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至今已有50年的发展历程,她的建立与发展,无疑是伴随着社会文化建设的步伐,经历了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冲击和洗礼,在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今天中国画专业学科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成果在国家高等艺术教育的格局中日益显示出她的特殊意义和作用.

  • 标签: 继承与创新 广州美术学院 社会文化建设 文化思潮 中国画
  • 简介:戏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借助人偶玩具这一新的传播模式,可以让传统民族文化获得优良传承。本文通过研究戏曲和人偶玩具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图像分析法和比较法分析其造型类别、特点与功能、美学意义等内容,总结"戏曲"人偶的体积量感、服饰脸谱及艺术品貌等特点指出,只有借鉴民间美术造型和色彩走现代民族艺术创新之路,才能设计出既保留传统戏曲风格又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新式人偶。

  • 标签: “中国戏曲”人偶 造型创新 民族艺术
  • 简介:苏高礼先生以"我的写生之路"为题的写生作品展,是他积累一生的艺术精华,从中,我们看到了写生艺术的内在价值,看到了写生对画家的重要性,写生使得苏先生的绘画具有永不褪色的生命力,什么时候看都是鲜活的,都是永恒的瞬间。写生有两点:一个是写,通过观察抒写意趣、抒发情怀:一个是生,以新鲜的眼光观看生活与生命。俄国人说,"写生就是写生命",这个"生命"既是对象也是艺术家对生命的感悟。写生是画家的本分,从学习、研究到收集素材乃全于创作,都离不开写生,通过写生,画家能够在大自然和生活的源泉中不断地获取艺术的维生素。

  • 标签: 苏高礼 中国油画 写生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历程 油画界
  • 简介:近来观看了天津美院在京主办的“兼容·临界”展,颇受震撼。这个展突破了原来画种分厅的模式,油画,国画,书法一骨脑儿全上了。奇怪的地方在于,观赏者完全没有不习惯、混乱、冲突的不良感觉,反而在这种形式的交错中寻找到了一种和谐,一种合力中进发的新鲜力量。苏珊·朗格说过,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作一种表现性形式——种诉诸视觉、听觉甚至诉诸想像力的知觉形式,一种能将人类情感的本质呈现出来的形式。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展上,创作者全部摆脱了各自媒材、创作技法的隔阂,而走向一种边缘状态,展开油画与国画在本世纪的又一次对话。

  • 标签: 油画 中国画 绘画技法 艺术形式 艺术表现
  • 简介:这件橘子洲巨型青年毛泽东雕塑给我的印象非常的震撼。首先作为一个革命者,毛泽东在世界古今中外的地位和影响力是非常的高,非常的巨大,怎么样去评估定位,我觉得一定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做的事情,而这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由历史学家去做的。因此,我们今天评价青年毛泽东巨型雕塑,恐怕也需要一种长远的历史眼光,我们今天说的话,将来后人会怎么样去看,这是我们无法知道的。后人会怎么解读这个巨像,我觉得会有很多的结论,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攀登 历史学家 历史眼光 橘子洲 革命者
  • 简介:自我发现之路[美]亨特·德罗胡约斯卡·菲利普邵亮译视像魔术师比尔·维奥拉成功地以前卫的媒介传达那些最传统的概念:爱情、死亡、知识和精神。年少时那次几乎溺死的体验启发他创造出了一种关乎生死空间的视觉隐喻。比尔·维奥拉10岁时曾有一次跌入湖中几乎被淹死。...

  • 标签: 自我发现 奥拉 视像艺术 艺术家 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品
  • 简介:高庆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黑龙江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篆刻委员会主任、《书法赏评》社长、《中国书法》特聘教授、黑龙江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文联委员、黑龙江省青联常委。

  • 标签: 艺术创新 评审委员会 黑龙江省 《中国书法》 特聘教授 政协委员
  • 简介:1983年,我出生于东北的一座小城。童年无忧,追着跑着并无特别记忆。2003年,到了上大学的年龄,换了一座城市,沈阳。几尺帆布,三两画笔把我带到这离家不远的地方,开始了在鲁迅美术学院的绘画学习生活,生活好像从这儿开始逐渐清晰并慢了下来……

  • 标签: 鲁迅美术学院 学习生活 绘画
  • 简介:"复数与印痕之路"展览属于"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的一部分,策展人为李桦先生和我,开辟了两个特别展区。李桦先生是我的木刻老师,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回忆李桦先生给我们上第一堂"木刻技法课"的情景:

  • 标签: 印痕 复数 中国当代 策展人 技法课 木刻
  • 简介:  《青少年书法》推出的篆刻作者海选活动是2006年网络上的一件大事,其影响颇大,意义深远.其体现了该刊物的某种办刊理念,旨在关注当下篆刻界的进行时态,关注弱势群体,挖掘新人.作为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有幸得"实力奖",感谢刊物为我提供了这个平台.……

  • 标签:
  • 简介:来来主义作为意大利文化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格外关注,在其发起者菲利波·托马素马里内蒂的鼓吹下,这一运动变身为一种生活模式,它对起源于渡希来亚的艺术率体形象进行反思.针对与法国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进行革命,赞成不断创新的日尔曼文化模式。未来主义革命带来了一种艺术语言,它建立在对于整体革命垒盘接受的基础之上。就选样,未来主义艺术家变成了一个将自己的艺术当作一种权宜之计的人。

  • 标签: 未来主义 艺术语言 文化体系 生活模式 文化模式 权宜之计
  • 简介:我和绘画结缘较晚,高中阶段开始知道画画可以成为一个人的专业,而不仅仅是兴趣爱好,怀着对艺术的美好懂憬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我选择了走这条路。没有童子功的我,想画好画,除了需要好的悟性,更重要的是勤习苦练。有幸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在这所艺术殿堂里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包罗万象,我对艺术的理解之门也从此打开,艺术不仅仅是关于美的图式,艺术是有思想的生命力的表现,可以多种形式呈现,观念艺术、大地艺术、录像艺术、装置艺术等等,而架上绘画只是艺术范畴中非常小的一块。

  • 标签: 架上绘画 观念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 高中阶段 兴趣爱好 心灵自由
  • 简介:荣鸣实用书法艺术中心,创办于1998年。十年来得到了当地文化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我感到很欣慰,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 标签: 书法教学
  • 简介:自小酷爱书法、篆刻,学书以楷为基,常临王、欧、颜、柳、赵诸家,师承于周炳元老师,后又拜奉到宁波钟贤安老师学习硬笔书法和书画装裱技术。凭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领悟先人之创意,付之于勤学苦练,

  • 标签: 钢笔书法 硬笔书法 书法艺术 培训班 二等奖 老师
  • 简介:新课程改革强调“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多纬度,全方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与以往所追求的发展。这种发展既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结构.又注重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依靠体验性的学习活功来达到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对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厦完善人格开j成的发展,

  • 标签: 美术教学 学生个性 农村 终身学习 新课程改革 智能结构
  • 简介:美术史论家、美学家葛路教授,原名葛光植,1926年生于陕西定边。自幼喜爱文学,中学时期就发表过短篇小说和新诗作品。1947年在北平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求学期间,参加学生运动,曾是平津大学新诗社社联成员。1948年从鲁迅散文诗《路》取义更名葛路,奔赴解放区华北大学学习。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后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交际处、政务院人事局、中央人事部工作。1953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任《美术》月刊编辑;1961年受聘吉林艺术学院,执教中国美术史;1979年受聘北京大学哲学系,在美学教研室担负中国美学史和书画美学的教研工作。从葛路的艺术经历可以看到他从文学专业转向美术领域,完全是由工作需要决定的。葛路踏踏实实在中国美术史论和美学园地辛勤耕耘数十年,锲而不舍,汗水与心血终于浇灌出学术研究的累累硕果: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中国绘

  • 标签: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艺术 绘画理论 中国美术史论 中国古代绘画 山水画
  • 简介:兰州志华艺术学校是在1997年由荣获“全国书画教学名师”和“全国校园文化先进个人”的青年书法教师杜志华先生创办,2002年经兰州市教育局批准、兰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民办艺术娄培训学校。在省市领导的正确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 标签: 艺术学校 儿童 兰州市 书法教师 先进个人 校园文化
  • 简介:我从小喜欢涂涂抹抹,偏爱画画。初中时代,受语文老师漂亮板书的影响,爱上了书写。有一天,我哥施建锋来我家,给我介绍了一本古帖《九成宫》,说练字要向古帖学习方为正道,并演示给我看,我才明白写字还有这么多的讲究,这么多的道道。从此,我一心一意临帖,这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后,我哥在第五届中钢大赛中获了特等奖,

  • 标签: 九成宫 中获 一本 灵飞经 遂良 书学
  • 简介:我是湖北省汉阳人,生于1919年,现年六十有六。从1935年元月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附中学绘画起,到1941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随即留校任教,后辗转于教学工作至今。现屈指一数,不觉从事美术事业已五十年,执教也有四十四年了。光阴似箭,的确令人有岁月,蹉跎之感。但忆往昔,旧中国贫穷落后,受人欺压,看今朝祖国繁荣昌盛,树立于世界强列,则倍感兴奋而自豪。虽年过花甲,却还立志在有生之年,为党的美术事业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 标签: 美术教育 艺术专科学校 美术事业 教学工作 湖北省 旧中国
  • 简介:十年前,在昙华林校区办公楼东头腾挪出的小屋内,张杰与曹丹,两位艺术创造力极佳且热心专业教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受命组建视觉艺术基础部。他们外出考察收集资料,知无不言推诚相见,不停地谈不停地记。小屋茶几上烟缸常常堆出了颇具形式感的烟蒂。慢腾腾翻滚着的纸烟雾霭,看上去不似是从口中喷出倒像是经头脑中滤了一道,形成一幅迷蒙可辨的画面。

  • 标签: 华林 外出考察 青年教师 艺术创造力 形式感 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