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常少阳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辽宁省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葫芦岛市少阳书法培训中心主任。曾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首届、二届中日硬笔书法精品联展。

  • 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 书法教育 硬笔书法 钢笔书法 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 简介:本文探讨中国传统家具材料的构成组合,通过对传统和现代家具的材料的分析和比较,着重思考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对传统的改进和可行的创作思路,从而拓展对传统的理解,把传统结构的神髓与现代相结合,只有适应了条件的传统工艺才能焕发出更诱人的光彩。

  • 标签: 传统家具 材料的应用 家具设计
  • 简介:《课标》把“欣赏媒体艺术.了解科技发展与美术创作的关系”作为初中的欣赏活动建议提出来.希望能引起美术教师的重视。美术作品欣赏活动,不仅要欣赏那些中外经典的传世之作,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媒体艺术,让他们看到科技和艺术密不可分的联系,认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欣赏活动 科技发展 新《课标》 美术教师 美术创作
  • 简介:本文提炼、解析"民俗青"色彩,阐释"民俗青"色彩是重要的视觉因素,是民间色彩灵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中国"民俗青"的个性解读,为广大设计师提供探讨民间色彩在视觉应用中的新思路。

  • 标签: 民俗青 传承性 平民化
  • 简介:临摹是学习篆刻艺术的不二法门。今年的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与西泠印社的“百年西泠·金石华章”西泠印社大型国际篆刻选拔活动暨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评展都提出了临摹两方印的要求,足见印坛对临摹传统经典作品的重视与提倡。初学阶段“取法乎上”,临摹经典的秦汉印能奠定一个高的基调和正确的路子。通过临摹可以熟悉印章的章法的构成、字法印化的规律、刀法的熟练应用,等等。经典的古印就像多维空间的宝藏,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修养学识的提高,在不同阶段、不同创作的需求以及眼光的变化,即使品读临摹相同的一方古印,也会有不同的发现。正是通过广泛的临摹,不断获取大量的积淀才能支撑我们艺术创作的不断进步。这次临摹我选择了与我追求古拙、质朴、淳厚、简约的印风相近的两方燕系古玺印。

  • 标签: 艺术创作 篆刻艺术 西泠印社 不二法门 经典作品 初学阶段
  • 简介:2011年堪称《兰亭序》研究的大年,上海博物馆在“上已日”举办了“兰亭雅集”专题活动,有讲座、演出、书法等活动组成。十月份,故宫博物馆举办了更为引人瞩目的“兰亭特展”,并举办了专家邀请式的高级别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也举办了大规模的“兰亭”论坛系列活动,有书法邀请展、“兰亭”论坛学术研讨会等。

  • 标签: 《兰亭序》 兰亭论辨 书法家协会 学术研讨会 真相 创作
  • 简介:主题:风格与形式观念的颠覆问:"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对中国书法在线条上的开拓能力极强,这一点已毫无疑问。如前所述,讨论"碑学",首先即是着眼于它的石刻线条的表现力,当然也是关注线条"中实"的表现力,我以为从风格层面上去倡导北碑,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早已在做了,但从技术层面上去发现魏碑,倡导魏碑。

  • 标签: 艺术化 魏碑 碑学 运动 陈振濂 问答
  • 简介:主题:线条与技法意识的颠覆问:请先谈谈"魏碑艺术化运动"的基本理念?陈:这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命题.魏碑其实人人都知道,从包世臣、康有为以来,"专攻魏碑"是许多书法家赖以立身的一个重要依凭.但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它已经包含了一个误区:"专攻魏碑"只是取魏碑的风格章法为素材与形体,却未曾有过只属于"魏碑"的一整套独特的用笔技法系统与线条表现语汇系统.换言之,是用人人都习以为常的写字方法来"写"魏碑,而不是将魏碑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对象来对待,至于像阮元、包世臣认为的"南帖北碑",即以魏碑系统的建立来与晋帖系统的悠久传统相抗衡的认识,则更是底气不足的.许多书法家在写魏碑时,用的是自幼写字的方法,而不能、也没有能力"用魏碑的方式写魏碑".

  • 标签: 振濂 新碑学 濂问
  • 简介:张圜君,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1980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专业,后在河北省歌舞剧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86年调入河北画院。现为河北画院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 标签: 河北省 画院 院长 主持人 舞台美术工作 美术家协会
  • 简介:2013年夏秋之际,浙报集团·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再次与我联系,提出按照约定,应尽快准备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其时我和我的团队冒着杭州有史以来破记录的连续一个半月超40度的高温天气,刚刚顺利完成大型公益培训项目“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十几天劳累和坚持,还未缓过劲来,却要紧接着马上接手这一任务,心理上还有些茫茫然.这时隔仅仅一年的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间隔如此短暂,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落实?从个人来说,我的确也需要这笔钱来支·持公益事业,比如这次7月-8月的“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所需的大笔开支,就是来源于这拍卖所得的公益基金支持.因此如何做好这专场拍卖工作,对美术传媒拍卖公司是一项年度重要工作,但对我的艺术学术生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记录.但没有新思路,提不出新构想,找不到新办法,只是重复去年的老套路,却又是我十分不愿意的——记得大约在2009年左右,曾经办过几轮不同主题的书法展,有省市领导写来贺词,云陈振濂是没有想法决不会随便出手,如此超越作品风格结果现象而关注行为方式观念原则的,深入骨髓的知音之论,自然深获吾心.展览如此,拍卖会也如此——拍卖会的预展,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展览嘛?岂可轻率怠忽之?

  • 标签: 专场拍卖 书法专场 写学术
  •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的创意节目《遐想》在角色形象、舞台背景以及传播方式上大胆创新,参演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五四晚会并取得成功。本文通过对该节目的创作历程的回顾,进而指出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方能为中国的文化建设输送文化资本。

  • 标签: 创新 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 文化新资本
  • 简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统战部和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于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19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隆重展出。中国文化有逢“十”为大的说法。此次展览恰为第十届,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三千二百多件作品应征。经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聘请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应征作品反复认真评审,评选出328件展出作品,其中47件被评为优秀作品,9件作品获得中国美术奖提名。这次展出的作品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历届,更多地反映出中国水彩人正以不同的艺术姿态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呈现出他们在当代多元文化中的眼界和选择。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作品展 水彩 中国美术家协会 评审委员会 南宁
  •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60年大事文献(1953-2012)》本着“以历史事件为脉络,以人为本,以文献为依托”实事求是的编辑理念,总结以往编写校史的经验,从探讨研究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史的新思路出发,不以常规、权威、千篇一律的校史为模版,尝试以“大事记”“文献资料”“作品资料”“教职员工简历及毕业学生名单”四大部分组成的方式,述而不论编撰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史,全面彰显广州美术学院60年来全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的独特贡献.

  • 标签: 广州美术学院 大事文献 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