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深情提议、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何水法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提案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共展,于6月1日上午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的形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晶华宫展出。情牵两岸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由此实现跨越数百年风雨的合璧展出。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发来贺信,向特展开幕表示祝哿。

  • 标签: 黄公望 山居 山水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国务院总理 2010年
  • 简介:中国艺术历来对“”情有独钟。人物绘画重在“传神”,讲究一定意义上的“画”;文学作品提倡栩栩如生,追求自然而然的“文气”,音乐将“气韵”比作生命、精髓,书法更把“书”视为灵魂。然而,“”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却无法像对待点画线条一样把握它。正是这种特殊性,各家各派颇为重视又为其所困。

  • 标签: 书法艺术 “气” 审美标准 笔墨语言 人格
  • 简介:有一种美,平凡质朴,不着痕迹,但却最能打动人心,那是母亲之美。画家高群以女性细腻的情怀,隽秀无华的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新鲜活,灵动,不事雕饰的稚子之趣。这是她对童年时代的回忆,也是一位母亲眼中纯真无邪,自然天性的儿女之态。

  • 标签: 高群 艺术形式 女性情怀 表现技法 意境
  • 简介:楷书布局,字与字之间上下相连,每个字之间又应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在一行之中,不论字数或多或少,中间要有一线贯穿才行。汉字的偏旁组合,使得有的字竖长,有的字横阔,有的字偏左些,有的字偏右些,因此在通篇书写中,而要有一个通观全局的观念,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多借鉴古今优秀的楷书作品。楷书作品中的“”不仅是字行之间的事,即使在每一个字的笔画承接、起讫之间也是同样存在的。如繁体“汉”字的“氵”(三点水)在书写中三点的大小、曲直、呼应和“汉”字十个笔画的长短参差的变化,“卫”字繁体左边的“彳”,以及“人”字撇捺笔的轻重和力度等,便是很好的说明。如果不注意这点,就会把字写得呆板生硬,没有生气了。除此以外,一行字之中,上一个字与下一个字也应该在笔意上有所承接和牵引,自然,这个承接、牵引,与行、草书的要求不同,因为楷书毕竟点画严整,但也应该尽可能做到笔断意连,和谐统一。明朝时的张坤(书法家)有一段说得好:“笔意顾盼,朝向偃仰,阴阳起伏,笔笔不断。”这话虽是针对于行、草书而言,但对于楷书创作也同样重要。在行书、草书中,字与字、行与行的俯仰有致,顾盼生情,可说是一目了然。在楷书中,又应如何处理呢?楷书是一种正体字,因受汉字结构本身...

  • 标签: 中的气 作品中的 楷书作品
  • 简介:孙培增是一位以山水和人物画闻名于画坛的著名画家,这位豁达随和、心宽体胖的齐鲁汉子,却是一表斯文,谈吐举止之间通透着温文尔雅的气质,甚至有时给人一种带点女性腼腆情态的错觉,

  • 标签: 情态 山水 天然 精神 著名画家 人物画
  • 简介:吴昌硕突破了前人在审美趣味上崇尚传统文人画清新、淡雅和荒寂的意境,在文化内涵、审美倾向和形式语言等方面,追求绘画语言本身的刚正、力量感和生机。他绘制出气势豪迈、古艳朴拙,充满"磅礴之"、"金石之"的画作,对民初以来的中国画坛影响尤深。本文重点从画家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着手,通过对笔墨、构图、造型诸要素的分析,探寻吴昌硕画面之""在实践层面的具体体现,以期对其艺术语言和风格特征有更为深刻而明确的理解。

  • 标签: 吴昌硕 形式语言
  • 简介: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董其昌谓之:“此宋画也。”是论见于董氏《画旨》。故知,宋人作画无论山水、花鸟、人物皆重形态,造型精准,笔墨严谨,可视为传统写实绘画之典型,较元明文人画更具骨力。近代画家学宋人者不乏其人,而周怀民以宋人之法写时代风貌,继承与创新并举,必然画史留名。一周怀民(1907年―1996年),原名仁,室名双柳书屋、水云阁,江苏无锡人,生长于城郊钱桥村一清贫人家。周氏5岁就学村塾,15岁考取官费无锡土木工程学校,因习工程制图进而接触绘画,乃矢志于艺术。

  • 标签: 师造化 天然 写实绘画 《画旨》 时代风貌 土木工程
  • 简介:国画与书法是中国文化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其基础理论与历史上的经典样式在深层文化血脉上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历代大师以卓越的人格与率真的艺术个性养成了持续影响后世的不朽作品。本期,岳书法从书画家自身的天赋、向自然取法的意向以及技法表现上的浑然天成论述了书画的天然境界。萧风梳理了历代书家对颜真卿书法中“篆籀”的阐述。总结了颜真卿书法“篆籀”对后世书法的影响。唐薇结合历史上的版本与文本较为全面地赏析了张光宇创作的《民间情歌》。指出了《民间情歌》的时代性与生命力。以上论文使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是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是与现代紧密相连的。艺术生命力是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

  • 标签: 中国书画 天然 艺术生命力 中国文化 民间情歌 艺术形式
  • 简介:”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的论述中,人们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追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 标签: “气势” 书法作品 书法家 书法创作 “气韵” 特殊形式
  • 简介:综合材料绘画作为我国整体美术格局中的新型绘画形态,深入挖掘和梳理各种技法形态的学术内涵与表现特长,对于以往概念相对模糊、样式宽泛、材料技法跨界的当下架上艺术将产生积极作用。借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2017重庆年会的契机,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呈现去年底新成立的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16位成员的40余件作品,展示重庆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多元新面貌。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综合材料绘画 架上艺术
  • 简介:寓情于魏志刚当一幅优雅的静物画展现在眼前,画中透明的玻璃杯红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鲜美的水果令人垂涎欲滴,怒放的花朵争奇斗妍,金银器皿蕴含着古老的神秘摆放在华丽的波斯地毯上,面对这样一件作品,你很难静下心来去追索什么更深刻的含义,因为你所感到的只是一...

  • 标签: 寓情于物 红葡萄酒 波斯地毯 荷兰画派 画中 争奇斗妍
  • 简介:自然美是一个难题,但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一读古典画论,“外师造化”、“天然画图”、“畅神”、“之神”等等概念和说法,特别引人注目。这些也许就是对自然美的“认识之网”上的重要“结节”。我想结合古典画论与自然美有关的一些论述,对自然美的本质问题作一些考察和探索。一对于自然美存在于何处的问题,至今我国美学界尚有不同的说法,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种倾向:一种认为自然美是审美者的主观赋予自然事物的;一种认为自然美存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直率的主观美论公然说:“美产生于美感。产生之后,就立刻溶解于美感之中,扩大和丰富了美感。”或者说:“自然中本来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即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为了不至于使唯心主

  • 标签: 画论 外师造化 美的本质 审美者 形式感 美论
  • 简介:我喜爱大自然,喜爱大自然山水与花鸟,无论画有多大,大都是直接写生完成,在与大自然的情感交融中,进入万与我合一的至高境界,一呵成,从不改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在于寄情之。画花之意不在于它的形似与神似,而着意在由不同的生活感受所引发的自己情感的抒发。它的色彩意境和笔墨意境,不是对自然

  • 标签: 哲学 天人合一 宇宙万物 宇宙本原 艺术实践 密码
  • 简介:“气韵”是我国古代美学中极为核心的审美范畴,干百年来一直被奉为中国绘画与书法理论与创作的圭臬。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历代书法家对气韵的独到见解和不懈追求。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即是与韵的对立共生与此消彼长的变化史。晚清帖学式微,碑学兴盛。碑学领袖康有为在书法气韵方面的孜孜探索,为古老的“气韵”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美学精神和审美文化品格,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理论和艺术风格。

  • 标签: 中国书法艺术 “韵” 康有为 “气” “气韵” 审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