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创作唇齿相依。书法因文化的寄托而意味深长。文化因书法得以发扬光大。学问与涵养是书家的第一要义,杨守敬云:"学书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超轶等伦者也。"古人重笔墨更重文化,将文化作为终生追求,与书道并进,较之当下书家有明显不同。

  • 标签: 书法创作 传统文化思想 书道 罗万 书法发展 黄州寒食帖
  • 简介:在新千年刚刚开始的1月24日晚上7点35分,一位善良、聪颖、勤劳和真诚的女艺术家———王内先生离开了我们。王内,法文ReneeOin,原名ReneeJune-Nikel,1912年4月17日出生,法国巴黎人。年轻时曾在法国尼斯图案美术学校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在学习期间认识了中国同学王临乙,两人喜结伉俪。为了忠贞的爱情,也为了支持丈夫开拓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报国之心,她抛弃了法国繁华富裕的生活,于1937年2月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她跟随丈夫和国立艺专的师生们踏上了颠沛流离之途。她脱下了巴黎时髦的长裙,肩背着包袱,爬山涉水,忍饥挨饿,和到处逃难的中国平民百姓们共同经历了国破家碎的苦难岁月。与此同时,她也看到了艺专师生们在朝迁夕徙的困难条件下,坚持教学的坚强意志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力量。在这悲惨而壮烈的磨砺中,她的情感获得了新的升华,她从钟爱一个坦诚正直、才华出众的东方青年,进而更爱上了赋予这个青年资质的母体———伟大、勤劳而勇敢的中华民族。从此,她不仅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青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紧密地...

  • 标签: 告别王合 沉痛告别 王合先生
  • 简介:蔡省庐原名祖培,字岵瞻,山东高密人,现年九十五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为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蔡省庐先生无论在人品方面还是书艺方面都给人恂恂儒者和谦谦君子的印象,这在青岛乃至山东书法界有口皆碑。笔者曾在蔡先生的许多学生那里听到过许多关于他德艺双馨的故事和赞叹。

  • 标签: 蔡省 书法家 德艺双馨 蔡先生 书艺
  • 简介:在现代社会里,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要求发展个性的欲望与日俱增,更兼学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因而对不感兴趣的课程,认为对就业帮助不大原课程就不愿学习,反之对有兴趣的,将来便于择业的,社会上热门的专业、课程,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要求有学习的选择权。所以原来那种

  • 标签: 教学管理 学分制 教育改革 学年制 选课制 导师制
  • 简介:智慧是对事物迅速、正确地判断和理解以及创造的能力,它不等同于知识,而是经验的结晶.陶技艺作为伴随着人类成长至今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启迪者和见证者之一,更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陶泥恰如其分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使其犹如一位良师,引导着学习者不断地修正错误,积累经验.而对于从事陶艺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充分利用陶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给学生以思维和心智上的启迪,引导他们去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找到创造的方向和自己的位置.可以说,学习陶艺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技法和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包含了人的创造性思维和智慧发展的成长内涵.

  • 标签: 人类智慧 课程教学 陶艺 创造性活动 随想 认识自我
  • 简介:墨对于中国文人一直有着特殊的含义,然而,关于墨史上的一些基本概念,至今都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常见者如“上古无墨”、“漆书”、“石墨”、“石油”、“松烟墨”。本文尝试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就此做一梳理。

  • 标签: 中国文人 考古发现 文献资料
  •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将今天与昨天进行对照,得出今天发展的速率及成果,预示未来发展的轨迹。历史是一个筛子,在历史演进嬗变的过程中,将那些有形式无形的东西进行洗涤、遴选,在这个逐渐沉淀、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范式。传统民居建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正是历史发展在建筑学领域中所渐成的范式。如何使传统民居保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使生活在其中的百姓享受现代文明的当然成果,已成为—个迫在眉睫的文化乃至政治难题。梁思成先生说“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

  • 标签: 浙江 民居建筑 室内构成 礼制 祭祀 合院民居
  • 简介:记:您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领导,并兼任了许多社会上的职务。应当讲,您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在了社会性工作和活动中了。但有意思的是,您的艺术灵性和激情仍未泯灭,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那么,请谈谈您在这种状态下,是怎么从事您的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呢?

  • 标签: 雕塑创作 景泰蓝 中西 当代 范伟 和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山峦起伏、绿水滢洄的皖南,几百年流传至今的徽派民居是中华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比之北京四院,山西窄院和江南重院,徽州三院更显得紧凑、精致、钟灵毓秀.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私密性好,伦理感强,气派风雅而不奢华,深得中国儒学之精粹,是富于别墅情趣的优秀民居.

  • 标签: 徽派三合院 中国 建筑艺术 文化遗产 设计理念
  • 简介:陈继儒与董其昌同时,以书画著称,但在中国绘画史和书法史上都没有显赫的地位,和董其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董二人从青年时代起就一起学书习画,在长达数十年的友谊中,他们共同切磋,共同影响,在书画的《申美趣味和理论思想上都达成了一致。由于董其昌声名赫赫,与其相近的陈继儒往往被省成董其昌的一个影子,不作特别重视。究其原因,恐怕与陈继儒一生隐逸读书、不入仕途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陈继儒 董其昌 书画 董二人 学书习
  • 简介:《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是研究明清皇家散佚书画的基础材料。20世纪90年代,杨仁恺对《佚目》书画的考订追索下了极大的工夫。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于无锡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佚目》法书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装》一直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现在立足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法书的内容和印章逐一进行考辩。

  • 标签: 清宫旧藏 董其昌 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
  • 简介:《文徵明和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及其父子信札册》(以下简称册),纸本,书和画一共十四开,其中书法尺幅每开大约纵21.5cm,横12cm,绘画尺幅略大,原为台湾华氏家族旧藏,后归无锡博物院。从书册整体装裱情况来看,绘画与书法之间的关联并无十分严谨的逻辑顺序,应为后人重新装裱而成。该书册的第一、二开是清代顾子长为文徵明的《九日闲居诗》补作的一幅设色小景山水画。

  • 标签: 九日闲居 文徵明 四开 小景 毕泷 行草书
  • 简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提出了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走出传统思维定式,从观念上进行调整和转变。其中特别是在确立培养目标和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知学生的定位,如何对待培养对象,是高校办学思想中必须清晰认识和认真把握的至关重要的基点。

  • 标签: 学分制 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理念 教学模式
  • 简介:所谓“杂书卷册”,即同一作品中兼有不同书体、书风的文字,吴门书家祝允明、文徵明、文彭等人多有这类作品存世。本文对明初至明中叶的杂书卷册进行了梳理,认为其间存有从“书体之杂”到“书风之杂”的转变,吴门书家有意隐藏个人风格,追求风格的多样性。一方面,它是书家炫技与职业化的体现,为满足不同功能、场合或形式的书写,书家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另一方面,杂书卷册代表了新的视觉形式,与当时文人的书画鉴赏活动和题跋写作有关。通过与受书人及观看者的互动,杂书卷册成为书家才能与艺术形象的缩影。

  • 标签: 杂书卷册 祝允明 文徵明 文彭 职业化
  • 简介:程君房(1541-1610之后),原名大约,字幼博,君房一名或许是为墨而取,所以身边朋友最初都不知道“今日攻墨之君房,即当日嗜墨之幼博耳。”。别号众多,从留存的著作和墨品可见有筱野、守玄居士、玄玄子、玄玄氏、鸿蒙氏、墨隐道人、紫宸近侍、独醒客、鄣山放民、鄣郡放臣.

  • 标签: 沉浮 墨家 晚明 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