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在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专业舞蹈大赛中由向阳花和小泽吉编排的舞蹈《热萨》获得群舞组一等奖。这部作品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一部富有传统色彩而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特色的热巴舞,作品充分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不同舞蹈形式,体现了西藏文化艺术事业的进步,跳出了藏民族用勤劳和智慧编织的梦想,并以此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 标签: 舞蹈形式 西藏自治区 解读 文化艺术事业 艺术特色 传统色彩
  • 简介:绒藏戏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虽然它有着很长的历史,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等诸种因素的制约,还保留着戏剧最初形成时期的许多特点,小戏的稚拙和随意性,大戏中很重的傩成份和严格的固定程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绒藏戏的一个组成部分——绒藏戏面具也有它独自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一、绒藏戏面具的形成绒藏戏面具也和绒藏戏一样是绒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劳动之余人们在一起耍闹时,有人把脸遮住,很难辨出是

  • 标签: 嘉绒藏戏 面具 嘉绒地区 艺术效果 艺术形式 欣赏习惯
  • 简介:近几年获泰山文艺奖三等奖、山东省软科学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艺术设计大赛金奖等;国际传统艺术协会银奖、中国·华东大奖金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金奖、中国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等。

  • 标签: 陶艺作品 魏嘉陶艺
  • 简介:绒藏戏是属藏戏的一种地方戏,主要流传在操绒语的藏族地区。这一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的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安专区的保兴县,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县、马尔康县及理县、汶川县、黑水县、让塘县、红原县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多是高山河谷地带,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在语言、生活习俗、文化艺术上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绒藏戏也不例外。公元一三六○年,绒著名高僧桑吉朗自从西藏的闵珠林寺回到家乡后,为弘扬佛教与丹巴巴底部落的第三代首领贡呷

  • 标签: 嘉绒 丹巴县 红原县 小金县 吉朗 黑水县
  • 简介:要是你光临西藏,你在参观众多的西藏名胜古迹,特别是西藏的宫殿、寺院以及旧贵族府邸、庄园的经堂等时,都会发现在这些场所都有许许多多精美的壁画和传统悬之多,非常惊人,藏族把“唐卡”一般挂在寺院及家庭里,唐卡长120米、宽060米。但也有特制的唐卡如布达拉宫的两幅大唐卡长达五十余米,为了存放这两幅大唐卡,布达拉宫展佛台脚下,还专门建造了一幢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作库房。其它还有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等大寺院的唐卡和有些寺庙为本尊及其最著名的主持或高僧大德、活佛等绘制的唐卡大小也有所不同。藏族的唐卡一般都画在白布上,时而也画在纺织物上,四边缝上手工织的布边或者缝上内地产的丝绸作为边框,藏语称之为“甲”(   )即彩虹的意思,它是绘画中精灵之气的象征。唐卡通常是用黄丝绸幔子盖复,以免损坏。绘制唐卡用的布要在胶质的白粉液中浸透,然后用鹅卵石加以磨光,绘画颜料是矿物颜料,用胶与母牛胆汁调合。作画之前把所需布绷在木框架上。唐卡画法上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两种,首先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头、胸、腰等各个部位的比例均有严格的要求。然后着色,用色强调对比...

  • 标签: 喇嘛玛 玛说唱 说唱道具
  • 简介:土家梯神歌集诗、歌、乐、舞于一体,其曲目为单曲体多节歌,旋律为三音列结构,四音列结构,调式有羽调式和徵调式两种;其节奏根据曲体不同,有慢板、中板、快板。音调随不同的祈祷活动而各具特色,腔有高腔与平腔之分。

  • 标签: 土家族 梯玛 神歌 牛角腔 土老司 文化传承
  • 简介:绒锅庄,过去常被叫作“四土锅庄”.它与“巴塘弦子”、“甘孜踢踏”并称为川西北藏族歌舞品种.而绒锅庄又以其特殊的音乐结构和音乐内涵独领风骚.早在(清)同治十三年(1887)的《章谷屯志略》中就载:“夷俗每逢喜庆辄跳锅庄,自七、八人至一二百人,无分男女,附肩联臂绕径而歌,所歌者数十百种,首尾有定局,其中所歌在人变换之巧拙,其语有颂扬者,有言日月星辰者,有论阴晴风雨者,有念稼穑之艰难者,有谓织纴之辛勤者……有男女相爱说者,有互相赠答者,有互相讥讪者……”

  • 标签: 嘉绒锅庄 巴塘弦子 甘孜踢踏 巧拙 五声音阶 志略
  • 简介:猷,加拿大国际知名画家,画龄60年。画种、画技较全面,加拿大人物画学会会长。陈猷先生的画是用中国传统湮水的生宣纸画的,画具像题材难度高于油画、水彩、熟宣纸和绢等,所以它的艺术意义和价值较高。这种技法是陈猷在加拿大用十年时间去突破的,目前还未发现其他人使用此法,是一种学术探索的画法。

  • 标签:
  • 简介:一、葬俗绒藏族地区的丧葬分土葬、水葬、火葬等,都必须按本地宗教的法则宗旨来进行。经过考证,一般土葬从古到今没有象现代那样精致的棺材,而是用石板或是用斧头划削的树皮制成。也许是缺乏原始器具的缘故吧!在工艺上较粗略,但有他自己防腐和防朽的特点。如:石板经过精细地凿磨后用黄泥巴牢固地糊上石板的各角边。

  • 标签: 嘉绒 葬俗 角边 藏族地区 结拜兄弟 杀猪
  • 简介:藏族,一九六四年生,青海省同仁县人。十三岁学画唐卡,十六岁先后拜尖措、娘本为师,二十岁时开始独立绘制唐卡。

  • 标签: 中国画家 同仁县 青海省 唐卡
  • 简介: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这儿有着浩如烟海、风格浓郁的民族歌舞艺术,其中“卓”舞是藏族古老的民间歌舞艺术品种之一。“卓”在藏语中是舞蹈的统称,最早卓舞被称为“卓宣”,但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渐渐成为一种舞蹈形式的名称。卓舞在一般概念中可理解为一种用鼓作为道具的舞蹈。

  • 标签: 歌舞艺术 艺术特征 舞蹈形式 艺术品种 民间歌舞 道具
  • 简介:“莫要再说琼结,琼结,因为它使我想起了达娃卓。琼结的达娃卓呀,漂亮得象月亮中的仙子一样。”如果说,在西藏民歌中经常唱到的“琼结达娃卓”是历史上,抑或是传说中的一位月亮仙子般的美女的话,那么,在今天的琼结还真出现了一位堪与月亮比光芒辉彩的歌仙之星——仓决卓。西藏山南地区文工团尖子演员,国家一级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西藏分会理事,1992年全国歌王、歌后大赛中被评选出的西藏歌后……这些不胜枚举的待遇、头衔和称誉,都体现了今天琼结达娃卓的辉煌。辉煌闪烁自达娃卓的家乡“琼结的达娃卓,她家就在大象山下,

  • 标签: 卓玛 琼结 中国音乐家协会 民族声乐艺术 西藏和平解放 格桑花
  • 简介:本刊谨遵宗旨,倡导争呜,繁荣学术,拓展藏文化艺术理论的天地,几年来陆续发了多篇关于戎藏戏调查考察和探讨论争的文章,对于我国藏学界和藏区戏剧界产生了一些影响,在促成这一藏戏系统地方剧种最后认定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里又发了对此带有总结概述性的一篇,且其中补充有新材料,以飨读者诸君和对藏文化、藏戏剧有爱好及关注专家学者们。

  • 标签: 地方剧种 地方戏剧 艺术理论 藏文化 安多拉 阿吉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