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皮影戏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是祖国戏剧家族中的“小姣儿”。今天,由于电视、电影的冲击,皮影戏在城镇的活动大大减少;但在西北山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它却依然深受群众的喜爱。皮影戏源于汉而盛于宋。它是雕缕、剪纸、音乐、说唱、灯光等组成的综

  • 标签: 皮影戏 少数民族 民间艺术 青海 说唱 北山区
  • 简介:<正>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分布也最广。主要分布于黄南、海南、海北、果洛、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部农业区的循化、化隆、湟中、乐都、大通、互助、湟源等县,也都有一些藏族聚居。除玉树自治州的玉树、玛多、囊谦三县群众操康方言外,其它地区藏族均操安多方言。他们

  • 标签: 安多藏戏 藏戏艺术 藏族文化 自治州 西藏 青海少数民族
  • 简介:居室建造作为一种民俗事象,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在藏民族审美文化史中,民居建筑就构成了十分重要的篇章。民居,作为建筑的一种特殊式样,更是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民居,作为人类的一种居住方式,其功能在于能够遮风避雨,防寒祛暑,确保安全,正是在这种实用价值中,产生了它最根本的审美特性——功能美。从民居的细微深处,可以洞察到一个民族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 标签: 审美特性 审美文化 魅力 藏民族 地域 民俗事象
  • 简介:我国对藏戏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各地都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就青海而言,近些年来,学术界就藏戏的源流、传统剧目、表演风格、审美价值等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对藏戏面具特别是民间藏戏面具的研究几乎无人问律,尚处于空白.笔者认为,在藏戏研究中,对民间藏戏面具的研究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忽略了这一方面的研究,那么藏戏研究将是不全面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以作抛砖引玉,并求教于大方大家.

  • 标签: 面具文化 藏戏 青海 80年代 研究成果 传统剧目
  • 简介:本文从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蛙纹、齐家文化彩陶中的鹗面纹以及辛店文化彩陶中的双勾太阳纹入手,运用二元对立的理论对其进行跨文化的分析,揭示出这些史前彩陶纹饰中所包含的死亡与再生的二元对立文化观念以及萨满教宇宙观中的“世界山”、“宇宙卵”等文化隐喻。

  • 标签: 史前 齐家文化 彩陶 萨满教 宇宙观 文化观念
  • 简介:这个7月,我们终于开始了向往已久的青海湖之旅。行程是沿着青海湖向西到茶卡盐湖,然后从南线返回,环湖一周。我们的车子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行驶,窗外的风景不停地变换着。壮美的青海湖,蓝的深邃,蓝的恬静,这纯净的蓝会是地球的眼泪吗?一望无际的草原,开满了色彩缤纷的野花;

  • 标签: 青海湖 路向 盐湖
  • 简介:本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青海卷》中的近3000首民歌进行了分析、比较,按照旋律音调结构类型,将其进行归类、总结,并进一步对三个省区在民歌旋律音调上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探索.

  • 标签: 民歌 旋律音调结构类型 甘肃 宁夏 青海
  • 简介:傩舞的参加者及其服饰六月傩祭中,群众性的主要活动就是为神献舞.跳各种傩舞中除对伴有一些呼喊声外,是只舞不歌的。至于说有的村如苏乎日,一些青年男女利用傩祭的节日,聚集在村边的树林里对唱“拉伊”(藏族情歌),那是与村里的傩祭没有什么关系的,只是节日里的目我娱乐.所以,将六月傩祭说成是“六月歌舞”,是够确切的。傩舞是村村每天都跳的,不过有的村是男女都跳,如:四合吉、苏乎日、年都乎、加查玛、铁吾、霍日加、桑格雄等。也有的村是只男的跳,

  • 标签: 傩祭 藏族情歌 拉伊 青年男女 呼喊声 二郎神
  • 简介:藏戏与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发展,不断进行新的综合,使它保持青春活力。黄南藏戏之所以发展较快,名声显赫,就是有一批文人的参与,他们为黄南藏戏的形成、革新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可以说,黄南藏戏是僧侣文人以及藏汉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产物。

  • 标签: 藏戏 文人 青海 继承传统 艺术家 剧种
  • 简介:《上海洋场竹枝词》对清末民初上海地区的服饰变化有着多角度的折射。近代上海自开埠后因中西文化交融、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生活娱乐方式改变等原因,在服装形制上受到外侨着装的影响,突破传统的束缚,逐渐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服饰时尚。

  • 标签: 《上海洋场竹枝词》 清末民初 上海地区 服饰
  • 简介: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华诞,参加在天安门广场的庆祝活动,山东省要推出一部具有地域特征与展示成就的彩车,我院承接了山东彩车设计制作、艺术监制的光荣任务。彩车以“岱青海蓝”为设计创意,以形象简洁的语言,丰含着自然生态的意象和齐鲁历史的意蕴,也铺写出山东60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在造型设计上,彩车以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语言,以书山、学海为主体造型,以颜色的渐变巧妙地将山海连为一体。彩车造型流畅,气势磅礴,塑写了独特的海岱山东正以蓬勃之气、昂扬之势,乘风破浪、奋勇登攀开创未来的壮美身姿,突出了向祖国60华诞敬献贺礼、“与祖国共奋进”的鲜明主题。

  • 标签: “岱青海蓝” 山东彩车 设计理念 艺术特色
  • 简介:随着当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到来,局圄于农村乡土的农民画一度面临着创作人员流失,农村生活题材贫乏,创作式微等问题。农民画如何顺应时代之变,适应城镇化进程,甚至参与到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体系中去,为城乡的和谐发展,也为农民画的未来探求一条新路是文章探讨的重点。文章试从城市文化空间的四个分类——文化生态空间、文化产业空间、文化事业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四个维度,结合上海区域本土的农民画实例,阐释农民画于城市文化空间构建的可能性与适用性。

  • 标签: 民间美术 农民画 城镇化进程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
  • 简介:2017年6月29日,全国首个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节在上海开幕。随着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秀芬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共同按下“党的诞生地——上海”和“流动的盛宴——地铁里的上海博物馆”两列主题文化列车的启动按钮,

  • 标签: 文化艺术节 上海地铁 公共艺术 故事 城市 聚焦
  • 简介:当卡寺是青海噶玛噶举派主要寺院之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境内,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该寺第18世噶玛·谢周赤列丹增·都穆曲杰活佛从2005年开始就在西宁玉树村举行《祷祝清净极乐世界誓愿》法会。噶举派素有唱诵经文的传统,这个法会中唱诵形式的经文达52处。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吟诵形式的经文由于字数不同,节奏也不同,7字一句的经文延长了第三字的节拍,9字一句的经文延长了第5字的节拍。多字经文采用了连续三拍的前16分音符节奏和切分节奏,形成重音突出的音响效果。乐器演奏有间奏和伴奏两种。

  • 标签: 当卡寺 噶举派 诵经音乐 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