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试想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球,人人都像老子说的那样,寡欲无为。人人都不悬着太高的抱负与志向,家家都平静和谐,国与国都互不相侵,这样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类的生活场景,该是怎样的幸福,怎样的惬意,常常在读老子、庄子时,觉得他们太幼稚天真了,他们提出的理想与对人的规劝在现实中,竟是反其道而行之,人本性中的恶与魔,欲望和野心把这个世界毁灭了,但转念一想,还是觉得老子、庄子太伟大,太可敬了,

  • 标签: 逍遥 任性 齐家治国 生活场景 平天下 老子
  • 简介:《大鱼海棠》无疑是2016年夏天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这不仅仅因为它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并收获了超过5亿的票房,更在于它所引起的争议。电影上映的第一天,观众的评价就呈现两极之分。纵观各大媒体的评论文章,对《大鱼海棠》的赞誉大多集中在它精美的画面与配乐上。而批评的声音则大多指责电影逻辑混乱且缺乏说服力的故事情节、崩塌的人物设置以及单薄得撑不起宏大主题与画面的爱情故事。

  • 标签: 故事情节 “中国” 海棠 动画电影 逍遥
  • 简介: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酥油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酥油花从西藏传入塔尔寺后,由于多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竞争机制的长期运作、专业艺人的精心传承,使之成为了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艺术中的精品,本文即将对其渊源、发展、价值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讨论。

  • 标签: 酥油花 塔尔寺 雕塑艺术 藏传佛教
  • 简介:吴冠中与波洛克都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艺术思想并融入绘画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本文通过对《1948年第5号》和《逍遥游》的抽象绘画语言比较,可以体会波洛克和吴冠中绘画艺术的异同,进一步分析20世纪中西方艺术的差异和交融。一、创作动机和社会根源《1948年第5号》作品的作者是美国抽象表现艺术家波洛克。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人们

  • 标签: 抽象绘画 绘画语言 语言比较
  • 简介:陈风新的山水画。雄健奇犷。在朴拙阳刚中呈现出高古之气。这位画家虽然醋喜传统中国绘画的笔墨精神,但不追求旧式文人画的柔美韶秀。他似乎也不太喜欢学究气,说话作画都爱直抒胸臆。他的山水画甚至带着“野逸”的气息,在磊落豪雄中夹杂一点桀骜不驯的感觉,观后让人称奇。

  • 标签: 山水画 意象 笔墨精神 中国绘画 直抒胸臆 文人画
  • 简介:表现性是李青萍晚期绘画的一大倾向,这种表现倾向可以看作是李青萍对自由的向往与她选择的泼彩创作方式结合起来的结果。综观其晚期作品的画面各个部分的色彩、笔触与颜料的融合以及画面的整体调式,无不颇具匠心。画面形而神不散,这也反映了李青萍深厚的艺术素养。

  • 标签: 自由 情感 象征 表现
  • 简介:通过考证蔡元培在上海美专运作及发展中的事功,指出上海美专的私立性质决定了其经费的不确定性,这也就造就了刘海粟等上海美专办学者不得不屡屡“折节化缘”的外在印象。由此可见,清高的洁身自好无补于事功的拓展.看似低俗的奔走权门换取的是成就教育的光耀亮色。

  • 标签: 蔡元培 上海美专 教育运作
  • 简介:中国田野考古的迅猛发展使道教美术的有关证据得以发现,但是否可以把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笼统归为道教美术符号,尚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道教美术在其形成过程中大量汲取了种种非道教文化因素。探寻巫鸿笔下道教仪式与场域、道教美术与宗教符像之间的互动关联,可觅求道教视觉与图像文化的美术传统。

  • 标签: 道教美术 仪式场域 画像崖墓 神像
  • 简介:首届“全军中青年作家评论家高研班”的举办可以视为军事文学创作的一次重新集结。高研班的写作在青春叙事、军旅写实、历史重述三个维度上折射出了新生代军事文学创作的总体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军事文学创作的走向。

  • 标签: 军旅新生代作家 青春叙事 军营写实 历史重述
  • 简介:随着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杂居地区的回汉族际交往逐步增强。由于受儒家文化濡染,处在杂居区的西马垓回民把以宗教信仰和与之相匹配的风俗习惯为核心的伊斯兰文化作为主体,同时吸纳与伊斯兰文化不相违背的具有共通性儒家文化成分,从而构建了伊儒文化有机结合的民族志范例,减弱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反差,增强了民族文化间的共同性,促进了回汉民族间的和睦相处,推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 标签: 儒家文化 散杂区 民族关系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