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接受者来说,被一幅优秀的画作打动,往往是凭借对画作产生的第一感觉。而色彩作为最富有表现力和影响力的艺术语言,是构成和支撑艺术个性表现的前提条件之一,画面色彩的构成直接影响画作表现带给人的直觉感受。阿恩海姆曾经写到:“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碧蓝的色彩所传达的表现性,

  • 标签: 色彩构成 艺术语言 个性表现 康定斯基 阿恩海姆 新印象派
  • 简介:绘画色彩的再认识和俊堂我们在评论色彩画时,常常对明暗结构表现得很好,但对在色彩方面表现得不好的作品感到遗憾,并且戏称为“用颜色画素描”。也有的人把这种画比喻象一个人得了贫血症,使整个画面显得苍白,晦暗。这样的色彩画尽管构图、素描结构表现的很好,也不...

  • 标签: 绘画色彩 自然色彩 视觉心理 冷暖色 情感心理 再认
  • 简介: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人们从大千世界发现红、蓝、黄三原色。以审美的规律将色彩进行不同的组合,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色彩;音乐中七个音阶不同的组合、交替,又产生出形式多样的音乐。

  • 标签: 绘画色彩 音乐性 美的规律 三原色 音阶
  • 简介:中西方绘画色彩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本文从艺术本体论出发,以洋葱结构的认知模型,从绘画本体上考察色彩取材、色彩表现、色彩感受、文化对色彩的影响等因素,能更本质地把握中西绘画艺术基因的异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 标签: 色彩 中国画 文化差异
  • 简介:后印象派的画家们敢于向传统挑战,大胆创新,他们的这种精神鼓舞着众多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精神生生不息,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湮灭、

  • 标签: 后印象派 色彩 造型 油画
  • 简介:萨姆·吉列姆是美国著名的抽象绘画艺术家,在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吉列姆对抽象绘画因素,尤其是色彩的变化,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他的创作将绘画、雕塑、建筑结构等多种媒介融为一体,创造出丰富恢宏的色彩环境。他最为著名的悬吊织物绘画对美国形式主义艺术的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萨姆·吉列姆 抽象艺术 色彩 悬吊织物绘画
  • 简介:瑞士艺术史家沃尔夫林,在结束其名著《古典艺术》时写道:“没有光,宝石也会失去光彩。”黑夜,因为没有光,也就成为油画家感到难画的题材。历史上的大画家,卡拉瓦乔、伦勃朗、拉图尔等,采用烛光或其他间接光源,运用明暗对比手法,刻画夜的感觉。19世纪出现了几位油画家,大胆地向自然与绘画媒介的局限性挑战,要以自然的夜为主题,让它发出奇异的色彩

  • 标签: 绘画 油画家 小夜曲 国画家 古典艺术 伦勃朗
  • 简介:这种艺术传统并非凭借机遇或偶然发现而获得的。我想,它的诸多特性可以极为合适地归结为"抒情性"这一词语,而这种抒情性则来自人类的某种精神和文化。我们必须记住,中国绘画在神韵和技巧上与中国书法和中国诗歌是息息相通的。书法给它以技巧和基本的表现手法,从而决定了它未来的发展;而中国诗歌则赋予它神韵。在中国,诗歌、

  • 标签: 中国书法 中国诗歌 艺术传统 气韵生动 米友仁 美术理论家
  • 简介:这在过去很简单,平面上湿的颜料,仅此而已,今天的绘画能够包含摄影,数码印刷,雕塑和许多其他材料,而不一定是颜料。

  • 标签: 绘画 数码印刷 颜料
  • 简介:艺术家对一个题材的内心体验的深度,决定了画面感染人的程度绘画语言的深度决定绘画精神的深度。精神应该通过整个画面要素的综合产生出来,不是局部,是整个画面在说话,它是一个整体。

  • 标签: 绘画精神 手记 内心体验 绘画语言 艺术家 画面
  • 简介:优秀的美术(绘画)作品应该同时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要有思想深度和高雅的艺术情趣,二是要有技巧的高度和难度。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情趣的高低,决定了画家认识与作品水平的高低,而技巧则是区分专业画家与非专业画家的重要标志,这是我的认识。我是1978年(77级)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的,上学期间一直对绘画课程的学习情有独钟。当时尚不能理解绘画与艺术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教授我们绘画

  • 标签: 绘画技巧 作品 写生 绘画艺术创作 艺术情趣 思想深度
  • 简介:绘画是一种语言,一种传达精神上信息的媒介。它落实在具体的画面上,表面肌理上,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而我们常会说某幅画“好”、“有意思”,其实那是因为我们被其表面处理感动,然后才去体味作者的意

  • 标签: 外部世界 绘画语言 表面处理 表面肌理 随感 艺术语言
  • 简介:数字绘画教育的出现大大冲击了传统绘画教育。对于从事多年传统绘画教育的教师来说,是继续坚持传统绘画的教育模式,还是加入新的数字绘画教育模式,抑或是将数字绘画教育模式融入传统绘画教育模式中?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 标签: 数字绘画 传统绘画 教育 模式
  • 简介:宋元以后,中国的山水画基本上是以水墨为主要创作方式,墨的简朴玄淡被认为是可以概括所有的色彩并可以充分地表现文人雅土的志趣、精神和文化品位。因此,对于笔墨的技术要求和视觉感受成为画家在山水画的形式上最重要的追求。

  • 标签: 色彩 情怀 创作方式 文化品位 视觉感受 山水画
  • 简介: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产物,而每一种视觉形式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思维传统。在色彩实践和色彩观念上,东西方的差别都是显而易见的。西方的艺术强调“模仿”,其用色注重科学式的论证,可以说是一种光学科学色彩。而中国则强调意象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的哲理性色彩

  • 标签: 色彩教学 艺术设计 意象 思维传统 视觉形式 色彩观念
  • 简介:凝视,一动不动面对画面,许久。离画布几步远,坐在椅子上。我看到画室里的张祖英常态中的凝视。不知在静止中他脑海中流动的思绪,也不知他在审视中如何判断他的画面结构和色彩布局。我看到的是他眼中的专注和游离。我理解,这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和素养的组合,如同我此时在笔下一样凝聚创作的精神。这就是创作,就是灵魂的探出,把所有感知和情感汇聚的时刻,旁若无物,只有画面,关注着画面的构成和线条的交错。然后,这个色块和那个色块连接,组合成自己崇尚的恒定的"美"。毋庸置疑,绘画创作是审美情趣的展现,审美情趣是人格追求的表露,语言可以言不由衷,但创作不可能永远自欺欺人,它一定是为人格调的定位和情感理想追求的必然。张祖英就是如此严谨地审视自己的作品,正如他永远不会在生活中潇洒地玩一把一样。

  • 标签: 张祖英 画面结构 人格追求 色块 对我说 物欲横流
  • 简介:近年来我越来越意识到了绘画的任意性,这种感觉最初来源于拉乌尔·德凯泽、艾伯特·奥伦、克里斯托夫·伍尔、玛丽·海尔曼和麦克·克莱伯绘画中放荡不羁、草草数笔的感觉。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他们故意而为之,他们背离了那种“强有力”的绘画风格,试图营造出一种矛盾重重、摇摇欲坠的感觉。

  • 标签: 绘画风格 任意性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