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一浙江中国画的发展强调传统出新的思想,重视中国绘画原发视域的传承和延展,同时也受着中西融合的思想和多种文化资源的滋养.这一学理性特点与1928年创立的国立艺术院到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之间的学术发展脉络有着深刻的关联.

  • 标签: 浙江 中国画 人文境域 当代艺术 绘画理论 学术建设
  • 简介:最近两年,美术高考基本上都取消了速写考试。这一人才选拔的举措变动引起了各院校普通师生的一片哗然,亦令人们对速写进行重新思考并在思维上的整理及再认识。速写,指简练地刻画对象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完整性”与“未完成性”相互作用的特殊魅力。在所有的造型艺术表现中,速写最具直接性、随意性及偶然性。速写可谓是美术家,特别是名家大师们的生命历程的最真率动人的体验。重视速写,长期的进行速写训练应当是美术院校学生自觉的行为。

  • 标签: 速写 深厚的感情积累 造型感染力 线性化 勤奋的诠释
  • 简介:一说到姑苏,我们的脑海里便会浮现那些精致幽雅的庭园、桨声咿呀的小船以及各式亭桥塔寺的影子。它以清丽淡雅的韵味与中国文人恬淡宁静的境界追求相契合,自古就是文人寻求宁静生活的理想之地。

  • 标签: 解读 人文 中国文人 宁静 生活
  • 简介: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当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现象。自2009年起,国家斥巨资投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市地区相继组织本地区历史题材的创作,形成一股主题性创作的热潮,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的精品,

  • 标签: 重大历史题材 美术创作 2009年 主题性创作 中国美术 工程
  • 简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大学公共美术课程研究与探索的新的切入点。本文阐述了大学公共美术教育开发与利用上海文化历史记忆的现实意义,分别从上海文化历史的传承与保护、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及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视角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地区大学公共美术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上海文化历史记忆的独特价值。

  • 标签: 公共美术 课程资源 上海 开发 利用
  • 简介:  我们在几十年传统的前苏联模式的艺术教育下头脑早已僵化,甚至传授给下一代的绘画样式仍离不开自己所学的那样,素描从几何石膏模型入手,然后到静物和人像结束,色彩画静物一直画到美术高考;创作靠大量临摹连环画的构图,再用简单的线描填色的伪版画企求得到高分;只有速写有些随意,但必须把线条画得滚熟而不是追求情感线条的某种稚拙.这种艺术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有它的科学性,因为你得把什么都画像,你得讲究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你的色彩一定要美,笔触也要耐看,所以判断绘画好与不好总能用标准的方式去分辨.由此,写实性……

  • 标签: 美术教育人文精神
  • 简介:  剪纸艺术是承载我们民族民间文化的有形方式.中国瑞昌剪纸尤为突出.  一、瑞昌剪纸的文脉求索  在中国,剪纸是世俗手工艺术品中普通而神奇的文化载体,以质朴的形式反映出诞生、成年、婚葬、寿筵、服饰、节令、居住等人文气息,具有易俗、易懂、易掌握、易记忆的特点.在民间文化历史发展的"时间链"中,它始终与传统文化保持着相对应的文化渊源,体现出特有的单纯性、依附性与独立性.……

  • 标签: 人文思考 剪纸人文 瑞昌剪纸
  • 简介:评估书法史上的代表人物,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即,书法家们的人文修养没有本质的差异,他们以书法名世,其中的文学支撑又使之变得丰富和立体。他们拥有书法艺术的才华,同时也具有经世致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的能力,因此,他们在历史深处传达出来的文化声音,是复合性的才艺体现,多重性的精神交响。

  • 标签: 人文修养 文人书法 文化现象 文学创作 代表人物 书法艺术
  • 简介:评估书法史上的代表人物,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即,书法家们的人文修养没有本质的差异,他们以书法名世,其中的文学支撑又使之变得丰富和立体。他们拥有书法艺术的才华,同时也具有经世致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的能力,因此,他们在历史深处传达出来的文化声音,是复合性的才艺体现,多重性的精神交响。

  • 标签: 书法魅力 人文修养 文人书法
  • 简介:时间:2009年1月15日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水穿石咖啡厅夏可君:在水墨里,我觉得岛子的画,在悟性中结合了灵性——基督教的灵性。那种光感、格子都带有一种西方理性的元素。所以他还是可以走出一条道路的。

  • 标签: 当代艺术 批评 人文 中国人民大学 咖啡厅 基督教
  • 简介:尼采说:“不要让历史成为一种负担”。不过对于书家来说,恐怕不大可能。因为书家每时每刻都行走在历史中,品读碑帖,便能重温历史,了解世道风云沧桑,可以感受历史的温情。甚至还有很多人想着如何进入历史呢!也许是因为书法史太长了,总是有人试图摆脱某种限制,但始终无法做到,

  • 标签: 历史 刀锋 书法史 品读
  • 简介: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这一代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人。现在,我们见到塑造毛主席的新中国第二代中青年雕塑家,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塑造毛主席像比我们那狂热崇拜的时代,多了一份庄严、冷峻与平和。他们没有因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和与世界接轨而忘记中国革命逝去的历史,他们给予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公平、公正的历史定位。

  • 标签: 革命历史 改革开放 新中国 中国革命 雕塑家 毛主席
  • 简介:我的创作以整个重庆的历史演变为背景,以不同的视角,用艺术的方式去诠释。用元素的分解重组,或是直观的,又是全息的,借用"全息论"的说法(即"机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像的全部信息"),每一个元素都像是社会机体的一个切片,以这个角度展现出的若干镜头,来体现城市的演变和发展,而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演变恰恰是这城市最重要的财富。重庆大轰炸是重庆这座城市最重要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这一段

  • 标签: 重庆大轰炸 社会机体 全息论 中国传统文化 丝筒 人为因素
  • 简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历史为鉴,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今年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美术活动,以纪念这一伟大的时刻!我们从中选取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多画幅的形式,

  • 标签: 历史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艺术 美术活动 阅兵式
  • 简介:历史拒绝逝去”展览呈现了30件绘画、雕塑、素描作品,以及未经专业培训的当代非洲裔美国艺术家们的作品。此次展览展出作品具有媒介与技术手段多样性的特点。通过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和重复利用的材料,彰显创作者的文化与审美亲切感。而作品的主题同样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们深深根植于个人的历史与经验、区域身份认同。

  • 标签: 文化 艺术 身份 非洲
  • 简介:现代漆器设计要把握传统带给我们的启示,重视这一思想所传达的当代意义,在创作时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把它体现出来,从而探究八千年的漆艺历史,深刻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人文思想。

  • 标签: 漆器 探究 启示 人文气息
  • 简介:主持人语: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雕塑的灵魂。诗言志。雕塑,脱离了神与魂,不过空壳而已。中国人文精神渗透于民族深层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其核心是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将这精神概括为六个字:温良、灵敏、坚毅。它深刻地描述了在儒、释、道文化熏染下中国人的人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这片大地上的子孙,我们的生存、繁衍,当然地受到新基因的影响。然而,母亲那最优良的品质恰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所在。一个民族的悲哀在于固步自封,然而更大的悲哀在于不能认识自身价值或否定它。

  • 标签: 中国人文精神 人格特征 雕塑 历史文化积淀 诗言志 辜鸿铭
  • 简介:精神的自我创造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艺术家借助以往的历史文化来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培育自我艺术品格,最终通过自己的作品回报历史,并以这种方式融入历史文化的长河。艺术史就是这样形成了文化共性的河流,不断吸收个性的支流,不断向前延伸,中华民族艺术史正是这样演绎了数千年。本期刊发张卉《龚贤艺术教育思想的人文价值》,龚贤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位博学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晚年课徒授画的艺术教育之路,贯穿在他的创作和著述中,为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提供了可能的进路。韩雪松《〈画品〉中的"比方陆氏,最为高逸"发微》,文章结合魏晋之际艺术精神极其自由的时代背景,通过具体的画论考辨,揭示了才性论盛行对绘画与画论的影响。

  • 标签: 艺术教育思想 人文价值 龚贤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史 历史文化
  • 简介:(上接2015年第3期)四、荷园主人八大山人1.水仙花八大的水仙之作传世有多本,从早年的丛林生活到晚年的隐居生涯,水仙一直是他喜欢画的题材。山人的水仙在造型、风味、笔墨的处理上,与画史上流传的此类作品都有不同。从造型上看,其水仙之作具有相对固定的表现,他不是为水仙写形。

  • 标签: 传统文人画 人文价值 八大山人 水仙花 隐居生涯 相对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