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普希金对哀歌体裁情有独钟,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哀歌,《哀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普希金突破了这一古老抒情诗传统的情感与样式局囿,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体裁的内容与表现手段。论文从音韵、语词、修辞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诗的特点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心理诗与哲理诗的特质熔于一炉的《哀歌》虽短,却充满曲折复杂的情感特征。“哀歌”不哀,体现了阳光诗人普希金一以贯之的对真善美、和谐的不懈追求。

  • 标签: 普希金 哀歌 音韵 语词 修辞
  • 简介:人们之间的相互称呼是最常见的维系人际关系的必要方式,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话人往往通过使用称呼向受话人发出信息,对自己和受话人定位,而受话人从对自己的称呼中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从而做好交际的准备。近年来,称呼问题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许多有关称呼现象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角度也从句法层次逐渐过渡到语用层次。而语用学研究的是某一个语句在一个具体场合发挥何种功能,即如何使用语言的学问,语用学中的中心话题是言语行为理论。根据Остин的观点,人类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词汇或者句子,而是通过词汇和句子完成的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目的不是为说话而说话,而是通过所说的话来达到某种目的,完成某种行为即以言行事,因此,语言不仅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是一种言语行为。舍尔在《言语行为理论》一书中也指出,所有的人类言语交际活动都与言语行为有关,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实际上,言语行为概念并不神秘,我们日常交际中称呼、问候等都是言语行为,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俄罗斯著名学者Формановская认为称呼不仅反映与受话人有关的概念,而且是说话人在一定的言语环境对...

  • 标签: 俄语称呼 称呼语 角度谈
  • 简介:《红笑》(1904)是19世纪俄国作家列·安德列耶夫的代表作品,它展现了一个被战争所蹂躏并摧残的,恐怖荒诞、疯狂暴戾的灵魂世界。作者循着泛心理主义的轨迹力图不断地靠近“心理真实”的思维空间,阐明了人类战争的“反人民”和“反历史”的主题;同时,作品通过各种象征意象结构召唤并颂扬理智与人性。

  • 标签: 心理意义 世界 灵魂 叙事 安德列耶夫 代表作品