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造型"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艺术的境是相对实境来说的。艺术的实境可以理解为客观方面的景物,而艺术的"境"可以理解为主观方面的情意。是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形而上的精神气息,是在艺术形式语言之上的联想或想象中的意境气息。"境"是超越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表层意义上的实像,进入到人的生命载体后所能体味的一个精神的审美境界。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 标签: 艺术作品 虚境 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 简介:当代中国画近20年迅速呈现出多元的态势,其间不乏优秀的艺术家和美术作品,但同时,画家浮躁投机的心态、批评家缺少原则和标准的吹捧、观众欣赏中国画的低水平、画商的盲目炒作等种种因素使中国画处于一种繁荣萎靡并置、精英低劣同存的尴尬境地。

  • 标签: 中国画 画商 工笔 美术作品 画家 观众
  • 简介:一因为非常喜爱清末画家谷的绘画,便很想了解他的生平。而有关谷生平的原始文献,竟只有上海豫园书画善会1920年刊行的杨逸编著《海上墨林》和1923年中华书局刊行的张鸣珂著《寒松阁谈艺琐录》两书中很简略的记载。根据这两段记载可略知谷俗姓朱,原籍新安(今安徽歙县)。

  • 标签: 虚谷 “趣” 原始文献 中华书局 生平 记载
  • 简介:西方绘画历来重视画面空间的表现,早在公元5世纪,雅典画家阿嘎塔尔库斯就利用透视原理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幅透视画。照相术的发明也大大丰富了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中国画同样非常重视画面当中的空间表现,但是它与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

  • 标签: 中国画 “虚” 西方绘画 画面空间 空间表现 画家
  • 简介:本文通过对空间基本理论的认识,东西方虚实空间观、中国传统美学空间理论的思考,研究陶艺中、实空间运用的内涵外延,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现代优秀陶艺作品进行解析,探讨虚实空间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 标签: 陶艺 虚实 空洞 延伸
  • 简介:几个月前。安滨告诉我,他要办个展,把近年来所积累的作品来一次展现,我由衷地向他祝贺!在他工作室林立的画幅中,他静静地向我翻看他的近作:“原色世界系列”、“上古的传说”,“凝周的时光”、“无尽的路”、“浴日”、“闲遐的中午”、“黑川”、“出塞“、“陵何壮战”、“神奇的苗土”……,对着他的画,我总想说点什么,说不上是评论,也不是对某一幅画的具体介绍,我忽然想起法国大诗人马拉美的一首诗:

  • 标签: 一幅画 马拉美 告诉我 德拉克罗瓦 版画系 后印象主义
  • 简介:这是一个孤独的“家园”守望者,用画笔把他视觉体验过的真实自然地“纪实”下来,转变成为一种经典的形式,并用这种形式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认识。我们发现在他的作品中,“纪实”的背后其实就存在着静的艺术精神的永恒。

  • 标签: 虚静 具象 抽象 精神
  • 简介:旦的画作以山水为其主要题材。其大部分作品既非近景,也非远景,而足中景。在这些美丽的景观中,南方天地间的楚山汉水具有独特的情调,她无处无时不充满了强火的生命力。山水间的树木茂盛,且在四季变化和晨光替影中呈现不同的风姿。此外,还有漫山遍野的花草在风中摇曳。在山水林术间,隐约可以见到简易的房舍和崎岖的道路。一螳人居住在房内,一些人则行走在路上。

  • 标签: 画作 印象 山水
  • 简介:2015年12月5日至14日,"白云之路——吴弢绘画作品展"亮相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给自己的画展取名为白云之路,吴弢表示,是为了纪念。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名叫ErnstLotharHoffmann。他在18岁时皈依了佛教,并于1931年时辗转来到了印度加入了藏传佛教,人称他为"高文达喇嘛"(LamaAnagarikaGovinda)。同时作为画家和诗人,他曾写过一本自传《白云之路》,讲述的是他追寻真理的过程,给后世、特别是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绘画作品 学院美术馆 德国人 中国人民大学 一本 日至
  • 简介:苏轼书论两次称引“韩非子”中“窃斧”典故,对书法鉴赏活动中审美主体关于创作主体的先入之见作出一定反思。其说浅显,且语焉不详,但却有很强的思辩张力。

  • 标签: 书论 苏轼 创作主体 审美主体 鉴赏活动 韩非子
  • 简介: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发展的盛世。唐代诗人喜爱书法,欣赏评论书法,直接参加书法创作,把诗人的才情气质注入到书法作品中,沟通了诗歌书法艺术境界,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提高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而诗歌,特别是那些题壁之作,又常借书法之美,加强其感染力量。收到珠联璧合、相映辉之效。这种情形在草书尤其是狂草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

  • 标签: 书法艺术 草书艺术 狂草 书法创作 评论 书法作品
  • 简介:关于皖南的记忆虽然零星点点,扑朔漂浮,但我坚信,穿越时间的层层雾幔,在历史的光与影中必能重现她往昔的辉煌尊严。1998年12月4日晚,我们一行十人来到了安徽南部黟县西递村,至12月吕日晚离开黄山市,整整四天,奔波于黟县、歙县的几个村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歙县的呈坎)没有劳累,止不住的却是兴奋,甚至激越。我们是在一声声惊叹中走入了皖南似乎现代文明一墙之隔的别有洞天,走入了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徽派民居建筑群落(明清时期微商的聚居地),走入了那里民众古朴也现时的生活形态,也走入了高度发育、成熟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空间。随着对皖南认识的逐层深入,我力图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一砖一瓦,一一,还有那

  • 标签: 安徽 南部地区 民间传统文化 风水观 宗法礼制
  • 简介:海上篆刻传统深厚,实力强盛。首届全国书法“兰亭奖”评选,上海入选13件作品,其中篆刻为12件,举足轻重,于此可见一斑。上海当代印坛印风雅洁稳健,印人们刀笔精良,功夫老到,尤其工整秀逸一路令人倾倒,除浙

  • 标签: 隽雅 留气 大气
  • 简介:灵感是人类创造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独特而奇妙的现象。20世纪法国著名的美学家马利坦把灵感放在他独特的诗学体系语境中加以阐发,并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论述,并系统的对灵感的实质及特点、发生过程及类型进行阐述。马利坦所论述的两种灵感类型,中国传统文论中的"静"说有极为相似的地方,本文梳理从老庄到魏晋时期对"静"说的认识,这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并得到文艺理论家的共识。"静"说亦体现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书画理论中,艺术家以静之心实现创作上灵性自知的"顿悟",在艺术欣赏上以静之心体悟到大千世界之美。

  • 标签: 马利坦 灵感说 虚静说
  • 简介:谢赫《画品》是古代绘画品评第一本专著,它不仅初步建立了中国绘画的品评理论体系,提出了"六法论",而且文中提出许多艺术美学范畴,如气、韵、骨、风、神、妙、逸等概念,这些均对后世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惜的是,现代一些学者对《画品》中某些地方的解读影响了对谢赫品评观念的理解完整性。本文仅就"比方陆氏,最为高逸"略陈己见,以求教方家。

  • 标签: 《画品》 艺术理论 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 美学范畴 品评
  • 简介:《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时同馆中,诗文推陶望龄,书画推董其昌,(黄)辉诗及书齐名。”这段话一直把黄辉放在董其昌齐名的位置上。众所周知,黄辉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甚少,其影响力是无法董其昌相媲美的。笔者重新收集了黄辉有关的各种材料,从书法的本体入手,并结合其生平事迹和艺术观念,从晚明的时代语境出发。通过对其风格逐步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艺术进行初步分期。以重新认识黄辉在当时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最终尝试对黄辉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书法作品 黄辉 演变 明代 艺术观念 董其昌
  • 简介:苏轼文墨一生,他遗留下来的书札墨迹固然是书法珍品,然而这些书札更大的价值在于其文字所负载的精神寄托与人生情怀。因此,观苏轼之书迹,若不读其内容,便不能全面了解苏轼。本文通过浅析苏轼存世书札,从文体形式、书写内容、书写方式等角度,观照他的文人情怀。

  • 标签: 苏轼 书迹 文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