同时反作用于人的观念之中。

  • 标签: 艺术媒介 语境 认知 理解 观念转变 破界
  • 简介:在油画艺术中,观看模式的问题一直是隐藏于画面之后的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所谓观看模式是指艺术家如何通过视觉感官看待与解读客观世界的认知行为模式,一般也笼统地被称作观察方式。西谚有云:真相并非是通过眼睛看到的,而是通过理性思维还原出来的。

  • 标签: 油画艺术 焦点透视 西方油画 三维世界 视觉感官 光影效果
  • 简介:一个词语越古老,它身上附着的信息也就越丰富庞杂,一个老词就是一片“意义森林”。经营位置和composition就是这样两个“老词”。近代以来,在东西方学术交融会通的大潮下,西方学者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来翻译和解释六法中的基本概念,由六法所标示的概念群也焕发出了新义。然而,两种语言的对译并未使问题简化,当我们对另一种语言的好奇心消褪之后,词语背后的意义结构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 标签: 词语 观看方式 经营位置 COMPOSITION 英语 翻译
  • 简介:1993年,在缅因州工作的时候,查尔斯·金尼弗(CharlesGinnever)开始将一项酝酿中的计划付诸实施。和往常一样,他先用泡沫塑料裁切出一些零件,将它们拼拼装装,做成一个可以用11种方式站立的物体。5年后,他制作了原大模型,

  • 标签: 观看 雕塑 物体
  • 简介:"影像艺术"在中国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一批艺术家开始对录像媒介进行关注,并形成一定的创作规模。转眼,我们早已踏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影像艺术越发理所当然地"炙手可热",又或者,是被迷失在某种泛滥的、物化的、甚至所谓先锋的幻境中难觅出路。由此,我们提出了"再影像"的追问,时间与存在仍旧摆在眼前,我们需要做的却并非重复,而是在观念、材质、创作、呈现等直接媒介的转译之外,去寻求某种深层次的、内里的拓展与超越。

  • 标签: 影像艺术 再影像 观念
  • 简介:每一次艺术展都会组合不同的艺术品,即便是观众观看过的作品,当它们被置于新的展览矩阵时,也会产生新的互文关系,从而使观众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它们。这次在上海明圆美术馆举办的“九宫格”则制造了一个新的矩阵,容纳跨越各种媒介的艺术品,重整当代艺术创作中古、今、中、西之多元因子。

  • 标签: 九宫格 展览 观看 视觉化 结构 互文关系
  • 简介:《平山堂图志》是研究清代版画及社会文化的重要书籍。笔者在回顾版画史研究的成果与限制后,尝试从《平山堂图志》出发,依据图像本身所提供的资料条分缕析,将观看关系注入权力的元素,从而进入反思的范畴,即版画预设的观者如何在观看之中重新赋予地方名胜以新的意义,彰显出地景塑造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笔者认为,《平山堂图志》作为歌颂太平盛世的政治产物,不仅是乾隆皇帝南巡扬州的“旅游指南”,更是大清皇室、官僚等权力机构对于行政、文化乃至帝国秩序的想象。

  • 标签: 《平山堂图志》 版画 扬州 地景塑造 政治权力
  • 简介:近日,嵊州市教研室组织了全体小学二年级学生参加的规范汉字硬笔书法比赛。要求学生书写工具为HB铅笔,在20分钟内完成内容为学生掌握的并随书写纸一起提供的60个规范汉字的抄写。同时,要求用正楷书写,笔画横平竖直,字型大小基本一致,

  • 标签: 规范汉字 书法比赛 嵊州市 书写工具 小学二年级 学生
  • 简介:<正>黄苗子评林晓曦书法林晓曦这三个字写得好,浑厚大方,在平稳中有变化,指挥如意,顿挫安详,能够把大字当小字写。十岁的少年有这种功力,是不容易的。不足之处是钩笔稍嫌无力:“庚申……”一行题款草率,与大字不调和。

  • 标签: 一行题 作品点评 黄苗子 法林 中有
  • 简介:<正>秦咢生评邝劲鹏书法劲鹏所书“海南风光”四字,字在颜柳之间,操纵自如,无稚弱气;除风字结构稍松斜外,余皆平正有力,行笔沉着,笔正锋藏。八岁有此根基,继续努力,当更可喜。

  • 标签: 作品点评 秦咢生 操纵自如 正锋 萧琼 小友
  • 简介:2016年9月22日-2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人事处(博士后流动站)主办,中央美院人文学院、艺讯网、艺文志论坛共同承办的“王逊美术史论坛暨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博士后论坛”在中央美院召开。本次论坛围绕美术史的原点问题“观看之道”展开,分为“对观看观看”、“多元碰撞的观看”、“观看与权力”、“看与见”、“传播流变的观看”、“媒体的‘观看’与艺术史书写”六大版块.

  • 标签: 中央美术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 美术史 观看 论坛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