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涛,一位来自沂蒙山的十分独特的油画家,他的独特在于他单纯的执著以及对自然、对色彩的强烈热爱,并在心灵上得到回应而产生惊人的内部推动力,使得他在一座小山和一片朴实的天空下展开生命的追问、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求索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涛从艺术学院毕业后到医院工作,放下画笔十余年又坚定地拾起画笔,这是难能可贵的举动,是他生命�

  • 标签:
  • 简介:明清鉴定的晋画概念──中国书画鉴定学研读札记之二尹吉男一、鉴定能力与有效时限晋时代是中国早期卷轴画的古典时代,尤其是人物画的古典时代。那些极有影响力的绘画母题和笔墨样式一再被后世文化所选择,不断被复制、修正或发挥。绘画创作的历史线索随处都能生发...

  • 标签: 鉴定家 中国书画 鉴定学 顾恺之 书画鉴定 唐画
  • 简介:依堂,是西泠印社老社员林乾良教授的斋馆名。因为他幼年丧父,全靠寡母抚养才能成人。母亲古有“萱堂”的称谓,所以才有这个斋馆名。其实,按传统这种斋馆名也就成其人的别名了。碎金、残玉、片锦之类的名称,都是指面积很小但十分精妙、珍贵的东西。林先生自幼好集藏,半个世纪以来所积既广且多。本刊拟选用他珍藏的“碎金书”系列短文,希望读者喜欢。

  • 标签:
  • 简介:《崔感墓志》,入窆于高宗上元三年(676),出土后志盖已佚。志高43.5厘米,宽43.5厘米,凡20行,满行20字,通篇共381字,姑释之如次:

  • 标签: 唐高宗 墓志 上元 出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草书史上有两大黄金时期——东晋和盛唐。汉末到魏晋是草书(严格说是今草)从初创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草书从张芝到二王的发展过程。东晋草书风格俊逸清刚,有平淡冲和的萧散之气。晋人的书风是“无意得之”.不太受规矩法度的束缚。

  • 标签: 草书 盛唐 黄金时期 东晋 张芝 今草
  • 简介:马匹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的力量与美向来为人称道,因而在古代艺术品中它常以不同方式出现。在唐代,艺术品中马的形象更蕴含着当时自由奔放的国民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大国气度。本文从畜牧生产、对外交流、军事制度、社会生活四个方面,诠释唐代艺术品通过马的形象传达出的国民精神面貌。

  • 标签: 唐代 艺术品
  • 简介:建,美学硕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系主任。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篆刻等。他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重要学术期刊,著有学术专著两部,并主编。参编了多部著作。

  • 标签: 名家 中国政法大学 学术期刊 研究生导师 人文学院
  • 简介:立意中国美学“意”的理论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在传统的中国画中,“立象”是尽“意”的手段。东汉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实诚在胸臆,文墨书竹帘,外内表理,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这里“实诚”与“意奋”是指情感意境。唐代张彦远第一次提出绘画表现不是单纯地表现客观、单纯地表现主观,他主张主客观统一,并明确名之为“意”。其论:“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为也”,“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指的是画家内在的审美情感。杜甫《丹青引》中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即指意与法、审美意识与美感表现聚于“意匠”:立于意,思于心,得其真,强调的是审美意识的主导作用。而“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意在笔先”、“画尽

  • 标签: 力画 名家唐勇 唐勇力
  • 简介:中国书法史上,历来把晋书法相提并论,后人学书,多从魏晋钟王、唐代颜柳入手。但若翻阅历代名家书论,“书不如晋书”之论调时常可见,如蔡襄《论书》:“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法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1]苏轼:“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至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便,天下翕然以为宗师,

  • 标签: 唐代 晋书 中国书法史 名家 风韵 法相
  • 简介:在历史上,随着纸的普遍应用,在书法复制领域很快出现两个新事物,就是搨书与拓石。搨书是在纸上复制书帖上的书法,拓石是在纸上复制碑石上的书法。古代拓石之拓,读音如“塔”,与搨相同,然而意思有别。如今的搨,已简化为拓,两字无区别。从科技史角度看,搨书与拓石的意义不仅在复制书法,它更是印刷术发明以前最重要的复制手段。以此为先导,中国人先于世界上任何民族,最早跨入开拓复制技术的海阔天空之中。手工抄写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是最古老的文字复制工作。虽然是天天都有抄写,它成为世人最熟悉不过的事,可是没有人知道,也未有人想到,可以利用复制技术代替手工抄写。揭书与拓石本是为复制书法,然而从此足以认识复制技术可能带来的好处和意义。由此产生的激励与启发,非常重要。从复制书法,到进而复制书籍,成为中国古人走过的一条难得的康庄大道。所以到隋唐之间,拓石普及之时,中国人发明印刷术,就是随时都有可能的。搨书与拓石放在一起讨论,便于互相参证与对照。本文旨在考订搨书与拓石的产生、发展的史实,时间以发明印刷术的唐代为下限,包括唐代。

  • 标签: 书法 复制技术 史实 开拓 唐代 书籍
  • 简介:《孟府君墓志》是近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新出土的唐代早期墓志,其志文书体明显异于同期唐代墓志,更不似地处边陲的北魏时代的北疆书风,其书写者虽未署名,但其中有王羲之书体遗韵,更有褚遂良的影子,对后世之书亦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文化意义也是巨大的。

  • 标签: 唐代 孟府君墓志 书法 审美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