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也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汉代,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渗透到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雕塑等艺术中。今天研究中国书法的发展流变,敦煌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据统计,敦煌遗书5万余件,而大部分为佛经,全部为手写。这些手抄经书,静穆、神圣、安详、自然,是境界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每一经卷都流露出纯朴消散的自然美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生

  • 标签: 写经体 敦煌遗书 中西文化交流 书风 唐楷 戒本
  • 简介:理论方面仍然突出书史领域的研究。敦煌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汝中先生长期致力于古乐器和敦煌书法研究。他新近撰写的《汉字演变与佛教写、刻》一文,不仅阐述了汉字书法与佛教写、刻的渊源关系,还提出了中国书法史应由'宫廷书法'和'民间书法'两部分组成的鲜明观点。

  • 标签: 汉字 演变 佛教 写经 刻经 书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书法史中有不可胜数的经典。不过,“经典”一词往往过于笼统,应该回到个案本身,特别是那些充满创造性的经典,不仅独一无二,更会是达到一种极致。《石峪金刚》正是这样一种无可匹敌的旷世之作。对于《石峪金刚》的第一印象是字形硕大,字径在60厘米左右。其实如果就单字或少数字来说,像“大空王佛”是绝对超过这个尺寸的。

  • 标签: 金刚经 解析 临摹 泰山 “经典” 第一印象
  • 简介:展览的标题“自然”暗示了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之理解的变化。持续的人类入侵已对环境造成了永久的改变,许多学者也因而宣称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地质时代——人类纪。浪漫主义将自然视为未经沾染与开垦之地的观念如今已难以成立:这一概念中也凝聚着多重意识形态痕迹,甚至有虚假之嫌。人们随即意识到,自然并非一个整体的独立存在物,也不是某种上帝的世俗馈赠,而是由生活在地球之上,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有机和非有机生物在内的数十亿存在物所共同构成的层次丰富而相互交叠的世界。

  • 标签: 自然环境 地质时代 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 有机生物 非生物
  • 简介:中国国画经历了上千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一套独有的美学规律。中国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构图元素名称。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布局章法”“经营位置”等.这些具有构成意识的国画构图形式在具体运用时与平面构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一些近现代的优秀国画画家的作品都体现出平面构成的特征。平面构成的主要特征就是把自然界存在的一些复杂的美学元素.通过分析、总结.概括.按照一定的秩序重新进行分解与组合.形成并创造出新的美学形式。近现代的优秀国画画家通过运用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对国画作品画面进行大胆的尝试.拓展国画的构图空间,丰富国画的构图形式,对国画的振兴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本文试从平面构成与国画构图的角度分析对比两者的共通之处.进而说明平面构成在国画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 标签: 中国国画 平面构成 应用 成形 构图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
  • 简介:本文通过对材料肌理的构成形态、解构与重构的构成形态、构成形态的符号转译几个方面的探析,来解读基于构成形态的服装设计新理念。

  • 标签: 构成形态 服装设计 新理念 探析
  • 简介:"五凉"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当时中国北方及河西地区连年军阀混战、政权更替频繁。其中,前凉301年至376年,立国七十六年;后凉386至403年,立国十八年;南凉397年至414年,立国十八年;北凉公元397年至439年,立国四十三年;西凉400年至421年,立国二十二年。五凉从张轨治凉起301年至北凉并于北魏止499年,历时一百三十九年,大略与十六国时期相始终。

  • 标签: 优婆塞戒经 写经 南凉 张轨 八年 大般涅槃经
  • 简介:本文以“文革”平面设计艺术为切入点.来整理和分析“文革”期间一切和视觉有是的文化.由“文革”时期平面设计艺术中符号化的构成形式来审视“文革”中传统绘画和大众视觉艺术形武之间的关系,将美术与设计两者统一纳入到“视觉识别系统”的语境里,从而有助于总结归纳最能代表“文革”的典型视觉形象。

  • 标签: “文革” 平面设计艺术 符号化 构图 造型 色彩
  • 简介:关于画家:埃尔·彭贡潘(1938-),被公认为法国现代大师。1938年生于法国普罗旺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从小就培养了对所有艺术的兴趣。先后就读于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学校、法国国家美术学院,其间在勒格尔画室工作。由于家乡普罗旺斯的原始景观,温暖的阳光,亚热带气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正是这种普罗旺斯的原始诗意般的气息为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 标签: 普罗旺斯 艺术学校 美术学院 法国 亚热带 艺术家
  • 简介:2004年,《美术观察》的[热点述评]栏目曾讨论过关于“80的思与看”的话题;2011年,[现象]栏目也曾发起过“‘80’的群体意识与自我指认”的讨论。光阴荏苒,当今“80”艺术家、理论批评家已经在很多领域中独当一面,而“90”艺术家也早已悄然从学院毕业,并走上独立创作的道路。相信每一个当代艺术的见证者都能体验到这种青春的脉动和成长的速度。从2012年起,随着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毕业展的陆续启幕,首批从学院毕业的“90”开始闪亮登场,以不可抵挡的爆发力迅速占领了人们的视线。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被认为自私、叛逆的独生子女一代早已不再是当年懵懂的孩童,对于现实问题也有了自己的解读和世界观。2015年,最早的一代“90”已经踏入了自己人生的第25个年头,这些年轻的艺术家的登场,又将对当代艺术带来哪些思想和新变?

  • 标签: 美术观察 艺术圈 中央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五维空间 科幻电影
  • 简介:中国的美术系统与西方传统美术系统有别,其中最典型的当是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子民流淌了千百年文明故事的文化血液。作为现代国民的中国人,懂得书法艺术文化是一种必须的族群艺术文化修养,这既是一个历史、现实、未来和个人的基本命题,也是一个历史、现实、客观、未来的任务目标.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创作 传统美术 文化修养 艺术文化 基本命题
  • 简介:《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创了中国文化的石经传统。北齐立国前高澄将洛阳太学门前的石经运至邺城,影响所及,使北齐在朝野崇佛的历史背景下,兴起刊刻佛经风潮,除南北响堂山、中皇山等石窟壁和山东摩崖刻之外,还有石碑刻现象出现。本文着重对邺畿今存涉县《七级石浮图观音碑》《石垂教碑》、邢台《郭显邕造记》形制、碑文、书风等进行了考察,实证了北齐刊刻石佛经碑现象,认为其在刻经文字书法上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主体复兴隶书,追溯漠魏正统;2.杂糅篆法异体,追求古意多变;3.隶楷错变交融,顺应实用时势;4.用笔结字整合,开启隋唐先声.

  • 标签: 北齐 石经碑 隶书复兴 隶楷错变
  • 简介: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的观点,曾引起广泛的争议。在本文中,他就这种观点的本义。及其在一种宏大叙事中与马克思.黑格尔的关系。作出了陈述。并指出,艺术家愿意随时使用所需的任何东西,而完全不顾及纯粹性。以及他们绝对自由游戏的精神。就正体现了历史的精神。

  • 标签: 艺术终结 艺术家 精神 宏大叙事 争议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